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農村殯葬改革,火葬代替土葬有哪些好處?為啥老人們難以接受?

自古以來,人們都秉承著“入土為安”的傳統風俗,可以說這種習俗延續了幾千年,如今多地都在實施殯葬改革,也就是用火葬的方式來代替土葬。為啥要這麼做呢?火葬的好處到底有哪些呢?

一、火葬可以減少浪費

人們常說的“紅白喜事”,紅事就是結婚嫁娶,而白事就是老人離世,這兩件事能放在一起說,也可以看出在古人心中,老人離世與孩子娶親生子是一樣的隆重。特別是很多人喜歡攀比,隨之而產生了“厚葬薄養”的現象。

意思就是老人在的時候,幾乎很少照顧,等老人去世之後,就開始大擺宴席,有些地方甚至要在家裡停放七天,每一天都有很多親朋好友前來吃喝,當然也要隨禮。說白了這就是做給別人看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是為了收禮金。

一些大戶人家還要選墳地,搭靈棚,用珍貴的棺槨等,甚至有些地方在這種事情上還要攀比。比如攀比花圈的數量,攀比菸酒的檔次等,甚至還有人攀比子孫後代的多少,這無疑就會造成鋪張浪費。

但是火葬代替土葬之後,那也就沒什麼可攀比的了,反正都是在火裡一燒就完事了,總不能攀比火燒得旺不旺吧?就算骨灰盒的珍貴程度不一樣,但那相比擺酒席,做棺槨等要節省不少。

二、可以節省土地

每年清明節上墳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在墳頭填一些土,久而久之,墳堆就越來越大,就會佔用耕地面積,也就是說祖先的居住地佔用了後代耐以生存的土地,為了保障優質耕地面積,就實行了火葬代替土葬的方式。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用火葬代替土葬之後,那麼以前的老墳該怎麼辦呢?如果一刀切,全部遷走的話,無疑會讓老百姓反對,畢竟是傳承了幾千年的習俗,很多老人都認為遷墳是不好的。

雖然有些地方早已實行了火葬,但有些人依然在火葬之後,把骨灰放進棺槨中進行土葬,這無疑是在以前土葬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道工序,就是多出來一個火燒的過程,豈不是又增加了開支嗎?這顯然是違背了火葬的初衷。

等火葬完全取代土葬之後,人們就會把先人放進公墓之中,那麼公墓是不是能長久免費呢?拋開費用不說,就說墳頭佔用了耕地面積,其實這一點還是存在的,但影響並不是太大,說白了有幾個古墓的墳頭佔用了耕地面積呢?

其實佔用耕地面積的都是新墳,後代年年去上墳填土,用不了幾代就成了無主之墳了,自然也就沒有了墳堆。當然也有一些人用鋼筋水泥,甚至大理石建造墳墓,就像武則天時期給薛家建的“鐵丘墳”一樣,那就很難消失了。

但是“鐵丘墳”是武則天對薛家的一種記恨的見證,而古人認為,人最終要與大地融為一體,所以才選擇把祖先埋入地下。而這種思想也很難在段時間內取消,因此人們接受火葬還需要一個過程,至少現在很多人在心裡還是難以接受的,如果深埋不起堆還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