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代文人常因一詩一詞,或某一佳句、警句,或某一成名作,而得到雅號。

如唐朝鄭谷以《鷓鴣詩》和《鷓鴣天》的詞作得名,又名“鄭鷓鴣”;唐朝韋莊因為名詩《秦婦吟》,被世人稱為“秦婦吟秀才”;唐朝詩人趙嘏《長安晚秋》一詩中有“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被人稱為“趙倚樓”;宋代詩人謝逸因為一生寫了三百多首有關蝴蝶的詩歌,得到雅號“謝蝴蝶”。

雅號大部分出自對方的成名詩詞句中,但也有例外,如蘇軾因喜歡“東坡”這個他親自躬耕勞作,又可以自食其力的地方,便以“東坡”為號。

雅號這一特殊稱謂,是一種尊榮的稱呼,在宋代文人間,用雅號稱呼對方似乎是一件特別流行、特別富有文人情趣的事情。

如宋祁因為在《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又因宋祁時任尚書的官職,因而被人送上雅號“

紅杏尚書

”;北宋詞人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被同行送上雅號“

賀梅子

”。

再如秦觀因為《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的詞句,而被他的老師蘇軾戲稱“

山抹微雲君

”;南宋詞人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詞作《南浦·春水》,而得到“

張春水

”的雅號。

宋末著名詞人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有“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拋”寫出了蔣捷對時光易逝、年華老去的人生感悟;“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詞人將時光變遷用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了出來。

蔣捷將自身的主體情感體驗和自然界的物象聯絡在了一起,因為形象異常鮮明,音韻諧美,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蔣捷因而也得到“櫻桃進士”的雅號。

在宋代文人的諸多雅號中,有兩個人的雅號特別有趣,一個是“張三影”,一個是“李三瘦”,“張三影”是北宋詞人張先的雅號,“李三瘦”是女詞人李清照的雅號。

張先因為在詞中愛用“影”字,而且名句迭出,被人稱為“張三影”;但李清照的雅號“李三瘦”是較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個,這並不是因為李清照長得瘦弱。

所謂“李三瘦”,是指李清照喜歡用“瘦”字入詞,來形容花容人貌,並創造了三個因“瘦”而名傳千古的動人詞句。

張先和李清照都是蜚聲詞壇的著名詞人,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譜寫了動人的名句佳作,他們以“影”字和“瘦”字各逞風流,因而都得到了用他們的詞作相匹配的雅號。

那麼,張先的雅號“張三影”出自哪些詞作,李清照的雅號“李三瘦”又與哪些詞作有關呢?這些詞作又有哪些藝術特色呢?讓我們帶著對詩詞的愛好和求知慾一起走進張先和李清照的詞作。

先說張先,因為他是宋初詞人,也算是李清照的前輩吧。張先一生寫了一百六十多首詞,涉及寫影的詞竟有30首之多,這佔到張先詞的將近五分之一。

張先在詞中對影大量加以運用並非無意為之,他的目的是有意確立影作為自己詞中的獨特意象。

在這些寫影的詞句或詞作中,張先平生最為得意的就是“雲破月來花弄影”、“隔牆送過鞦韆影”、“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這三句。

“雲破月來花弄影”,自於張先的《天仙子》一詞,這是張先“三影”中的第一影,原詞如下: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詞人因為多喝了幾杯酒,小憩了一會兒,醒來後已是下午了。他決定出去走走,午後的時光匆匆而過,當他來到湖畔時,暮色也在悄然間將詞人包圍,這個時候,水鳥也成雙成對地棲息在湖中的沙洲上。

這本來是一個沒有月色的夜晚,因為天空是陰沉沉的,詞人來到湖畔,也只是為了醒酒,他並沒有要欣賞月色的初衷。

他本來打算要回去了,可就在這時,詞人驚喜地發現,如白玉般的月亮穿過微雲,在天空中羞澀地露出了皎潔的臉龐。

月光灑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樣朦朦朧朧,若隱若現,這是一種朦朧的美。。此時,還有一陣陣微風拂過湖面,在月光停留過的湖畔花叢中。

詞人發現在月色中開放的花兒,在微風的吹動下,也嬌羞地在月光下婆娑弄影。這樣迷人的夜晚,這樣嫵媚的月色,這樣可愛的花影,給詞人無所事事的心靈帶來了些許的安慰。

所以詞人抓住瞬間的靈感,寫下了“雲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句既寫出了花枝在月光下舞弄倩影的動人場景,也意外地折射出詞人內心的欣喜之情。

這一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在於詞人修辭以及鍛字煉句的功夫,主要還在於詞人經過整天的無聊之後,居然意外地體驗到月色與花影交相輝映的美妙瞬間,

他以敏銳的觸覺將瞬間的美好捕捉下來,並用溫情的文字將美好的瞬間表達出來,也讓讀者透過文字感知到詞人的喜悅和詞中的動人畫面。

“隔牆送過鞦韆影”,出自張先的《青門引·春思》,這是張先“三影”中的第二影,原詞如下: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隔牆送過鞦韆影”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溶溶月光居然把隔牆的鞦韆影子送了過來。

