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者手握國寶自報800萬,文物局欲2萬買下,3年後拍賣1800萬

其貌不揚 手握珍品

1995年,有一位穿著樸素的年邁老人風塵僕僕來到北京,找到了一家拍賣行,請求他們為自己的一幅古畫鑑別一下真假和價值,據老人稱,他來自東北,這是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因為自己家沒人欣賞這個,所以想拿出來賣掉,給後代留些真金白銀的遺產。

因為老人其貌不揚,所以拍賣行的工作人員也未對這次鑑別活動起什麼重視之情,心想左右不過是些仿品或者不怎麼值錢的近代作品。

然而專家鑑定完之後,結果卻令眾人瞠目結舌。

一時之間,眾人將老人奉為上賓,聽老人講述這幅國寶的來歷。據老人稱,

其實老人講述的這段歷史在很多影視劇和史料中都有記載和表現,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王朝正式滅亡,溥儀成為了貨真價實的花架子,他在離開皇宮前,把很多奇珍異寶打包裝箱,偷偷搬運到外面,企圖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不久之後,溥儀依附日本人,建立了偽滿政權,這些“私房家底”也隨著他去了日本人提供的“小白樓”,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戰爭失敗後,溥儀隨之倉皇逃竄,自然無暇顧及這些寶貝,他身邊曾經的官員侍衛一哄而上,把這些流浪的國寶據為己有。

餘秋雨曾在書中描述敦煌石窟守門人可恨,讓敦煌寶藏大量被“洋大人”低價收購、肆意破壞,然而溥儀在這件事情中的可恨之處勝過守門道士數倍。

溥儀身為一個被國家和人民供養的“皇帝”,錦衣玉食長大,卻在國家危難之刻逃跑叛國,甚至把幾千年傳承的寶物珍品據為己有,還不妥善安放,致使寶物大量流失,這是中華民族一筆怎樣的損失啊!

名士與名畫

說回這副《十詠圖》,為什麼大家認為這副古畫價值連城呢?它又有什麼隱秘的淵源呢?《十詠圖》創作於北宋年間,它的作者名叫張先,即使翻遍經史典籍,張先的作品也只此一幅,再無其他。

對於張先,可能大家都不怎麼熟悉,但是

張先本人也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詩人,一生榮華富貴,美人如雲,有著不少風流韻事,比如,他曾經為了夜會小尼姑,夜夜划船登高,方能得見美人。這樣的詩人,作品也端的是一派花團錦簇。

這幅《十詠圖》創作於北宋熙寧五年,當時的張先已經過了八十歲,確實如同蘇軾所言,是一顆老梨樹了。某次年邁的張先無端懷念起亡父,想到父親的詩句

整幅畫再現了父親當年宴請賓客時候的場景,氛圍歡樂而富有情趣,亭臺樓閣、山川河流、琴棋書畫栩栩如生,再現了北宋時期的風俗和細節,不但是文學史上的一幅珍寶,也同樣是史學家心心念唸的第一等史料。

身價倍增 追悔莫及

800萬的驚天鉅款嚇到了想要回收國寶的文化局,這幅畫自然沒賣出去。老人也不著急,直到鑑定這幅畫的拍賣行打來電話,詢問老人是否願意將這幅畫掛在拍賣行等待大家競拍,經過拍賣行的一番勸說,老人也明白了這樣是將畫賣個好價錢的最佳手段,最終選擇了同意。

老人不知道的是,這幅珍品的問世已經驚動了國家,故宮博物館出動了專家小組,經過一番鑑定和考量之後,故宮博物館決定也加入競拍行了,讓國寶回到它真正的家。

競拍當日,現場十分熱鬧,座無虛席,大家都想要一覽國寶之風采,當時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馬自樹和著名書畫鑑定家徐邦達也受故宮博物館的委託在現場暗中觀察,由此可見,故宮博物館對這幅畫勢在必得。

最終,故宮博物館用電話競拍的形式以1980萬元的鉅款收回了這幅身世坎坷的名畫,

自清末開始,華夏這片土地上飽受戰爭侵略之苦,無數瑰寶被偷竊、被毀滅、被幾經轉手最終銷聲匿跡,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終於富強了起來,開始不斷找尋曾經丟失的文物,也在向大眾展示如今仍在博物館中存留的珍貴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