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危在旦夕中的和與戰,一份份敗報送入京城,註定一個朝代結束!

危在旦夕中的和與戰,一份份敗報送入京城,註定一個朝代結束

授助太原的种師中大軍,全軍潰敗,种師中身受數創,力竭身亡,姚古大軍在盤陀驛與金軍大戰,姚軍一觸即潰,無奈,退保隆德。

本來,种師中是個老將,很有指揮戰爭的經驗。可是,在他去援助太原過程中,連續收復壽陽、榆次等縣,大軍抵達真定。姚古軍也收復隆德府、威勝軍。小小的勝利使欽宗產生速勝思想,便催促這兩支軍隊迅速進兵。种師中明知急進定遭失敗,但他又怕擔當逗留不進的罪名,便約姚古軍夾攻,一同火速進兵。由於姚古軍失約,使种師中軍孤立無援:以致慘敗。

种師中是种師道的弟弟,聽說弟弟戰死,師道悲傷萬分,稱病解甲迴歸故里。欽宗命李綱為宣撫使,劉輪為副,代替种師道。李綱查明姚古失約的原因,是統制焦安節誤事,便將焦安節正法,謫戌姚古到廣州,贈种師中為少師,以解潛為置制副使,代替姚古。

處理了這件事以後,李綱命解潛屯兵威勝軍,為輪屯兵遼州,王以寧,折可求、張思正等屯兵汾州,範瓊屯兵南北關。約三道共進,去援太原。

如果按照李綱的部署,統一指揮,上下一心,在戰術上不犯錯誤,太原是完全可以保住的。可是,尚書左丞耿南仲,中書侍郎唐恪又重彈議和的老調,並令諸將仍受朝廷指揮,不必遵守李綱的約東。而太宰徐處仁和同知樞密院事的許翰等人又積極主張速戰。這樣,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號令不能統眾將無所適從,劉輪、解潛冒進,結果大敗,張思正領兵17萬,與張孝純進兵文水,結果損兵折將數萬人,折可求兵敗後退到子夏山。李綱上書,要求合成一路大軍,統一指揮進兵,

而欽宗不但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並把他調回京城,仍請种師道來接替他。

靖康元年九月,太原失守。當金將粘罕攻陷太原的訊息傳入京城後,宋廷上下,一片驚恐,主戰派與主和派的爭論也就更加激烈。

主戰派以徐處仁、許翰為代表最為激進,耿南中、唐恪為主和派,吳敏向來主戰,這時一反常態,附和耿、唐二人,力主議和。在戰與和的問題上,吳敏態度的陡變,引起徐處仁的不滿,在爭論的過程中,二人誰也不肯相讓,言詞激烈,面紅耳赤。徐處仁在爭論中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一時激動,拿起案上的墨筆,一下子甩了過去,正巧打在吳敏的鼻子上,在上面畫了一道墨跡。吳敏遭到如此汙辱,怒火上升,竟衝上來要與徐處仁打架,而耿南仲、唐恪卻坐山觀虎鬥,心中暗笑。欽宗見大臣這樣無禮,心中大怒,高聲把眾人喝住,徐處仁與吳敏二人仍憤憤怒視對方,但也只好作罷。

過後,在耿南仲、唐恪的唆使下,有人奏劾徐處仁、吳敏、連許翰也被牽連在內。欽宗准奏,徐處仁罷知東平府,吳敏罷知揚州,許翰罷知亳州,以唐恪為少宰兼中書侍郎,何寞為中書侍郎,陳過庭為尚書右丞,聶昌同知樞密院事。主戰派受挫,主和派氣焰更加囂張,欽宗又傾向主和派。在金人一再要求割讓三鎮的情況下,他決定答應將三鎮每年的稅收全數交給金人。正在宋、金討價還價、宋廷頻繁派使臣去金營議和的時候,李綱回到京城。耿南仲、唐恪怕李綱主戰,議和不成,便在欽宗面前奏劾李綱,說他主戰,勞師費財,有損無益,欽宗便命李綱出知揚州。中書舍人劉珏、胡安國見李綱被趕出朝廷,上言為李綱辯護,說李綱忠心報國,不應外調,可是他們二人不但沒有能夠留下李綱,自己也一個被貶亳州,一個出知通州。

宋廷一意議和,派給事中黃鍔由海道去金京城,要求罷戰修和。金軍一面進行和談,一面大舉進兵,斡離不自井陘進兵入天威軍,攻破真定,攻中山,河北大震。此時,种師道因病身亡,李綱被貶為保靜軍節度副使,安置建昌軍,欽宗被朝中片議和聲所包圍,防守鬆弛,並不修戰奮。看來,北宋朝廷的命運,將葬送在宋欽宗的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