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霍去病不愧為中國古代頭號戰神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唐代詩人王維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唐代詩人杜甫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霍去病一個遙遠的名字,已經模糊卻還有依然滾燙的血性和悍勇。“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這首王維的《少年行》同樣是對霍去病的崇敬。而他實際更想表達出當時長安少年的夢想,霍去病無疑是這個夢想的實現者。少年將軍英姿勃發,在當時應該是許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這個偶像遠比現在的歌星要健康陽光許多。說起霍去病的少年更是可以用以“傳奇”加以註釋。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平陽公主的侍婢,和平陽縣吏鄭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未來的漢朝大將軍衛青而且這個侍婢衛媼還有幾個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孩子。史書上說他們都是冒姓衛氏,其實應該感謝當時開放的社會風氣併為平陽公主家的寬容感到慶幸。因為兩位偉大的將軍和一位大漢的皇后都是這個侍婢的後代,要是在程朱理學佔上風的南宋和明清,別說出人頭地,就是這幾個人能不能活下來還都是一個問題。

霍去病的母親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生父叫霍仲孺,後來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女奴的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瞭然而奇蹟在後來卻降臨在這個家庭。霍去病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這一年正是漢武帝剛登基的年份,這時的朝廷正在實行建元新政,但這一切卻好像離霍去病和他的家族很遙遠,他們一家子都生活在平陽公主的府中,姨媽衛子夫是府中歌女,舅舅是騎卒,也就是保鏢。

霍去病的命運基本上也會和舅舅一樣,是平陽侯的家奴。但是在他一歲時候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也改變了霍去病的命運,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少年將軍出現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就是霍去病一歲的時候,朝廷上發生了一件大事。竇太皇太后把趙綰、王臧罷免,廢明堂,廢除了漢武帝的建元新政,讓許昌等人為三公,掌握朝政。漢武帝朝堂不能如意,家裡的情況也不好,漢武帝的皇后是長公主劉嫖的女兒,一個典型的野蠻女友。

但是她偏偏嫁給了漢武帝,一個控制慾很強的男人,而且還是皇上,她的這種性格就註定了悲劇更致命的一個問題就是她有不孕症,在那個時代女子不孕尤其是皇后不孕是天大的問題。因為皇后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下足夠健康的皇位繼承人,但是這位陳皇后花了大筆的金錢也沒有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漢武帝心中的失望是必然的。

在事業和家庭都不順利的時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一個宣洩。當他去祭祀併到平陽公主家歇腳的時候,看到了表演歌舞的衛子夫,就把她帶回宮中。但此時衛氏家族的命運還沒有改變多少,漢武帝把衛子夫帶回宮中後好像就忘了她,再沒有見她。直到一年後,漢武帝要淘汰宮人,衛子夫哭著要求出宮。漢武帝才想起她,之後衛子夫有了身孕,才尊貴起來。

從此之後衛家的命運徹底改變了,少兒改嫁詹事陳掌,少兒姊君孺也改嫁太僕公孫賀,衛青做了太中大夫。也就是說衛少兒成了司局長的夫人,她的姐姐成了“副宰相”的妻子,弟弟成了侍郎。這時的霍去病應該只有三四歲,一下子從奴僕後代成了高幹子弟,應該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與此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說到匈奴就不能不說當時的漢武帝,漢武帝劉徹應該說是中國歷史上功略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時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局面,勝利的時候極少,更多的時候只能寄希望於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來換取暫時的安寧。

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這時衛家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先是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衛青官拜車騎將軍。他兵出上谷,直搗龍城,成為四路出塞軍隊中惟一獲勝的軍隊,以功封為關內侯。然後就是對於衛氏家族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年份,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在這一年,先是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生下皇子劉據,被封為皇后,走上了當時女性的頂峰;然後是秋天舅舅衛青奉命率騎兵3萬人從雁門出擊,擊敗匈奴;之後在第二年衛青率領所部從雲中出擊,又經雲中郡至朔方郡(今內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向西掃蕩追擊,直至隴西郡(今甘肅西南部)。

