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創助傳統之美閃亮"出圈"

央視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驚豔“出圈”,舞繪出《千里江山圖》的青峰疊嶂、綠水隱現,其中彰顯的古韻華美給觀眾呈現了一幅“活”起來的歷史畫卷,讓人彷彿可以隨之穿越時空,親臨往昔,沉浸在不同次元的文化元素碰撞所打造的古典美學之中。而這些都源於作品被賦予了靈魂,傳統被匯入了時尚;靜止的過去正以全新的生命力走入現代生活,藝術的美學正聯合自身的附加價值來到我們身邊。文創產業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元素

無論是博物院中的亭臺樓閣、雕欄玉砌,還是陳列在展櫃中的萬千藏品,歷經千年的沉浮,越發與世隔絕,與這個時代遙遙相望卻無從聚首。讓文物穿越這千年時空,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使其“活”起來,重新登上人類文明的舞臺,需要我們集聚智慧,時刻保持創新精神,架構古今溝通之橋樑。

發掘文化內涵,建立古今聯動。文物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時代烙印與精神傳承,為我們再現了過去的情景,代替古人與我們隔空對話。在這場看似不可能的對話中,文物更像是一個充滿秘密、寫滿故事的神秘人物,靜靜等待有緣人來品鑑和發掘。

以河南衛視的大型舞臺劇目《唐宮夜宴》為例,其靈感源於洛陽博物館中唐三彩系列的樂舞俑,櫥窗內的它們面部表情喜慶率真,活潑含羞;姿態自由婀娜,動作呼之欲出。把這1500年前的盛世搬到光影流轉的舞臺之上,透過塑造十幾名少女嬉戲打鬧、梳妝打扮、夜宴演奏的場景,無論從妝容、服飾還是儀態,都高度還原了盛唐時期的歌舞昇平和文化風情。從擺件到登上舞臺的轉變,正是文物“活”起來的生動體現。整場演出風格多變、氣度奔放,如同一幅古畫中的人物走出畫面,翩翩起舞,審美的古今融合帶來全新的感官盛宴,更激發了觀眾與唐朝百姓對文化自信的共鳴。節目一經播出,洛陽博物館遊客如織,特意前來觀賞樂舞俑的愛好者更是不計其數,隨之而來的是唐三彩類文創產品的熱銷,供不應求。

提升網綜質量,展現品牌魅力。近年來,從故宮博物院到各個地方博物館都致力於開拓思路,積極探索與創新,製作了以自身為品牌的網路綜藝節目。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文化真人秀《上新了·故宮》,本著“開門辦文創”的思路,藉助專業人士和明星團隊的趣味互動,帶領觀眾開啟與以往只停留在觀景觀物的淺表式參觀不同的故宮深度體驗之旅。從專業角度講述建築和典藏,把故宮深處和觀眾所不能到達的未開放領域以專業和學術的角度展現給世人;同時邀請年輕設計師參與文創開發,為文創產業注入新生力量,集聚百家之長,以全新的方式開啟沉睡的歷史大門,讓故宮文化不再孤芳自賞,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文創類綜藝節目的製作要以宣介文化為主旨,以挖掘文化創意為目標,不能徒有其表,在推動品牌衍生產品的同時,更要尊重歷史史實,以嚴謹的、學術的態度對待文化傳承,要避免以娛樂觀眾、譁眾取寵、追求播放量為目的。透過綜藝節目樹立品牌與設計密不可分,高品質的設計才能提升品牌魅力,得到文創愛好群體的認同。

打造周邊文創,重視粉絲效應。在品牌獲得市場的認同並具備較強號召力後,周邊產品才會不斷擴大其涉及領域。周邊文創產品形式多樣,創意不受侷限,從古代建築風貌、雕刻圖紋,到器皿擺件、古畫墨寶,這些優秀元素皆可成為靈感的源泉。相應地,由此而研發問世的文創產品就不再是一件普通商品,而是被冠以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屬性,併兼具現代技術和美學的融合品。透過文創理念走進大眾視野的產品,更能觸動人心,引發現代文明和歷史文化的共鳴。

