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此人才華橫溢,就因為一首詩得罪唐玄宗,終身不能當官

自古中國人,總有一個情結,那就是無論有多少學問,總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叫做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但是,古時候想當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平民百姓到吃皇糧的官員,曾經有過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世襲制、科舉制等多種途徑。但無論什麼辦法都會有遺珠之憾,今天要說的孟浩然就是其中一個。

孟浩然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年少成名,曾經影響過王維、李白、杜甫等人,一度儼然有唐朝詩歌第一人的風範。直到現在,他的詩歌還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他的作品。

但就是這位傑出的詩人,雖然一生也曾對功名比較上心,卻陰差陽錯的未能踏入仕途。可能對歷史而言,不過少了一名普通官員,卻增加了不少賞心悅目的田園詩歌,但對他自己而言,是抱憾一生的事情。

其實,孟浩然成名非常早,在20歲的時候,就寫下了《題鹿門山》。該詩雖然不算太有名,但已經奠定了孟浩然一生的寫作基調。大概這個鹿門山給他印象不錯,23歲的時候他與生死之交張子容就隱居於此,直到兩年後開始告別雙親,遠遊四方。

說是遊歷,其實孟浩然也是到處交朋結友,展現自己的才華,以尋找進取的道路。比如他曾拜謁荊州刺史張說,並寫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雖然這首詩到底是寫給張說還是張九齡的還有爭議,但最後一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將自己對官場的嚮往表露無餘,並含蓄的表達了希望有人推薦當官的意思。

開元十二年時,孟浩然已經三十六歲了,卻仍然漂泊在外。他在襄陽與盧饌交好,聽說玄宗在洛陽,便趕過去碰碰運氣。可是唐玄宗貴為天子,哪有那麼容易相見,待了三年,都沒有半點機會。

直到將近四十歲的時候,孟浩然才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能透過這條道路進入仕途。不過孟浩然的考試功夫並不如他的詩才那樣引人注目,他不幸落榜了。唐朝實行的是科舉制和舉薦制並軌的方式選拔人才,孟浩然仍然逗留在京城,希望能得到貴人相助。

機會說來就來,可惜孟浩然沒有把握住。他在長安時,與王維相識併成為摯交。王維雖然年紀比孟浩然小12歲,但因詩畫雙絕很早就成為達官顯貴的座上賓,而且在開元九年(721年)狀元及第。(一說為開元十九年)

孟浩然有次在王維家中做客,突然聽到門外傳話說玄宗到了。雖然孟浩然無數次夢見和皇帝相遇的場景,但這次讓他始料不及,於是竟然躲到了床下。王維在皇帝的追問下,不敢隱瞞,讓孟浩然爬出來拜見玄宗。

玄宗內心對孟浩然這樣的舉動很失望,他更喜歡的是李白那種灑脫的性格,不過還是很有興趣的說道:最近聽聞有位先生在太學賦詩,名動京城,想必就是你了,現在能賦嗎?

孟浩然的確水平很高,當下就說道:“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這首詩隨口而做,確實不錯,但唐玄宗卻變了臉色:“你自己沒有進取,怎麼還誣陷我棄你了?”於是拂袖而去。

這段就是著名的“轉喉觸諱”,主角當然是孟浩然和唐玄宗,至於是去的誰的家,除了王維,還有李白、李元紱、張說等多人的說法。本文采用《新唐書》的記載,認為是王維。

自從這件事之後,孟浩然直到六年後才參加了人生的第二次科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進了黑名單的緣故,再次落選。此後,他處於對官場的羨慕與不甘的心理之中。

韓朝宗是非常喜歡推薦人才的,他擔任襄陽刺史的時候,曾經十分欣賞孟浩然,邀請他參加宴會並承諾推薦他。不過那天正好孟浩然約了不少朋友飲宴,有人提醒他韓朝宗的約定,孟浩然卻醉意朦朧的說:“我已經喝了酒,心情愉悅,哪裡管得了其他事!”

於是,孟浩然爽約了,也失去了韓朝宗的信任和好感。其實這一次,韓朝宗是下了大力氣,他將一大批京城高官都約過來就是要共同擔保舉薦孟浩然。只不過孟浩然的內心之中,覺得曾為宰相的張說和張九齡都未能讓他如願,身為襄陽刺史的韓朝宗也沒有這個本事。

最後,孟浩然也只在張九齡那裡當過一段時間的幕僚。這樣一位大詩人,終其一身竟然沒有任何功名,成為真正的布衣詩人。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