這次漠南之役,衛青所部漢軍縱橫數千裡,擊敗匈奴,趕跑白羊、樓煩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奪取了匈奴入侵中原的前哨鄂爾多斯草原。戰後,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此時的衛家已經是身份尊貴,今非昔比了。當時的霍去病正是處在一個擁有夢想的十二三歲的年齡,舅舅的巨大成功無疑對他是一種榜樣,也許正是這個時候,少年立下遠大的志向,馳馬北疆,這對於少年而言是一個並不遠的目標。

又過了四年到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霍去病到十六七歲時,他已經長成了一個相貌奇偉、性格堅毅、智勇過人的青年。漢武帝很賞識他,派他做了保衛皇帝安全的侍中官,而他的舅舅車騎將軍衛青這一年率所部3萬餘騎從高闕出擊。這次戰役大敗匈奴部眾,右賢王率領殘部數百騎遠遁,此戰之後漢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後遷大司馬,成了大漢軍隊的實際總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也都被封侯,也正是在這一年,霍去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18歲的霍去病,作為皇后和大將軍的侄子,應該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寵信的高幹子弟了。他作為漢武帝的侍中,出入宮禁,侍從武帝,深受信任。他雖年少位尊,但精於騎射,為人少言寡語、膽氣內藏、敢作敢為,漢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卻答:“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但是少年的夢想一直還在他的心頭繚繞,因此他主動向漢武帝請戰。漢武帝出於對這個外甥的喜愛或者說是希望少年成材,答應了他的請求。在元朔六年出擊匈奴的時候,讓霍去病上了戰場,一代少年英雄從此鷹擊長空,一段傳奇就此展開。

公元前123年,衛青領軍發動漠南之戰,霍去病被武帝親點驃姚校尉,率領八百精騎。從戎首戰,霍校尉猶如初生牛犢,長驅直入數百里,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兩千餘人。俘獲匈奴相國、當戶,並生擒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封為“冠軍侯”。這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擊匈奴,接受武帝詔令,未滿18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以所部壯士為其部屬。

作為大將軍的外甥和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顧。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漢朝的精銳部隊,漢武帝時選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衛建章宮,稱建章營騎。後改名羽林騎,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屬光祿勳,為皇帝護衛,長官有羽林中郎將及羽林郎。上面說的六郡都是在邊地,民風彪悍,善於騎射。同時又都是良家子弟,就是說得又紅又專的好青年,霍去病的800驃騎應該就是這些精銳。

這一年出征匈奴一共有兩次,一次是在春天,以合騎侯公孫敖為中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斬首超過千人。第二次是在秋天,衛青又率六將軍從定襄出擊,斬首萬餘人,但蘇建、趙信率所部3000餘騎逢匈奴單于所部大軍,接戰一日,漢軍寡不敵眾,死傷殆盡,趙信降匈奴。但是正是這一次的失敗,使一顆年輕的將星冉冉上升。

在這次戰役中,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沒有任何實戰和指揮經驗,帶領他的八百驃騎勇士徑直拋開大軍幾百裡,尋找有利的機會攻殺敵人。少年的心中沒有害怕,沒有惶恐,有的只是建功立業的雄心,以及不顧危險的豪邁,你可以說他是年輕,初生的牛犢不怕虎,但是正是這種豪邁使少年成功了。

在茫茫大漠裡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他在匈奴的腹地襲擊了營地,殺死了匈奴相國和當戶,殺死單于祖父一輩的籍若侯產,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斬首2028人。這樣的功勞在大軍失利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讚歎他的勇冠三軍。

在這次戰役中投降匈奴的趙信,獻計讓單于遠走漠北,等漢軍遠征疲憊而擊破之。單于聽從他的計策,遠走漠北。所以兩年內在漢朝的東北方沒有什麼戰役。但是在漢朝的西北,卻出現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少帥——霍去病。經此一役,冠軍侯霍去病不僅嶄露頭角橫空出世而且如猛虎出柙,他充滿新意的戰法、崇尚進攻的風格昭示了漢匈戰爭即將進入戰略反擊階段。漢軍橫掃大漠,稱雄塞外的日子為期不遠了,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年從此成為稱雄大漠的匈奴剋星。

