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水滸中最聰明的人,宋江一上山就藉口離開,結局比誰都好

水滸中最聰明的人,宋江一上山就藉口離開,結局比誰都好據《宋史》記載,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浩浩蕩蕩的梁山起義,便高舉“替天行道”大旗展開了。然而,由於宋江一心接受朝廷招安,最終使得眾多好漢被殘害。其中結局最好的就當屬公孫勝了,他是水滸中最聰明的人,宋江一上山就藉口離開,也就逃過了梁山慘淡的結局。公孫勝是何人?他為何能那麼快看穿宋江,以至於不願意再待在梁山效命了?

道士共謀智取生辰綱,對晁蓋忠心耿耿

公孫勝是梁山副軍師,一百單八將之四。梁山上武將眾多,然而公孫勝卻是一個道士,雙方思想見識之間的偏差,也使得他後來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作為一個清心寡慾的道士,公孫勝為什麼最終會上了梁山參與起義呢?還是要從“智取生辰綱”開始說起。提到生辰綱,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這是晁蓋的功勞。其實不然,公孫勝早就看不慣蔡京的作為,且認為這些錢財取之無道,所以密謀劫取。但單憑他一人之力很難成功,於是便去找當時頗有名氣的晁蓋商議,這才知道,不僅是晁蓋,阮氏三兄弟也早有劫取的打算。於是,公孫勝和吳用、晁蓋等六人結為兄弟,等於說以後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了,從此須肝膽相照。隨後,七人一起謀劃,製造了驚天動地的劫取生辰綱事件。有了這一次的結緣,公孫勝上梁山之後,一直唯晁蓋馬首是瞻。如果晁蓋能穩住梁山第一把交椅的話,公孫勝必然會長居梁山。但是,在宋江上梁山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梁山格局大變動,公孫勝借探親離開

公孫勝最終之所以選擇離開梁山,原因還是出在宋江身上。這也是令人疑惑的一點:宋江“及時雨”名滿天下,公孫勝卻為什麼不看好他呢?隨著梁山後續接受招安,人們才逐漸識破了宋江的真面目。表面上在參加起義,但他從心裡還是渴望得到朝廷真正的“重視”。而公孫勝則比較聰明,當宋江剛上山的一系列的小動作中,他就看出宋江此後必然會在梁山爭勢。宋江有多虛偽呢?江州得救之後,他幾番泣淚,跪在地上道“小可不才,自小學吏,今日之恩,深於滄海,多感晁頭領並眾豪傑不避兇險,來龍潭虎穴,力救殘生……這回死心塌地與哥哥同生共死”。一番話說得人人為他的大義感動。而現實卻是,宋江表面上推辭坐上第一把交椅,卻在明面上爭權。初到梁山,宋江就來這麼一手,寨主之爭早晚因此而發。不願再趟這趟渾水,公孫勝乾脆找藉口回家看望母親,下山去了。在公孫勝提出下山之前,晁蓋還多次挽留,並希望他早早迴歸梁山。而現實卻是,留在梁山的晁蓋被宋江迫害致死,而出走的公孫勝則得以善終。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如果再呆在梁山的話,結局將和晁蓋一樣。

一語成讖,始終待在梁山,並且最後追隨宋江接受招安的好漢,結局都非常淒涼。梁山好漢們接受招安後,一開始的日子很風光,被皇帝授予官職,上戰場,建功立業,受命征討了對宋朝構成威脅的遼國、田虎和王慶,還有江南的方臘。不過幾場戰爭下來,梁山好漢死傷大半,到方臘之戰結束時,只剩下了三十六人。魯智深於浙江六合寺圓寂,武松成為殘廢後出家,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感攪腸痧而死,關勝得病身亡,呼延灼戰場陣亡,宋江和盧俊義被高俅等奸臣設計害死,吳用、花榮自縊而死……昔日的梁山好漢何等風光,最終卻大多數死得冤屈。而在此時,公孫勝早已離開梁山這是非之地,又過期了他的道士雲遊生活。他本就清心寡慾,在宋江上山後立馬識穿其真面目,找藉口離開後,才不至於最終還要被拖下水。

小結

公孫勝和吳用同樣是軍師,作為梁山上的“聰明人”,公孫勝可要清醒得多。在晁蓋連救兩次之後,宋江走投無路才上梁山,並且從未放棄招安夢想。在他的帶領下,起義隊伍最終只能迴歸朝廷。除了及時收手離開梁山的人,此外幾乎無人能倖存。公孫勝的聰明,在於不對宋江抱任何希望。也有好漢看清宋江面目,卻不能像他一樣率性抽身就走。聰明至此,他的結局比誰都好。參考資料:《水滸傳》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