這首詞中,而且詞人是藉助窗簾來引出鞦韆的影子的,窗簾有把影隔開的意思,這樣讓鞦韆的意象顯得更加朦朧,詞人藉助影子所表達的感情也更加朦朧。

月光下的鞦韆影子是幽微的,描寫這一感觸,也深刻地表現出詞人傷春惜春的心靈。這是詞人的精心的創作,是有意為之。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詞人運用擬人手法,給明月賦予人的特性,讓明月送來鞦韆的影子,並讓明月不辭辛苦,隔牆送來鞦韆的影子,使得牆外的人看到鞦韆影后,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加深對牆上飄忽的鞦韆影的印象。

可以說,正是藉助了明月與影的微妙聯合,才能使詞句內涵深厚,分外動人。

這是一首傷春懷舊之作,整首詞從觸覺、聽覺、視覺等方面寫出作者對春天的獨特感受。上片是傷春,春盡花殘,令人憂傷;下片是懷舊,縈懷往事,竟與鞦韆有關,引人遐思,堪稱神來之筆。

全詞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雋永,充分體現了詞藝術上的含蓄和韻味。

“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出自張先的《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這是張先“三影”中的第三影,原詞較長,為鑑賞方便,今只擷取上半闋: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淨。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詞人描繪的情景是陽光明媚的春色:

綠意盎然的原野與湛藍深遠的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籠罩水面,空氣中瀰漫著陽光和青草的味道,還夾雜著泥土的芬芳。

詞人的眼前是澈潔淨淨的江水,江面上盪漾著微波,在陽光的照射下發散著粼粼波光。岸邊柳蔭小路上空無一人,柳絮在微風中翩躚起舞,它們在春風中將最優美的身姿展現出來,似乎是奉獻給春天的禮物。空中的柳絮如煙霧一樣籠罩著,這樣的畫面簡直與“天青色等煙雨”的唯美意境高度重合。

柳絮隨風飄蕩,地上不留一點蹤影。詞人站在船頭遠眺,他的目光穿過微波粼粼的江面,看到了草地上歡樂場面,那歡樂也定格在詞人的筆端:

女孩子們都是趁著好天氣出門春遊的,她們將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她們修長的衣帶在微風中隨風飄動,她們的身影在春風中婉轉動人,她們競相在原野上釋放這青春的氣息,她們有的在草地上採摘香草、撿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輕盈,涉淺水而來,在春天夜晚時登上停靠於霧氣籠罩的洲渚停船上。

表面上看,詞人只是在描寫春天及春遊的女孩子們,沒有寫影,實則已經將影子和盤托出,因為光與柳絮在無形中形成了互動,柳絮的影子被光線覆蓋,融化在光線中。從而創造出了無影之影的高妙境界。

在這種看似寫與不寫中,已經暗含了光與影的互動。詞人生動而逼真地寫出要寫的部分,既給人留下形象具體的感受,又留下“無影”的想象空間,以激發人們用想象來填充詞人的文字觸及的空間。

張先在詞作中透過對影意象的大量選取和不遺餘力的藝術加工,使得影這一意象在詞中發揚光大,並由此創造出了優美的畫面和耐人尋味的意境。

在詞中,張先對“影”進行了刻意的描摹和塑造,並藉助“影”創造了諸多美輪美奐的意境,張先自覺地捕捉“影”的美學情趣,並透過“影”傳達神韻,這些寫影的詞不光是詞人自己認為是得意之作,也為他贏得了“張三影”這一雅號。

“張三影”這個雅號是實至名歸的,這個雅號是一種美稱,是對張先詞作特色的強調,也是對詞人筆下影的意象的肯定。

說完了張先與他的雅號“張三影”,接下來說一下李清照與她的雅號“李三瘦”。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一處“瘦”,出自她的名作《鳳凰臺上憶吹簫》,原詞較長,為鑑賞方便,只剪取其中的前半闕: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愛情的見證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後來趙明誠到外地做官,李清照出於對丈夫的思念寫下了這首詞。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由於丈夫不在身邊,李清照連梳妝打扮的事情都懈怠了起來。這首詞的開篇描寫的就是詞人閨房的情景:

銅爐裡的薰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在床頭,如同波浪一般,女主人也無心去收。早晨醒來,她也不想起床,就慵懶地一直躺著,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

他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相思的話要向丈夫傾訴啊,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來瘦”三字,點出自己身體消瘦,但為何消瘦,詞人沒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說這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

“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這兩句表明詞人的消瘦既不是因為飲酒生病,也不是對秋景傷感所致。李清照的這一次消瘦與憔悴的原因並不是病酒與悲秋。這兩句體現女詞人因為離懷別苦所引發的複雜心緒,隱含著她內心的深深幽怨。