在彌補古典文化愛好者不能近距離接觸藏品或文物不對外開放的遺憾的同時,使其感觸於這種古今聯創的魅力,在品牌號召力的作用下,周邊文創的愛好者即化身為固定的消費群體,成為品牌文化的粉絲。要擁有不斷壯大的粉絲群體,一是要使其認同產品被賦予的文化內涵,二是要系統地建立文創產品的理念,三是要重視產品功能的研發。

探尋古與今的文創契合點

對傳統的創造性解讀。對傳統的解讀不只是要理解文化,還要善於利用現代思維結合現代技術,從新的角度來認識逝去時光中的事物。文物所承載的文化是靜止的,同時又是開放的,正是這種開放性使文物在歷經千年的沉澱和歲月的洗禮後可以展現新的生命力。如同一闕朦朧詩詞,藏頭露尾、言簡意賅,卻又迴腸百轉、晦澀多義,在對其解讀的過程中勢必需要填補一些因時代變遷或考證資料缺失等種種原因帶來的空白點,這些空白點正是靈感和創新思維的出處。在充分尊重傳統的同時,大膽創新,勇於探索,不拘泥於歷史的刻板,在古今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找出二者的共通之處,做出創造性的改寫,賦予傳統鮮活的色彩,進而延續傳統的魅力。繼承傳統,發揚歷史精神,注重創新,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契合,不僅可以弘揚中華精神,更能激發文化自信,傳播中國風尚。

實現傳統的跨界融合。“傳統”二字一直以來更多地被框定在“墨守成規”的定義中,殊不知傳統的並非舊的、過時的,而是歷史的沉澱和積累,具有時代所賦予的特質。在傳統中主動融入新生事物,找到契合之處,進行跨界交流,這也是當下社會佈置給我們的考題。

詩詞名篇、古玩字畫也並非要以刻板的模式被動地等待世人賞析,其呈現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突破既定方法,藉助新領域的表現手法可以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水下舞蹈《洛神水賦》的播出震驚了國人,美輪美奐的舞姿展現了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柔情綽態,彷彿神女從那傳世名畫中走出,向世人演繹人神殊道、愛而不得的悵然離愁,終是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曹植詩篇中的“皎若太陽昇朝霞”之貌。跨界融合是傳統文化的重生之路,也是必經之路。

老物件,年輕化。年輕的文化愛好者正在追尋與眾不同的事物,經典的傳承匯入時代創新的洪流中萃取出全新的潮流,頗受當下時尚追捧。打破年代隔膜,用年輕的創意使古典煥發新的生命力,走出歷史禁錮,發掘新的意趣是當下文創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新與故的完美結合,使特定的歷史時刻和精神傳承化為永恆的經典成為可能。古人的時尚和潮流未必不屬於這個時代,那些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的物件也未必只能在博物館中與歲月相伴。對平安喜樂的嚮往和祈福是人類文明不變的主題,如何讓歷史芳華再現,使傳承生生不息,就是要用年輕的理念來詮釋古老的思想,用現代工藝改寫時光的故事。當古老的文明和審美意趣不再被束之高閣,也意味著新與故的重疊和交融,它可以化作一盞燈、一塊表、一把蒲扇,又或是一方手帕,將中國風重新點燃,把歷史以另一種方式鐫刻。

打造創客體驗專案。經典再現不只是簡單地複製藏品,更多地是繼承與弘揚別具匠心的古老技藝,為現代文明解讀背後的歷史淵源和發展。刻板複製只能丟掉經典的靈魂和現世意義,使傳承成為空談。在對傳統技藝的模仿中獲取新的思路,在研發上下功夫,找準市場定位,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專案,力求滿足經典愛好者的多種現實需求。可以打造創客空間,開辦工作坊,開設指導課程,為喜好手工製作、發明創造的創客群體提供親自參與創作的實踐機會,讓普通人也能近距離領略傳統美學,化身工匠,使用傳統技藝,感受創作的樂趣,與古代能工巧匠進行一場技藝的切磋。同時,匯聚大眾智慧和工匠精神的作品,是對中華文明最好最深遠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對創新精神的最好踐行。

優秀的文創能打破時代和語言的壁壘,向後世展現歷史的風貌,講述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與此同時,又擔負起傳承與文化交流的重任。從深度和廣度上、從學術的角度上對歷史文化的內涵進行深挖,讓優秀的文化傳統得到傳承,讓中國元素、中國風尚走向世界。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