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北宋變法:具有進步性,卻以失敗告終

引言

北宋的改革不斷,在這些改革之中,既有令後世都為之讚賞的王安石變法,也有令文人都感到幸運的慶曆新政。其實在北宋時期,幾乎每個皇帝都重視變法,他們都想透過變法增強國力,也將收復燕雲十六州作為己任。

通讀史料,可以發現北宋的政治發展幾乎都處於改革當中,不論是改革舊制,還是恢復舊制,北宋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雖然北宋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但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北宋之所以走向衰落,也與改革有關。甚至北宋的滅亡,也跟改革有關。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強大,北宋的人才又是如此之多。那麼北宋改革是如何加速北宋衰落的呢?這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一、北宋改革背景

北宋經歷了多次改革,尤其是北宋中後期,由於國家在三冗問題越來越突出,不斷有有識之士向皇帝建議改革,而皇帝也看到了三冗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從北宋中後期開始,改革的步伐開始較快。

趙光義是北宋改革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於皇帝合法性的尊崇。因此,為了減少外界對自己皇位合法性的質疑,趙光義幾乎照搬了趙光胤的治理主張,以此向外界表明自己是趙光胤的合法繼承者。

在對外上積極收復中原,消滅了北漢。在對內上,極力主張重文策略。由於當時北宋面臨的只有遼軍的威脅,因此除了燕雲十六州之外,北宋幾乎統一了中原,所以趙光義在執政的中後期將重點放在了內部。

趙光義內部的治理策略可以用重文進行概括,重文是重視教育和文人學者,重視教化的作用,因此文人地位不僅提高了,而且北宋朝廷還增設了很多文人職務。文人的勢力壯大,有利有弊,其中弊端就是後世皇帝改革的主要背景。

重文國策的弊端,在內部上造成了三冗問題,在外部上擠壓了武將的發展前景,造成了北宋戰鬥力下降的問題,致使遼軍不斷入侵北宋,使得北宋在外交上受了很多窩囊氣。

趙光義之後,很多北宋皇帝延續了這種治理作風,致使北宋三冗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得不進行改革圖強。

二、北宋改革的結果

在北宋歷史上,重要的改革主要有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等。這兩次變法不僅對北宋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也影響了後世變法。慶曆新政清晰地闡述了三冗問題的弊端,並且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徹底的改革。

但是由於新政觸及到了舊貴族大官僚的利益,宋仁宗以及主張新政的人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反對聲,面對這些極高的反對聲音,最終新政大部分被廢止,參與新政的人員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貶職。

王安石變法在財政、教育和軍事三方面進行改革,針對當時的時政弊端提出的,如果能夠徹底執行,那麼北宋三冗問題就有極大的可能被解決。

《宋史》記載: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

但是不幸的是,王安石變法受到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衝擊,內部原因是王安石本人自恃高明,不願聽從其他人的意見,用人不當;外部原因是受到了來自舊貴族大官僚勢力的阻擋。

王安石變法最終由於實施不當,致使民怨四起,舊貴族更藉機上書闡述變法弊端,因此這次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結語

從北宋兩次重要的變法當中可以看出,變法改革既需要有針對性,也需要執行的徹底性。變法需要針對性是指變法需要針對時政弊端,不能天馬行空,更不能無所作為。

變法需要執行的徹底性,需要變法既需要變法能夠堅持下去,同時也需要變法需要將理念貫徹到實踐當中。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主要因此在變法的過程當中不夠堅定,以及變法實施不當造成的。變法的失敗,也意味著北宋衰落的命運。

舊制度舊貴族依然是北宋統治的基礎,變法只是給北宋朝廷帶來一些波折而已,未能徹底的改變北宋的命運。不過這並不能說明變法的失敗,變法在後世當中取得了成效,例如明朝時期借鑑了王安石變法當中的財政措施,增加了稅收。

參考文獻:

《宋史》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