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子路做好事請挖溝工人喝粥,孔子為何派人將鍋砸了,還把粥全倒掉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一味的當老好人是不可取的,方言叫做“和稀泥”,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毫無原則的替人去原諒人,或是自己的事“算了算了”,郭德綱就氣憤地說:“我討厭勸我大度的人,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一個人在這個社會當中生活要有原則,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一種對於社會的負責,可是無論是儒家也好還是道家以及法家都非常牴觸一件事,那就是越俎代庖,每個人都要恪守自己的職責,但是如果不是你分內的事那就要全面考慮一些其他的因素了。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之中曾子曾經闡述過孔子的思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是十分的尊崇這種仁德的,但是有一次子路在路邊挖溝給老百姓粥喝,但是孔子卻讓人砸了子路的鍋,把粥全部倒掉了,子路是在做好事啊,是符合仁的標準的,為什麼孔子要這麼做呢?難道孔子只不過是在口頭宣傳?

當然不是,我們來看一看當時的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就在其著書《韓非子》中描述了“子路施粥”這樣的一個故事。子路在魯國做了一個後邑邑宰,當時季孫氏下令要老百姓修一條溝渠,當時的魯國百姓是要無條件服勞役的,吃的也不好。

子路由於是一方官員,見老百姓這麼辛苦,於是就自己掏錢買了一些米,煮了一大鍋粥給老百姓喝,孔子知道了以後派人把子路的粥倒掉,還把子路的鍋給砸了,子路十分不解,跑過來和孔子理論,仁德是你教給我的,那你現在為什麼阻止我施行仁愛?

孔子聽了之後向其解釋道:“周禮是要天子愛諸侯,諸侯愛士大夫,士大夫來關愛百姓,你現在這樣的行為就是僭越,你代替了魯國君主來愛他的百姓,這是不符合禮儀的。”後來季孫氏派人來找子路的麻煩,孔子只能當面謝罪。

孔子一生都在諸侯之間推行“周禮”,孔子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這是他對於自己學問的自信以及對於周禮來治理國家的堅持。這也是他一生的信仰,我們不能將“仁”這個東西單獨的架空來談。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麼孔子宣揚的仁愛就不會被後世統治者那麼推崇了,他的仁德是為統治者所服務的,是透過禮這個道德規範來規定全社會的行為準則,而不是泛泛而談。子路出於自己內心的樸素道德來幫助老百姓,不僅不合乎禮,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危險。所以孔子才會這麼的生氣。

但是我們在這裡討論孔子的仁義然後批評子路的做法不對或許也有失偏頗,孔子雖然被稱為“聖人”,但是這種聖的標準是依據於他的周禮的,春秋之時由於周平王自己率先打破了周禮,所以導致周王室威嚴盡失,孔子自己也並不是完全的擁護周王室,他曾經說過秦穆公當霸主太小家子氣了,應當王天下。

就是這樣一個守舊但又不墨守成規的老夫子他依然堅守著曾經的道義,但是春秋戰國已經是棄禮義而用詐力的年代了,而且後世的儒學和孔子的儒學也相去甚遠,所以我們在看待子路給老百姓粥喝的這件事中並不是尊崇孔子而去貶低子路,相反子路的行為還是應該提倡的,而孔子話語中的恪守本分的道理也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一個道理,子路的僭越或許違背古代統治階級的條條框框,但是那份最為樸素的感情是植根於我們生活當中的,有了社會,就有了分化,就有著諸多的不平等,沒有這樣的一份感情作為推動,那麼社會估計也會走向另一個冷漠的極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