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七不出,八不歸下半句是什麼意思?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俗語是老百姓的集體智慧,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語言,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久練為熟,久熟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等等。

俗語內容精闢,寓意深邃,通俗易懂,因而有廣泛的感染力,但是有些俗語並非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許多人雖然整天把一些俗語掛在嘴邊,但卻壓根沒有意思到這句俗語並非一整段和其意義的所在,就如下面這則俗語“七不出,八不歸”下半句才是意義所在,但知道的人卻很少

“七不出”

中國人都講究吉祥,如意。特別是日子和時間上的講究,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搬遷還是開張,亦或是其他重要的事,都會看看老黃曆,選擇最佳的來進行。久而久之,在民間也形成一種“黃道吉日”的傳統習俗。

而“七不出”說的就是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特別是遠門,第一種說法是七這個 數字在古人看來是不好的寓意,因為但凡辦喪事都是做七,而農曆初七出門運勢會變差。一直到今天,“七不出”的意義已經延伸到初七不回家,一些傳統觀念較深的地區,更是認為每個月的七號都不適合出門。

“八不歸”

說的是初八那天儘量不要選擇回家,確實,前些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因加班的原因,大年三十年都趕不回老家,只好推遲了幾天。而母親總是在電話裡囑咐“要不提前幾天回來,要麼推遲幾天回來,千萬別趕到初八那天回家”。對於我來說心裡面不信這些東西,但是還是遵從了老人的教導,小心翼翼地避開了初八那天回家。而直到今天初八不回家已經延伸到了每月的八號不回家。

“逢九出門惹是非”

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逢“九”是往外走的好日子,應該留在外面創業而不是回家。而這個時候回家則說明在外打拼失敗。

其實這下半句和前面兩句連起來,才知道其意義不僅是老百姓對一些習俗的講究,更多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託。

當然,在民間對這則俗語還有更多的解釋,七不 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如果違背了就無臉面對家人。

那麼你對這則俗語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