此戰,霍去病年輕、驍勇,沒有經驗,能一戰封侯確實有運氣的成分。八百驍騎雖然悍勇,但大漠中敵我不明,極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殲之、血本無歸(漢匈戰爭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蘇建等都有這樣的經歷,趙信也是在寡不敵眾部下將盡的情況下復歸匈奴的)。

霍去病出發時並沒有明確目標,基本是尋敵決鬥,長途奔襲。打的是遭遇戰、突襲戰,勇則勇矣,實在是險到了極點,也許是天賜名將,戰爭要催生這樣的一代名將,而是送了他一個大勝利。但是此戰對霍去病和整個漢軍來說都是意義重大,那就是長途奔襲戰術小試鋒芒便顯示其巨大的威力。霍去病誤打誤撞,無意中走對了路、摸對了門,對於他這樣的軍事天才來說一次勝利可以總結的地方太多了。從此以後,輕裝簡從、長途奔襲的戰略思想成為霍去病的主要對敵戰術並在以後的戰役中屢試不爽,成為克敵制勝的不二法門,年輕的將軍霍去病又將掀起一次次的進攻浪潮。

河西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又稱河西走廊。河南、漠南戰役後,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廣大地區僅剩左賢王及河西匈奴軍隊。公元前121年3月,漢廷令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萬人進擊匈奴。漢匈河西之戰最終以漢軍的完勝而告終,漢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從此,漢王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為以後進一步大規模反擊匈奴提供了可能。之後,漢朝根據當地習俗分設五屬國,後來又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強了對該地的控制。河西之戰是霍去病真正成長為優秀的軍事統帥並形成自己軍中班底的定山之戰。

首戰令霍去病脫穎而出,也使他在以後的重要軍事行動中成為漢武帝用將的首選人物,在這裡與其說霍去病喜歡冒險,不如說漢武帝本人更喜歡冒險。據現在推測,漢武帝的這次河西之徵任用剛滿20歲的霍去病為主帥單獨統兵一萬進擊河西多少有些試探的成分,讓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運氣。

漢武帝的另一個目的應該是檢驗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團作戰能力,因為他急於打破雙方各佔勝場的膠著狀態,渴望均勢的突破。放眼朝中諸將,最能貫徹他戰略意圖的恐怕就是這個天賦極高而尚缺火候的冠軍侯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漢武帝封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品級與大將軍相等,他率領精騎1萬人,從隴西(今甘肅省臨洮縣)出發,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負眾望,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這也正是漢武帝希望看到的正規大兵團作戰的實力,希望霍去病在這裡能鍛煉出自己的軍事才能。

結果霍去病大獲全勝,一掃過去與匈奴戰爭的頹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霍去病終於有機會完全按自己的戰術思想單獨指揮一支勁旅打了一場漂亮的運動戰,在他之前恐怕沒有哪一次戰役,哪一個將領以這樣的大兵團打過這樣的大穿插、大迂迴戰。

霍去病六天中轉戰五國,長驅直入,高歌猛進。他集中優勢兵力在連連攻破河西的五個部落後,避開渾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禦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東急馳一千多里至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合短兵與盧侯、折蘭二王鏖戰於皋蘭山下。霍去病用兵靈活、隨機應變、避實就虛、軍無定式,不按常理出牌。在運動中屢出重拳,閃擊制勝,打得匈奴人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對於其神出鬼沒的運動戰,匈奴人很不適應,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而皋蘭山一役則是雙方真正的血與火的較量,生與死的拼殺,霍去病揮師東進,在皋蘭山與以逸待勞的盧侯、折蘭二王主力接戰,是一場真正的正面戰、攻堅戰。此戰霍去病部毫無取巧之機,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戰鬥打得異常殘酷。雖然最後力斬盧侯、折蘭二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己方也損失慘重,1萬人的隊伍,最後回師時不足3千。可以想見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但霍去病頂住了對手反撲的兇猛氣焰,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血戰到底的決心帶領全軍前赴後繼、奮勇拼殺,真正當得起其冠軍侯的稱號。

