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一賢母教兒"小恩可謝,大恩不可謝",兒子報恩之法讓人動容

清朝一賢母教兒“小恩可謝,大恩不可謝”,兒子報恩之法讓人動容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仁義禮智信更是備受世人推崇的理念,忘恩負義的人會受到人們的唾棄,慷慨報恩的人,則會受到人們的推崇。

人與人的交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裡面有很多道理,很多人並不太瞭解這裡面的門道,要是能有懂得其中利害關係的人來引導,那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方便,對自己的生活也會有幫助。

在《聊齋志異》中,就曾塑造了一對非常有個性的母子,這就是《田七郎》,這個故事也描繪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義士,和一位深明大義的賢母,當然,也折射出了當時那個黑暗的官場。

在遼陽有一位叫做武承休的人,他家裡條件非常好,自己也喜愛交友。

不過他也清楚,身邊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酒肉朋友,沒有什麼人能真心與自己相交。有一天他就在夢中遇到高人指點,要他去結交田七郎,他趕緊去尋找此人,發現田七郎就是一個打獵的人。

家裡條件貧困,不過他年紀輕輕樣貌不凡,確實不是一般的獵戶,武承休便主動和他交談起來,上來就送了他一些銀子,田七郎立即推辭了。

好在武承休也是比較執著的人,堅決把銀子塞給田七郎,七郎也沒辦法,就只好拿著銀子去問母親。母親也讓他立即把錢還給武承休,武承休反覆推讓,一直到田七郎的母親親自出面拒絕才罷休。

田母也指出了其中利害關係,她認為武承休後面會有大禍,而你受了人家的恩惠,自己又沒有錢財可以報答,窮人就只能用義氣去報答。她是擔心兒子為了恩義而犧牲性命,這才堅決不肯讓兒子收錢。

武承休吃了閉門羹,卻沒有放棄,他又以買虎皮為由把錢給了田七郎。

田七郎沒辦法,只好去繼續獵虎,想辦法湊錢還給武承休,好不容易打到老虎,到了武家,武承休甚至都關門閉戶才強行把他留下來,還趁他睡覺的時候為他換了新衣。

田母知道後又出來勸說武承休,希望他不要繼續糾纏自己的兒子,卻沒想到田七郎由於與人爭執,意外打死了人,武承休也是趕緊上下打點,這才讓田七郎順利出獄。此時田母態度大變,告訴七郎他的命以後就是武承休的了。

還特意囑咐七郎,小恩可以謝,大恩不可謝,田七郎按母親的囑咐做,周圍人都認為田七郎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有一日,田七郎由於自己的刀意外出鞘,就告訴武承休這刀的秘密,表示武承休身邊服侍的三人裡面會有一個壞人,武承休想來想去就把平日和自己不對付的李應給趕走了。

可他沒想到,自己平日最器重的僕人林兒才是那個壞人,居然趁著自己不在,調戲自己的兒媳,事發之後,林兒也逃到了與武家有情誼的御史家裡,御史沒給武承休面子,果斷拒絕他要人的請求。

後來武家抓住林兒送到公堂上,又被御史的弟弟串通縣令給放了,武承休氣憤不已,卻沒什麼辦法,不想林兒突然被人殺死在樹林裡。

隨後御史就告武承休和他的叔叔殺人,在公堂上縣令不容他們辯解,直接就把武承休的叔叔給打死了。

武承休非常傷心,在辦喪事的時候又一直見不到田七郎,他就認為是七郎做的,但自己平日對七郎很好,出了事七郎為何也不和自己商量。

他去尋找田七郎,也沒找到,他沒想到田七郎偽裝成了樵夫,趁著一天御史的弟弟和縣令在衙門中議事的時候,衝上去就把御史的弟弟給殺了。

田七郎在衙門中做了這樣的事情,也知道自己跑不了,隨後就自殺了,縣令靠近來看,田七郎的屍體突然動了,飛躍起來一刀把縣令也殺了。

此後田家遭到追捕,武承休變賣家產也才倖存下來,幸運的是田七郎的兒子後來成了將軍,這才能回來重新把自己的父親安葬。

田七郎的事情不禁讓人想起了古代的俠士,諸如豫讓這些人,都靠著自己的義舉而聞名於世,他們也詮釋了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

田母無疑是這裡面活得最明白的人,她非常清楚受人大恩,有時候哪怕付出性命也需要報答,她不希望兒子有事,因此反對兒子與武承休相交。

可後來武承休救了她的兒子,她再不捨得,也要求兒子為武承休做事,這樣深明大義的人更加罕見,只有這樣賢明的母親,才能教出田七郎這樣的好漢。

參考書籍《聊齋志異之田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