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安樂公”劉禪與“山陽公”劉協,皇帝改成的“公”歷史很久遠

“公”的歷史要追溯到周朝,它本是種爵位,僅次於王。最有名的“公”當屬周公,雖然他以解夢在民間聲名遠揚。但他最突出的成就是輔佐周武王兩次伐紂,攝政長達七年,可見“公”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公”這個爵位並沒有一直延續,在秦和漢就沒有公爵。只是在漢朝末年時,曹操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封自己為“魏公”,這算是一個例外。

到魏晉以後,五等爵開始被設立。當時司馬昭稱晉王,他認定晉將取代魏成為新的王朝,就著手讓大臣裴秀恢復五等爵制來提高司馬氏功臣的地位,公爵也就得以重現。至於劉禪與劉協的公爵看似相同,實則大有區別。

曹操一向被看成是心狠手辣之輩,但曹操對弒君稱帝一事卻是有心無膽。劉協暗中讓人攜衣帶詔出去求救,曹操大怒但仍然不敢動劉協。一方面怕無法繼續挾持天子號令諸侯,另一方面也怕被天下人唾棄。到了他的兒子曹丕時,雖然他比曹操更進一步,逼得劉協禪讓給自己,但仍然不敢對他趕盡殺絕,反而是封他做“山陽公”。

劉協的山陽公乃是郡公,有萬戶封邑,僅在曹丕一人之下。同時他可以不稱臣,不拜魏王詔書,甚至還能建立漢朝宗廟,身份地位極高。後來劉協因病去世,當時的魏明帝不僅率群臣哭拜,甚至還追諡劉協為皇帝。當年他被封為山陽公時,曹丕對他說:“願與你共享天下的好東西”,這句話算是做到了。劉協的山陽公也是名副其實的,後來甚至還世襲下來,延續近百年,到五胡之亂時才結束的。

相較於劉協的公爵,劉禪的“安樂公”水分要更大一些,安樂公僅是一個縣公,同劉協的郡公無法相提並論。郡下才設縣,而且一般一個郡下有四到十五個縣,可見郡的等級是在縣之上的。劉禪在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著名的史學家裴松之曾評價“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這個評價相對客觀,劉禪作為蜀國國君,魏的政敵。本來應保持氣節,沒想到他卻樂不思蜀,讓人有意看輕。另外劉禪的帝位並不如劉協正統,他的縣公之位其實也只是因為魏看他主動投降之後沒有反叛之心才給他的,只是安撫他而已,像劉協那樣不稱臣之類的待遇一概沒有。

公這一“爵位”一直到清朝還沒有消亡,像鰲拜就曾被封為武公。近期因《延禧攻略》一劇而被公眾所熟悉的傅恆也被封為忠勇公,後面被封為二三等公的更是數不勝數。可見“公”這一爵位不僅歷史很久遠,同樣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