經此一役,漢軍內部真正認識了自己的實力,而匈奴也算是真正領教了漢軍的悍勇,漢軍打出了信心,打出了威風,此後不再懼怕以少打多。雖然損失慘重,但經過這次血的洗禮的倖存者會成為抗匈的中堅力量。對於那些在生死邊緣走過一遭又回來的勇士來說,應該已經沒有什麼能令他們害怕的了。

霍去病的軍隊從此樹立起頑強、勇猛、奮不顧身的軍風軍威;並形成了進攻、進攻、再進攻,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後退半步的強悍風格。而霍去病經過此次戰役也奠定了其當朝第一勇將的地位,並且在軍中以無可爭議的事實樹立起威信。至此,屬下誠服,眾人欽佩,對於其統兵的能力已無可置疑。

除了霍去病感到高興外,另一個感到高興的就應該當屬漢武帝了,因為這是一場他久盼的勝利。他要用鐵的事實告訴那些保守的大臣們,主動出擊,深入敵後,徹底擊潰匈奴,將他們趕出大漠才能永久解決漢匈邊關之爭。他感到完成其鴻圖大業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了。至此朝中保守的、反戰的、主和的、冷眼旁觀的眾口皆閉,無人再敢說三道四,長途奔襲戰略獲得普遍認同。霍去病也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在這次戰役後不久,就是在這年的夏天,驃騎將軍又一次領軍出征。這次進攻中沒有衛青的身影,又是四將軍出塞,彷彿是元光六年的翻版,估計漢武帝是希望霍去病在這次出征中和他的舅舅衛青一樣,能建立功勳,在軍中樹立起權威。

這次出塞的四位將軍是驃騎將軍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都從北地出兵,分道進軍;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都從右北平出兵,分道進軍;在東北漢武帝出動了 14000人,由李廣和張騫率領。從漢武帝的意圖來看,這次東北的作戰是一次戰略牽制,是為了西北的出擊,目的是全力打擊匈奴在西北的右賢王集團,以達到通西域的戰略目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

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5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63人。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19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另外,經過這場戰役,霍去病指揮能力大增,並逐成長為優秀的軍事統帥,這時的霍去病對統兵已變得駕輕就熟,判斷、分析、決斷,調兵遣將、排兵佈陣,出擊時機的拿捏等已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霍去病的部下有趙破奴、高不識、僕多三人封侯;隨霍去病到達小月氏的校尉們也都被封為左庶長的爵位,這樣,霍去病在軍中的班底開始形成。

河西受降的順利結束,是今天的我們只能用敬仰的心努力想象的。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剛滿20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裡,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河西走廊正式併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令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霍去病一生征戰,處處行險,但險中之最險的恐怕要算這一次,心理戰尤勝於真正的交戰,霍去病控制大局的能力和臨危不懼的膽色千載之後仍令人歎服。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件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一個多事之年,在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令人拍案叫絕的事情,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的單于由於西方的渾邪王屢次被驃騎將軍率領的漢軍打敗,損失幾萬人而大怒,想召來渾邪王,把他殺死。估計是訊息不機密,所以被渾邪王知道了,於是渾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漢朝。

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對於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終都沒有搞明白,漢武帝為什麼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對懷柔的衛青。對於渾邪、休屠二王來說,要面對這樣一個對他們來說如同惡夢般人物的接降漢使實在有些尷尬和恐怖。霍去病領兵一萬,渡過黃河與渾邪眾相望。這時渾邪王部隊中的副將們看到漢朝軍隊,又聽說是霍去病領兵的部隊,軍威凜凜的霍軍大概是讓這批新遭重創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軍刀的滋味,再加上本來對投降漢朝沒什麼想法,於是很多人就開始逃跑。

