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平王東遷後,幹了一件蠢事,讓周天子顏面掃地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湦之子,母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周幽王在位時,將姬宜臼立為太子。後來,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5年),周幽王竟然廢嫡立庶,廢黜申後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姬宜臼便與母親申後暗中逃到申國,投奔申侯。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財物離去。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侵襲,於是在秦國大軍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王東遷”。雖然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整體實力明顯下降。但是,周平王幹了一件蠢事,無疑加快了東周衰落的速度,導致周天子顏面掃地。

一具體來說,周平王東遷後,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讓他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王室。周平王在鄭武公、晉文侯的輔佐下,勉強支撐殘局。東遷之後的周朝,史稱東周。東周開始的這一年,便是春秋時期的開端。原本,東周的衰落,是比較緩慢的,也即東周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將周天子放在眼裡的。不過,周平王卻主動讓削弱周王室的威嚴,導致各個諸侯國越來越不把周王室當回事了。根據《左傳·隱公三年》中的記載: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周平王在位時期,相繼冊封鄭武公、鄭莊公父子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後來由於鄭國實力雄厚,周平王對鄭莊公懷有戒心,不願意讓鄭莊公繼續擔任周王室的卿士。所以,周平王就趁著鄭國多事,鄭莊公沒有前來上任的機會,想撤掉他卿士的職務,並暗中將朝政交給虢公來處理。鄭莊公得知後,便埋怨周平王,馬上趕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對周平王施加壓力。面對鄭莊公的壓力,周平王不僅沒有保持天子的尊嚴,反而再三賠禮,但鄭莊公仍然不依不饒,做出依附不肯善罷甘休的態度。二對此,周平王只好提出讓王子狐(姬狐)到鄭國作人質。不過此舉太有損周天子的顏面,於是群臣提出相互交換人質的辦法,讓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也來洛邑作人質,而王子狐去鄭國則用學習的名義。史稱周鄭交質。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從這一史實可知,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已勢力衰微,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實際上要看大諸侯的臉色行事。為了達成妥協,作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為諸侯國國君的鄭莊公,居然採用了進入春秋時代以後各諸侯國間普遍採用的一種交流手段,即交換質子,這無疑是讓人大跌眼鏡的。

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交換人質的做法就比較頻繁,比如秦王嬴政之所以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出生的,正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秦國派到趙國的人質。同樣的道理 ,趙國也會派出一位公子到秦國當人質,這自然符合對等的原則。但是,鄭國是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二者根本不是對等的關係,也即鄭國是隸屬於周王室的。在此基礎上,周平王和鄭國互相交換人質,無疑拉低了周王室的地位,讓周天子顏面掃地。三進一步來說,周鄭交質這一歷史事件,可以類比東漢末年,曹操稱魏王一樣。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曹操稱魏王之後,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同樣的道理,周鄭交質後,周平王名義上還是天子,實際上已經如同一個諸侯國了。當然,周平王來說,這麼做也是實屬無奈,因為當時的東周,確實拿鄭國沒有什麼辦法。

周平王東遷時,因秦國國君秦襄公在犬戎攻打周朝時,作戰得力,立有大功,而且還派兵護送他遷都,於是提升秦襄公為諸侯,賜封給他西戎攻佔的岐山以西土地(今陝西省鳳翔縣一帶)。對於當時的周平王,自己沒有實力收復西周的故地,只能將被西戎佔據的土地,冊封給了秦國。由於大片疆域的丟失,周王朝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裡的大諸侯國相比,它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而已。在春秋初期,鄭國恰恰就是這樣一箇中等諸侯國,也即鄭莊公時期的鄭國,擁有和周王室不相上下的實力。四最後,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諡號平王。周平王的太子姬洩父(姬洩父)很早去世,故由周平王之孫、姬洩父之子姬林繼位,是為周桓王。周桓王十三年(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當時鄭莊公在周王朝以卿士身份執掌朝政。周桓王不甘心受鄭莊公的控制,於是奪去鄭莊公的權力,因此鄭莊公便不再前來朝覲。 同年秋天,周桓王帶領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出兵抵禦。周桓王率領中軍;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軍、衛軍隸屬於右軍;周公黑肩率領左軍,陳軍隸屬於左軍,這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鄭國的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桓王雖然受傷,但還能指揮大軍。祝聃請求前去追趕,鄭莊公說:“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裡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國家免於危亡,這就足夠。”於是鳴金收兵,周桓王便逃走,史稱繻葛之戰。對此,在筆者看來,相對於周鄭交質,繻葛之戰無疑揭開了周王室最後的遮羞布,讓周王室的衰弱暴露無遺。在這場戰役後,不僅鄭莊公更加肆無忌憚,齊國、晉國、秦國、楚國等大國更是逐鹿中原,一點也不用擔心周天子的討伐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