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伏爾泰歐洲最富有的文學家,他有多輝煌的成就致使人們對他無比敬仰!

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作家、哲學家、文學名流與國王們的友人,以筆名“伏爾泰”聞名。他是啟蒙時代的明星歐洲最具影響力且最富有的人之一。那他到底有著怎樣輝煌的成就呢?下面請聽小編細細道來。在他生活的時代,伏爾泰已因多才多藝而聞名:人們知道他是傑出的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諷喻作家、雄辯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投資者,同時也是偶爾諂媚的廷臣。其數量驚人的作品中,成書於1759年的諷喻小作《贛第德》囊括了他的全部智慧,與他的其他作品一樣,《贛第德》一經出版即廣受追捧。此書帶領讀者跟隨時運不濟的同名主角走向他那糟糕的冒險之旅。儘管一樁又一樁的事實表明禍不單行,主角始終堅守傳統宗教哲學,堅持“在千萬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地方,結局永遠會是美好的”的信念。一切事物,從奴隸制到各行各業,皆是《贛第德》詼諧卻一針見血的嘲諷與攻擊的物件。伏爾泰下筆如利刃出鞘,刺破一切偽裝與偽善。

伏爾泰生於傳統而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幼年時的伏爾泰瘦小頑皮而機智,是保守家庭中的非典型分子,曾造謠稱自己的生父另有其人。到了青春期,荷爾蒙催化下的他才智過人更加無所畏懼,他曾評價一位對手的《後世頌》:“恐怕此詩未能流傳後世。他也因此成為貴族的寵兒。伏爾泰還是致富的奇才,透過操作彩票大發橫財。他與已婚美婦、數學家杜夏特勒侯爵夫人在1730—1740年間的愛巢西雷莊園,曾是無數精彩辯論與尋歡作樂的樂土與溫床。伏爾泰與君王的專制的鬥爭源於自身經歷他曾因年少輕狂而被送進巴士底獄。隨後在1726—1729年間,被流放至倫敦的伏爾泰看到了英格蘭開放的思想界與法國壓抑的審查制度之間的鴻溝。1729年,伏爾泰在返法途中發表了《哲學通訊》,開啟了他對教廷與極權下的不公與褊狹的攻擊,且終身為之奮鬥。其間,伏爾泰與法國威權雖暫時休戰,但始終未能冰釋前嫌。

18世紀40年代,伏爾泰短暫地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御用史官,但宮廷這個“全法國最骯髒的地方”讓他徹底失望了。他總結道我熱愛真實,但對殉道無愛。”於是他遠離權力中心,直到終老。“1755年,伏爾泰遷居日內瓦,四年後又重回故國,定居費爾奈附近。此地與瑞士接壤,因此成為了伏爾泰得以安全、自由寫作的天堂。這一點在其筆名中可見一斑:“巴黎大主教”是他攻擊教廷時最愛的筆名。藉著筆名,他能夠否認自己的作者身份,而一眾權貴無計可施,只能焚燒他的作品。伏爾泰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以其座右銘“消滅敗類”為口號的民權運動。他對宗教自由、審判公平的呼籲引領了一個新時代。而此前,酷刑在全歐洲的監獄氾濫,固腿、夾指、拉肢、禁睡、水刑等逼供手段層出不窮。懲罰有時比這些酷刑更加令人髮指。

1757年,羅伯特·達米安試圖行刺路易十五,朝廷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將其處決:首先,根據法蘭西議會的裁決,將其執刀之手施以火燒;之後,行刑人用鐵鉗扯去他手上的皮肉,再在其創口裡填滿用高溫熔化的鉛液;此後,用四匹馬拉扯他的身軀,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刻鐘;最後還用刀將他的大腿和胳膊徹底切除。傳聞,這位行刺者最後被投入火中時,仍一息尚存。到18世紀,嚴刑拷打一直是法國司法體系的慣常做法,以強迫不服從者“吐真言”,以最可憎的辦法懲罰有罪之人。而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並不認同此等行徑,他們將之視為與正義無關、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的野蠻做法。1764年,義大利法學家貝卡里亞在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一本小冊子中記述了這種使人遭受極大痛苦的做法,認為其結果“只能使無罪的人屈打成招”。1762年,一點陣圖盧茲胡格諾教徒讓·卡拉被控謀殺親子,遭到嚴刑逼供,終於在死亡輪3上認罪。伏爾泰聽聞此案,對教廷迷信野蠻的做法與其過度膨脹的司法影響力感到極為憤怒。

18世紀下半葉,普魯士、瑞典、法國、奧匈帝國與托斯卡納均廢止了司法用刑。1801年,俄羅斯帝國皇帝保羅一世頒佈敕令:“刑者,人類之恥也,故應廢止,永不再用。”廢刑運動雖然不是遙遠的夢想,但在當時,用刑並不是必要手段,而是可恥的秘密。儘管法國大革命後雅各賓派實施了恐怖統治,約瑟夫·吉約坦發明的斷頭臺令人不寒而慄但它行刑時間短,受刑人感受不到痛苦,從而使司法進一步遠離了野蠻的舊制。自然神論者伏爾泰於1763年寫成的《論寬容》進一步拓展了其理論,認為理性應成為治國原則,宗教自由不會損害國家安定的主張是當代政府的基本原則。伏爾泰更宣言:“對人施以迫害的權力不僅可笑,而且野蠻。”至此,伏爾泰已在歐洲家喻戶曉,腓特烈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與他時有通訊,並以“開明專制君主”自居。兩位大帝反覆邀請伏爾泰訪問,而伏爾泰也於1750—1753年間前往普魯士,與腓特烈大帝共處三年之久,直到兩人的親密關係毀於普魯士朝廷的現實問題。

從此,伏爾泰稱腓特烈大帝為“可愛的婊子”,後者則稱前者為“胡鬧的猴子”。歐洲大陸之上,傑出人物爭相拜訪伏爾泰,而身處費爾奈的伏爾泰則如自己所言,成為了“整個歐洲的旅店主人”。從聰穎的學童、被他的告解神父形容為“被成名之慾所吞噬”的年輕人,到成為“國王伏爾泰”,當這位在全歐洲備,受尊敬又飽受辱罵的“權威、不公與偽善的鞭撻者”於1778年彌留之際,人們擠滿了他的房間,堅持要再看這位傳奇人物最後一眼。不得不說伏爾泰可謂一代偉人,他的思想和作為拯救了很多人,他可謂一代傳奇的所在,大家對他有哪些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