所以,李清照又連用“非幹”和“不是”兩個否定,傳達了這樣一種資訊:新近身體消瘦了,但是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病酒和悲秋。

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病酒”,有人是因“悲秋”,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這三句,歷來被眾多詞評家稱道,清代詞人陳廷焯評說“婉轉曲折,煞是妙絕”;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說“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二處“瘦”,出自《如夢令》,原詞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開篇“昨夜雨疏風驟”一句,點明瞭詞人寫作此詞時的時令,拉開了一幅暮春時節的風雨圖。因為這種時節的雨往往是大而稀疏,風則較急,而海棠花的飄謝也正在此時。

因為這場暮春時節的風雨,讓女詞人感到了些許的寒意,風雨也給她帶來了傷春、惜春的愁緒,而酒是驅寒消愁的最佳選擇。可是杯酒下肚,她就已不勝酒力。帶著酒意,詞人早早地進入了夢鄉。

清晨醒來,詞人還是一副慵懶的樣子,但她卻仍記掛著窗外的海棠,一夜風吹雨打後海棠會怎樣呢?所以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向丫鬟詢問庭院中的海棠還好嗎?

得到的答案卻是丫鬟的一句平平淡淡的“海棠依然和昨天一模一樣”的回答。這一問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兩個不同特徵的人物形象:女詞人情感細膩,丫鬟粗心大意。

女詞人的話語中飽含著她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試問”二字,雖是詞人的明知故問,但也透露出她的一種期盼,在得到丫鬟的回答後,她不得不做出指正。

丫鬟關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他沒有欣賞、關心海棠花的情致,所以她的答語也是很自然的,這也愈加突出了女詞人愛花惜花的細膩情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因為對答語的不滿意,所以詞人才說出“知否?知否”的反問,從中能看出女詞人的情急之態,反問中也含有一種責怪和糾正的意味。

雖說是情急,但詞人的語氣卻又極溫婉,顯示出女詞人的優雅的舉止。因為詞人最大的擔心就是海棠花是否凋零?海棠花是嬌弱的,嬌弱的花兒怎堪這番雨打風吹?所以海棠怎麼可能和風雨前一模一樣呢?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才對呀。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

“綠肥紅瘦”,本來是很常見的四個字,但經過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

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漸行漸遠,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三處“瘦”,出自《醉花陰》。

據說,李清照寫好《醉花陰》一詞後,寄給遠在外地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讀了之後,打算寫一封回信。

經過幾天的苦思冥想,趙明誠寫了15首詞,他覺得總有一首能勝過妻子的作品,他將妻子的詞作和自己的詞作放在一起,請朋友評鑑。朋友讀了之後說,在這麼多的詞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最好。

李清照的《醉花陰》,原詞如下: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是李清照在重陽節寫下的一首詞。彼時,丈夫趙明誠在外地,沒有陪伴李清照共慶佳節。

女詞人透過描述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在孤獨與寂寞中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菊花(也就是詞中的“黃花”)綻放的重陽節,本該是她與趙明誠共度歡愉時光,共度佳節的,但在如此重要的節日裡,詞人獨自一人品嚐那份孤獨與寂寞,所以她脫口而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詞人比菊花還要消瘦可憐,節日的氣氛與詞人內心的愁情,在極度不協調中漫卷而來。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莫道不消魂”帶有反問語氣,詞人哀怨的情愫躍然紙上,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簾卷西風”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讓人感到蕭瑟的深秋寒意。

這陣晚風讓她頓時減少了飲酒賞菊的興致。

於是,詞人移步閨房,回想起此情此景,這風中的菊花,不正是詞人此時此刻的寫照嗎?這也讓詞人頓生“人比黃花瘦”的人不如菊的感慨。

“人比黃花瘦”這一句,歷來為人所稱道,好評如潮。

李清照用菊花比喻人的憔悴、消瘦,沉澱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以人的憔悴、消瘦來形容曠日持久的相思之情,這比把相思之情直接說出來要含蓄得多、委婉得多。於情於境,揆情度理,這一句都是耐人尋味的。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上三首詞就是李清照雅號“李三瘦”的出處,李清照的這三首詞,都是詞人透過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加上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出來,她善於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精巧、細膩的畫面,婉約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遠。

她以女性獨有的細膩情感為人們展現了詞人的內心世界,她也以女性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回味雋永的生活畫卷

張先雅號"張三影",李清照雅號"李三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好了,絮絮叨叨地寫了這麼多,為的就是能將張先的雅號“張三影”和李清照的雅號“李三瘦”的來龍去脈說清楚,順便鑑賞了他們各自詞作的藝術特點。

如果您喜歡的話,歡迎寫下您的留言,是張先的雅號“張三影”更貼合他的詞作藝術特點呢?還是李清照的雅號“李三瘦”更貼合她的詞作藝術特點呢?我們一起評議一下。

我是小話詩詞,一位喜歡詩詞的、有文學夢的青年。好詞共賞,佳作共讀,願有著相同的愛好的我們能在這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