這時霍去病的氣勢表現了出來,一般的情況下,當時匈奴人一片混亂、情況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內亂,不必自己冒險到一堆炸了窩的匈奴人中去犯險。因為被匈奴亂兵殺死或俘虜的機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膽地衝入匈奴軍中,不傷己方一人卻殺死譁變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餘下4萬人,一場一觸即發的兵亂終於消於無形。

也許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當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于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漢朝失了此人,匈奴也許永無禍患,但為什麼渾邪王始終都沒有冒險一擊?也許他忌憚營帳外1萬強大的漢軍,還是戰神天威的眼神偶露的崢嶸?難道是他穩健到足以打消任何冒險作亂的念頭,歷史最終是無法改變的,渾邪王放棄了。

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譁變繼續擴大。少年英雄的膽識可見一斑,他當時應該是像戰神一樣威武,這個形象刻在了匈奴人的心中,也刻在了中國歷史的畫卷上。在殺死譁變的匈奴人之後,霍去病命渾邪王一個人乘著專車,先到皇帝的行在,然後由他領著渾邪王的全部軍隊渡過黃河,投降者有幾萬人,號稱十萬。他們到達長安後,天子用來賞賜的錢就有幾十萬,劃定一萬戶封渾邪王為漯陰侯。

不僅如此,在這次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在西北方向的壓力大減。減少了隴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從此漢朝擺脫了兩線作戰的形勢,可以專一對付東北的匈奴左賢王部和單于本部。在這次戰役後,還有一個關於霍去病的傳說流傳了下來,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漢武帝特派使臣載了美酒到前線去慰問他。霍去病對使臣說:“謝謝皇上的獎賞。但重創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勞,功勞歸於全體將士。”

於是,命令將御賜美酒抬出犒勞部下。但酒少人多,怎麼辦?霍去病吩咐手下,將兩罈美酒倒入營帳所在的山泉中,整個山谷頓時酒香瀰漫,全體將士紛紛暢飲摻酒的山泉,歡聲雷動,這就是“酒泉”的來歷。不管這是傳說還是史實,千年之後我們讀到這個故事,還是會有一種蕩氣迴腸的感覺,一位英勇卻浪漫的少年將軍的形象在我們面前栩栩如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調集10萬騎兵,隨軍戰馬14萬匹,步兵輜重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霍去病貫徹武帝的北逐匈奴方針可謂徹底。

漢武一朝,經此戰之後,兵威之盛,一時無敵。至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廷”。這個馬背上的強悍民族終於在強大的西漢王朝的傾力打擊下,在霍去病等不世名將的鐵血征伐下引馬而去,不窺陰山。河西戰役結束後,霍去病又被漢武帝封賞,劃定1700戶增封驃騎將軍。這位少年將軍只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場戰役在等待著他,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戰役”。公元前120年,轉移漠北的匈奴又派騎兵數萬人攻入右北平、定襄,殺掠吏民數千,並企圖引誘漢軍北進,予以殲滅。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為了解決糧草供應問題,漢武帝又動員了4萬多私人馬匹,步兵10餘萬負責運輸糧草輜重。

關於這個漠北之戰自古以來眾說紛紜,原因是這裡面發生的故事頗多。稍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本來是以霍軍決戰單于的,卻出了情報錯誤,致使精心安排的對局變成了陰錯陽差,衛青對上了單于,霍去病卻只好拿相對較弱的左賢王部出氣,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說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

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戰能力,穿越大漠,北進轉戰2000餘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轉而攻擊匈奴左賢王戰略集團,與匈奴左賢王的強大騎兵集團在此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決戰。“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經過激戰,漢軍大獲全勝,斬敵7萬餘人,俘獲匈奴屯頭王、韓王等,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左賢王戰敗逃走。

此戰,徹底打垮了左賢王戰略集團,是繼消滅右賢王戰略集團和同期衛青打垮單于戰略集團的又一決定性的勝利。漢軍乘勝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就在這裡,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的三大戰略集團都被打垮,沒有能力再和漢朝進行大規模的作戰,漠南從此無匈奴王廷。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自此至宋代數百年間,中華邊界幾乎無大戰。

