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人創作的心靈雞湯語錄,《菜根譚》

古人信奉立德、立功、立言,人們將其總稱為“三不朽”。身處凡塵俗世,很多人都無法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立德的標準過於籠統,立功與否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就剩下立言,可以透過勤奮完成。於是古代文人有了著書立說的傳統,哪怕編纂其他文人的作品集,也要完成立言的使命。

明代有個叫洪應明的文人,他編纂了一部語錄集,或勸人向善,或指明處世之方。這部書叫《菜根譚》,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合佛、道兩家思想,既講解大道理,也剖析生活中的小問題。

洪應明的個人資料在正史和明代文人筆記中都很少提及,到了清朝,有文人考證出來他的簡單經歷。洪應明青年時熱衷功名,中年後開始反思人生,晚年篤信佛教,享受清貧生活。

關於這本書的名字,也有說法。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菜的滋味來自於菜根的滋養。所以,要想菜好吃,必須要好好呵護菜根的營養。還有一層意思,菜根不能食用,在生活中常被丟棄。不過,沒有菜根哪來的美味蔬菜。這就好比書籍,有些人不喜歡看書,覺得看書無用,只有認真看書的人才知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是“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中有很大一部分關於修心養性和齊家治國的語錄。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好聽、不順耳的話要常聽,不順心的事要多多經歷,這些困難挫折可以錘鍊品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這個角度看,《菜根譚》有些類似於現代的“雞湯寶典”,但是其中蘊含的文化積澱更加厚重一些。

洪應明擅長用淺顯的語言闡釋深刻的道理,他用了很多修辭手法,讓這部《菜根譚》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他從生活入手,透過現象看本質,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惑,提出解決辦法。後人讀《菜根譚》的時候常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經過洪應明一語道破天機,就會覺得人生路上沒有迷惑,一切障礙都會迎刃而解。

由於洪應明信奉佛教,《菜根譚》中也有一部分內容和佛教禪機有關。關於這部分內容,解讀的時候要加入一點思考,需要辯證地看待。總括一下這部分內容,還是以導人向善、祈盼世事太平為主。

《菜根譚》這本書的格局很大,洪應明想要寫出一部可以解答人生困惑的寶典。當然了,他是否完成創作初衷就見仁見智了。不過書中關於人生、社會、情感的深刻剖析,能夠讓人看到洪應明的創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