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從歷史中我們能學到的乾貨,少年不讀張居正,讀懂已是而立年!

有人問泗水,你天天抱著板磚(歷史書籍)看是為什麼,累不累?泗水想說:看歷史書有時候確實很累,因為當我發現讀到某一篇章節或者某本有意思的書的時候,經常會沒有時間概念,會忘記吃飯什麼的,導致了時間經常錯亂。但是從歷史書中所學到的東西卻用另外一種方式豐富了我的生活,就比如我最近讀張居正時,就得到了很多的啟發,感覺受益匪淺。

張居正是明萬曆朝早年的首輔大臣,是萬曆小時候的老師,他開創了萬曆新政、一條鞭法,使得整體下滑的明朝有了一線生機,他總覽皇帝大權(那個時候萬曆還小),最後為明朝操勞過度而死,這是世人普遍對張居正的評價。

而張居正吸引我的地方,不是他的權力有多大,也不是他做過的那些事情,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泗水覺得他身上有很多為人處世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就比如他善於忍受孤獨,善於尋找並抓住機會,還有他那一心只想為國家的理想抱負。

張居正32歲時入朝為官,當時的內閣首輔是一個叫嚴嵩的人,嚴嵩在位20多年,賣了20多年的官爵,可想而知當時的明朝有多腐敗。張居正看不慣嚴嵩這種行為,奈何自己官位底下,也做不了任何實際改變,所以他就辭官回荊州老家了。而在荊州的五年時間裡,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抱負。而是靜下心來研究天下局勢,提升自己,為以後的再次出仕打下了基礎。

皇天不負有心人,嚴嵩終於走到了盡頭,徐階當了首輔,徐階對張居正很欣賞,張居正迎來了再次入仕的機會,事實證明,張居正僅僅用了三年,就官至內閣輔臣,文淵閣大學士,主管軍事,簡單點說,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他馬上趁熱打鐵,用荊州五年的思考成果揮筆寫就了寫一篇《陳六事疏》,從國防,政治賦稅等六個方面入手,描述了當下朝廷改革的必要性,並呈交給了隆慶皇帝,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歷史又跟他開了個玩笑。

隆慶帝根本不想改革,因為改革必然引起波動,他當時只想把自己的皇位坐穩,並沒有那麼偉大崇高的理想。於是只是簡單批閱了《陳六事疏》,表示已經看過,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表示。這也怪不得隆慶,因為這與他的童年所導致的懦弱性格有關係。但張居正還是沒有輕易放棄,善於忍耐的他同時也善於抓住機遇。

蒙古與明朝打了200多年仗,被張居正一舉解決。其實明朝和蒙古主要的矛盾在當時已經是物質問題,蒙古需要漢人的茶葉來消化(因為他們長期吃牛羊)一直都想用蒙古的馬換漢人的茶葉,只是明朝政府並不允許民間與蒙古私下交易,而官方之間的交易又少的可憐,蒙古就只能靠搶,自然就會矛盾越來越多。

恰巧當時蒙古王俺答的一個孫子巴漢那吉,年少不懂事跟家裡因婚事問題鬧了矛盾,便跑到大同府,想投靠明朝。張居正知道後,立刻派大同總督王崇古送巴漢那吉回蒙古。另一邊的俺答以為孫子被明朝挾持,正舉兵意欲進攻大同,討回孫子,剛好王崇古作為明廷代表把孫子給他送了回來,並告訴他希望他們家庭和睦,不要起內訌。對峙200年的敵人做出這樣的舉動,著實讓俺答從心眼裡感動了一番,且有了歸順之意。

張居正抓住了這次機會,確定俺安是真心想和好,隨即上書,力主開啟邊關,讓百姓和蒙古可以做生意,徹底解決明蒙問題。這次隆慶同意了他的請求,在關口外開放了一個“板升城”(現在的呼和浩特)做貿易地點。同時蒙古王俺答也被封為義順王,從此歸順明朝,漢人和蒙人也就是在哪個時候融為一體,在往後長達70多年的時間內,沒有和明朝起重大的衝突。

然而此時只是隆慶四年,張居正還是次輔,離他的政治抱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由於篇幅問題,請關注泗水,我們下篇文章再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