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南懷瑾先生夜讀《金剛經》作三十二偈語之前三,佛學造詣令人讚歎

今天重讀南懷瑾先生的三個偈語,深有感觸,與您分享之。南懷瑾先生曾經在峨眉閉關,有一天機緣巧合,夜讀《金剛經》,一夜之間按照三十二品金剛經,寫了三十二個偈語。以下是前三個:

緇衣換卻冕旒輕,緇衣是和尚的衣服,冕旒是帝王的裝扮。帝王都不做,去學佛,有這種大恆心、大毅力、大覺悟,才能夠修煉有成。

託缽千家汗漫行,說的是和尚去化齋,手裡拿一個缽盂,跑了一家又一家。金剛經開頭,釋迦牟尼佛也要去化緣,可以佛法沒有多神秘,很平凡,處處都能見道。

何事勞生終草草,佛說眾生皆苦,人類一生,這樣短暫,卻一生都在爭權奪利。有時候偶爾清醒一點,會感嘆一句:唉!我是個勞碌命啊!這樣勞碌,到底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搞不清楚,反正看著人家爭奪,我就跟著上;人家忙,我就跟著忙;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子,我如何特立獨行呢?所以很悲哀、很迷茫。

蒲團洗盡旅途情,最好是一個蒲團,青燈古佛,度過一生。其實也未必非要出家學佛,關鍵是人一定要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獨處的空間,多想一想,自己是什麼、為什麼、這輩子想要做什麼。

永珍都緣一念波,古人說: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人生的煩惱和痛苦從何而來?都生於一念之間。念頭動,則猶如平地起波瀾,萬千煩惱如影隨形。

護心那用修多羅?前幾天筆者寫了某一篇文章,提及“……何必再讀金剛經”,被讀者一通訓斥,認為是狂妄自大、忘了本。其實,看看這句偈語,真正的“善護念”,真正的悟道之人,即使不看佛經也一樣平靜睿智。真正大智慧者,即使身處險境也如履平地。反之,如果沒有悟道之人,即使身在清福之中也難以收穫心靈的愉悅,即使即使身在太平盛世也時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巖中宴坐已多事,況起多餘問什麼。說的是須菩提有一天在巖中宴坐,忽然天女散花,須菩提問是誰,天女回答。南懷瑾先生信解受持了金剛經,在那一夜的某個瞬間,忽然有所感悟,真正的佛法,何必去巖中宴坐、又何必去問為什麼呢。悟者自悟,道就在這兒,不增不減。打坐不打坐,道同樣在這兒,不離不棄。

佛家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易經四相,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空間四相,東西南北……總之,四相非常眾多,每一家、每一處見解都不同。南懷瑾先生感嘆,人類的一生,都是圍繞著不同的四相打轉,被現象所困所迷。

羲皇以上一無無,伏羲大神創八卦,在伏羲之前,什麼都沒有,整個宇宙都是空的。這個狀態是一產生之前的道的狀態。這個時候,萬法皆空。等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種種世間法越來越多,學佛之人再去拼命求空,卻求之不得。因為,凡是能求到的空,還是空嗎?

劇憐多少修途客,壽我迷人猶諱愚。很多修行之人,被壽者相、我相等四相所迷,卻懵懂不知,自以為得道;其實只不過猶如諱疾忌醫,妄圖以武斷見解,去遮掩自己的愚昧罷了。

今天與您分享南懷瑾先生夜讀《金剛經》作三十二偈語之前三,希望對您的身心修養有所幫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