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煜的一個千古名句,網友指出國學大師于丹理解錯了,有道理嗎

曾風光一時的于丹,確實是一個讓很多人愛,也為很多人不喜的文化名人。喜歡她的人,很多是愛她的口才、學識,以及對很多古典文化接地氣的詮釋。當然不喜的人,則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說她說起話來廢話比較多,對古典文化的理解主觀意識太強了。

個人覺得,對一個名人的看法,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不喜她可以,但是沒有必要上升到各種毫無道理的對個人人品的評價上。畢竟對於傳統文化,人家是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的,這一點是很多文化名人沒有做的。

至於她理解有誤的一些地方,我們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出來,用討論的方式來學習,本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位網友提出的一個問題。有位姓沈的網友,點名指出國學大師于丹理解錯了李煜的一個千古名句。這位網友說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李煜這首詞:

《相見歡》(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首詞是李煜的一篇神作,水平如何大家一看便知。詞寫於李煜後期落魄時,與他的很多詞作一樣,無一生僻字,卻悽美得很。別的不說,只開篇這“林花謝了春紅”這6個字,就是驚豔之筆。

這位網友提出于丹理解錯的一句,是第二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這9個字,是李煜的一個千古名句。自他寫出來後,“朝來寒雨晚來風”中的韻,就被不少後世名家所模仿那個。比如,清朝大文人吳慶燾直接引用過半半部分。而“晚來風”這一意象,詞壇高手李清照、納蘭性德都曾有過仿句。由此可見,大家對此句的推崇。

對於這9個字,于丹在她的書作《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中,是這樣理解的:人生經得起這樣的憂傷嗎?早晨下著寒雨,晚間起了驟風,這樣的風雨消磨,春紅怎麼能留得住呢?

此看上去這樣的理解似乎並沒有多大不妥,但這位網友卻認為這9個字並不能直譯。他認為這是一種互文的寫作手法,不是說早上下雨,晚上起風,而是說早晚都有寒風驟雨,這是花兒無奈飄落的原因。

這位網友說得是很有道理的。這種互文手法,在古詩詞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王昌齡《出塞》中的千古名句“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典型的句中互文。並不是說秦時有明月,漢代就沒有,這一句應該翻譯成: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除了句中互文外,還有句間互文。比如《木蘭詩》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主流翻譯也認為這是互文,認為花木蘭並不是真的跑了4個集市,只是互文而已。

古詩詞中,經常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目的一般有兩個:一個是使文章讀來更加朗朗上口,更有樂律之美;一個是為了讓文字更加整齊、精煉。李煜的這個千古名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用互文的理解方法來解讀,確實更有韻味,目前主流的翻譯也是譯成: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相傷呢?

不過,話說回來,憑這一句就能說明於丹真的沒水平嗎?也未必!李煜這句詞用於丹的解釋辦法,直譯其實也是說得過去的。

互文這種手法,很多人經常無法理解出來,原因就在於有些詩句不用互文去解釋也一樣站得住腳。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木蘭詩》的那幾句,不用互文硬說木蘭是跑了4個集市買的這些東西,從語法上也沒什麼錯。但有些詩,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如果不作互文理解,認為只有秦時有明月,那就站不住腳。李煜這個千古名句,和《木蘭詩》類似,你能體會出互文自然夠高明,你不能體會出來,它一樣解釋得通。

瞭解清楚了這些,對這件事我們就能下個大致的結論了。于丹這個理解方法,或許算不得多高明,但不能說她理解錯了,這句詞本身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也無法憑此就說她沒水平。一己之見,歡迎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