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世界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真相只有透過哲學實踐嗎?感性的重要性

超越而來,圓滿感知論,全新哲學思想。上篇講了世界的本源是可知的,我們可以透過兩種途徑實證本源的存在。一是向外研究剖析物質,透過科學實驗找到物質形成的機制原理,就可以實證物質背後的本源。二是向內研究訓練意識感知,關閉意識感知到的現象與意識感知本身回到本源,再由本源產生意識感知,就可以實證本源的存在。

第一種依靠的是我們科技的不斷髮展,當今的科學雖然發展很快,但還只處在將一種物質透過物理化學能量等手段,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能量的初級階段。當下我們的科學定律,還處在物質不滅能量守恆的初級認識中,至今我們科學理論還沒搞清楚物質能量的本質是什麼,物質能量究竟從何而來。所以現在的我們,想要透過第一種途徑找到本源,解開終極真相,暫時是行不通達不成的,只能期待將來人類科技能有重大突破,能夠徹底瞭解物質的由來與產生物質的機制過程後,才可以找到物質背後的本源,從而才可以徹底改造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自身,解決我們面對的一切問題。當然,這個時間的長短是無法確定的,也許要幾千年,甚至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後。

現在的我們要找到本源,解決我們自身面臨的各種問題,只能透過第二種途徑,依靠哲學實踐。超越而來,圓滿感知論的哲學實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透過訓練關閉自己的意識感知,到達本源,再由本源生起意識感知,實證確認本源的永恆存在。第二階段是實證確認本源後,徹底明白了世界與自我的終極真相,後依自實證到的本源性質狀態,來工作學習生活,去除過去錯誤的思想意識與感知方式,來逐漸提升自我的生命層次,解決我們面臨的一切問題,使我們的生命最終達到究竟圓滿。

從哲學誕生的那天起,哲學研究主要的方法是依靠邏輯推導與理性思維,也就是“真理之路”,而感性的“意見之路″則完全被忽視。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認為,一是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都是肉體組織,而人的肉體最終都會老壞滅亡,感覺器官也就會腐敗消失。二是人的感覺很多依賴的是個體經驗,同樣的物體每個人的感覺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同樣的物體同一個人每一次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從一開始,哲學家們就認為人的感覺是靠不住的,感覺到的事物資訊並不是真實客觀的。他們認為只有人的精神思想是永恆的,是不會隨著肉體的腐敗而消失的。透過理性思考得到的事物資訊規律,也是可以永恆的,是客觀真理。所以這樣的觀點,導致形而上學的本體論與近現代的認識論,都是依靠理性的邏輯思維來論證解釋世界的。

然而這些哲學家們,卻忽視了我們只能透過感覺這條唯一通道,來獲取內外資訊。我們的理性思維只是感覺資訊的進一步綜合處理,感性是理性的基礎。若要知道某件物品是否存在,首先是我們的感官要能感覺到此物品,然後感覺資訊經過理性加工處理,才能確認此物品的存在。若感官不能感覺到此物品,就無有此物品的資訊傳導給理性,則理性處理的結果就是此物品並不存在或當下無有此物品。

另外理性雖然可以根據自己的記憶經驗,在自己的意識中,自己進行再加工,創造出物品的影象聲音氣味等具體資訊或物品的標籤符號等,甚至可以創造出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物品場景,但這些資訊都是幻想都是不存在的。同時我們每一個人,對同一個概念的想象理解,也會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實際上我們的理性與感性一樣,也是不完全可靠的。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哲學家們僅僅依靠理性邏輯思維,來推導認識事物也是不完全可靠的。他們忽略了感性知覺在認識確認事物中的根本作用。他們錯誤地以為肉體感覺器官敗壞後,感覺功能就會消失。他們不知道的是,精神意識離開肉體,雖然沒有了肉體感官,但感覺功能不會消失。精神意識單獨存在時,依然有感知,依然有著各種感覺功能,依然可以感知到內外各種現象。

感性與理性,雖然都是不完全可靠的,都會因個體的差異而出現一定的偏差。雖然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反映事物的完全資訊狀態,但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不同的人在大方向上、大機率上、大體上都會出現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認知。所以我們還是可以用感性、知性、理性來認識理解一切,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同時認識事物時三性缺一不可,否則對事物的認識都是片面的,不真的,虛假的。

同樣在尋找實證本源的存在時,必須先要有感覺資訊,也就是感覺到的本源資訊,後才是知性認識主體的理性確認,確認此本源的存在。

超越而來,圓滿感知論的第一階段哲學實踐,對本源存在的實證確認主要依靠的是感性與知性。理性對本源的深度分析思考,邏輯推導研究,是在感性知性實證確認本源的存在以後,再來後才可以進行理性的深度思考,才能徹底明白世界以及我們自己的終極真相,具體內容以後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