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僧知道孫悟空有金睛火眼,為什麼總是不相信他能看出妖怪?

唐僧並非總是不相信孫悟空,而且唐僧是越來越相信孫悟空的。

三藏道:“也罷,也罷。八戒啊,你師兄常時也看得不差。既這等說,不要管他,我們去罷。”行者大喜道:“好了!師父是有命的了!請上馬,出松林外,有人家化齋你吃。”四人果一路前進,把那怪撇了。

在第八十回“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中,地湧夫人在黑松林變做一個被葛藤綁在樹上的美女,唐僧要救她,悟空當然表示反對,可八戒看見美女卻不肯作休,在一旁挑唆唐僧,然而唐僧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他並沒有責怪悟空,反而說了八戒。(不過後來妖精再次弄手段打動了唐僧的善心)

其實,整個取經過程中,孫悟空與唐僧的心理、彼此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調整的。

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之前,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矛盾衝突,在此之後,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明顯淡化和減弱,直至趨於平和,唐僧從那以後對孫悟空再也沒有念一次緊箍咒。(關於這個就有大量陰謀論的解釋了,不過我並不認同)

在起初,唐僧作為一個身處神魔世界的凡人,就像是一個不涉世事的孩子,單純的以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一切,別人告訴他世事險惡,要時時提防,他還覺著這樣把人都想的太壞不對;到後來,唐僧雖然還是容易被善良影響判斷,但吃過虧之後的唐僧明顯已經不像起初那樣了,變得成熟了,比如在八十回唐僧師徒剛來到黑松林時,唐僧居然也明白了“險峻之間生怪物,密查深處出妖精”、“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前面又見一座高山峻嶺……三藏道:“雖然是山不礙路,但恐險峻之間生怪物,密查深處出妖精。”……師徒正自閒敘,又見一派黑松大林。唐僧害怕,又叫道:“悟空,我們才過了那崎嶇山路,怎麼又遇這個深黑松林?是必在意。”行者道:“怕他怎的!”三藏道:“說哪裡話! 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我也與你走過好幾處松林,不似這林深遠。”

唐僧是一個理想的代表,他相信純粹和完美的存在,“微生不損,見苦就救”,但這股勁太過了的話,這善心就容易變成累贅,就容易使人們對唐僧產生厭惡甚至憎恨的情緒,這是唐僧身居男二號卻人氣不高的重要原因,但不得不說在取經過程中,孫悟空的行為做派明顯受到了唐僧的影響而逐漸改變。起初時,孫悟空雖然在取經團隊中是徒弟、下屬,但脾氣一上來,對唐僧這個師父、領導是一點恭敬都沒有,全無顧忌。比如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變成女子接近唐僧,正巧孫悟空摘桃回來,一句話不說“掣鐵棒,當頭就打”,唐僧阻攔,孫悟空簡單解釋後唐僧不信,然後

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老實說,如果換做別人,就是心裡相信徒弟打得是對的,但就衝著這不恭不敬、沒大沒小的態度,也絕對饒不了他。這時的孫悟空就像是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覺得只要自己做的對就行,哪管什麼領導的想法。(其實唐僧畢竟是“忠良正直之僧”,和一般人不一樣,如果沒有後來豬八戒挑唆的話,唐僧也就放過這件事了)

然而到後期,孫悟空張揚歸張揚,但明顯學乖不少。比如第九十七回“金酬外護遭魔蟄聖顯幽魂救本原”,孫悟空拿住了一夥搶劫寇員外家的兇徒

行者欲將這夥強盜一棍盡情打死,又恐唐僧怪他傷人性命,只得將身一抖,收上毫毛。那夥賊鬆了手腳,爬起來,一個個落草逃生而去。

再比如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鳳仙郡侯因一時發怒,潑了齋天素供餵狗,致使鳳仙郡大旱三年,孫悟空為“積功累德”,在郡侯和各路神仙之間多次奔走求雨,和前期大不一樣,顯得十分耐心、恭順。

在唐僧和孫悟空之間彼此影響著對方的同時,唐僧對待豬八戒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起初唐僧明顯總是向著、護著八戒,八戒也常挑唆唐僧懷疑、懲罰孫悟空。但到後期唐僧對孫悟空的信任增強了,對八戒嚴厲了,這也說明了唐僧心智的成長。比如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長老聽言罵道:“饢糟的夯貨,莫胡說,快早起來!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那呆子聽見說打,慌了手腳道:“師父今番變了,常時疼我愛我,念我蠢夯護我。哥要打時,他又勸解。今日怎麼發狠轉教打麼?”

《西遊記》雖然是神魔小說,但這些神魔的思想情感都是和人一樣的。唐僧也好,孫悟空也好,都有和我們平常人一樣成長、成熟的經歷,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