這次戰役過後,漢武帝又劃定5800戶增封驃騎將軍,和霍去病一起出兵的將領都得到了封賞,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隸屬於驃騎將軍,與驃騎將軍在與城會師,沒有錯過日期,跟隨驃騎將軍到達檮餘山,俘虜和斬殺匈奴2700人,劃定1600戶封路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隨驃騎將軍捕獲匈奴小王,劃定1200戶封邢山為義陽侯。

從驃侯趙破奴、昌武侯趙安稽都跟隨驃騎將軍打匈奴有功,各增封300戶,校尉李敢奪取了敵軍的軍旗戰鼓,封為關內侯,賜食邑200戶。校尉徐自為被授予大庶長的爵位,另外驃騎將軍霍去病屬下的小吏士卒當官和受賞的人很多。此時,霍去病在軍中的勢力大漲,已經和他的舅舅並駕齊驅了,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都當了大司馬,而且定下法令,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此戰,霍去病可謂戰功彪炳,登峰造極,惟一的遺憾是由於情報有誤,錯失單于而抱憾終生。曾經看過不少關於兩強相遇的假設,也有人提出若真的遇上單于大軍,霍軍是否一定取勝。這種懷疑是多餘的,以當時霍軍裝備之精良、戰鬥力之強大,霍去病對戰爭那種與生俱來的敏銳和得心應手,以及其在軍中無與倫比的權威和掌控能力,霍軍取勝當不成問題。

當然了,霍去病沒碰上單于,用現在的詞語來形容心裡也鬱悶得很,一路追殺左賢王到天邊也是一種發洩和驅策吧。這次漠北戰役雖然是霍去病生命中的頂峰,但也是少年將軍的最後絕唱,一代戰神的傳奇在這裡畫上一個句號。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22歲。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驃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李白一首《胡無人》,讓人於千載之後猶能想象出霍驃姚的虎虎生氣。連他墓前那石雕的駿馬,也以其內蘊神韻的博大氣魄而彪炳青史於不朽。“霍驃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無前的代名詞。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超越。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在完成了“漠北大戰”的功勳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將軍大司馬。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大將軍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並封霍去病景桓侯。

從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再沒有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略作戰,少年將軍好像把漢武帝一代對匈奴的仗都打完了,像一位演員,完成了他在歷史舞臺上的表演,從此不再出現。但是他永遠以冷峻、傲岸、強悍的少年姿態留存於千古的記憶之中。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兩千多年來,這一直是歷史上愛國將領表達舍家為國的赤膽忠心時,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而最先說出這句名言的人,就是西漢著名的將領霍去病。霍去病短短24年的一生中,多次出塞征戰,是一位沒有敗績的軍事天才。為西漢取得抗擊匈奴的最終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某種意義上,他可以說是閃電戰的創造者,匈奴人對其敬畏之極,稱其為“蒼狼”,他們在被驅趕出華夏大地之時,也將霍去病的名字傳播到歐洲。中國有眾多的優秀軍事家,然而在英國人編寫的《世界著名軍事家》裡邊,僅有兩人入選,霍去病便是其中之一。

外國人看中國,當然有偏頗之處。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霍去病的軍事影響力早就走出了國門,中國古代的傑出軍事家,基本是內戰的行家,朝代更迭的幫手。很少像霍去病一樣,為民族的生存和領土的拓展,付出了一生。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霍去病不愧為中國古代頭號戰神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一次,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特意命人為他建造了一座府第。完工後,漢武帝讓他去看看滿意與否,誰知霍去病不但沒有感激不盡,卻義正詞嚴地拒絕了。

他對武帝言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短短9個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充滿了為國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邁慷慨的英雄氣概。不僅武帝當時聽了,大受感動,這震撼人心的9個字,也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就是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也仍能讓人熱血沸騰。而霍去病也成了愛國將領的表徵,受到歷代人們的推崇。

對於其生父霍仲孺的態度,這位英才的表現也讓我們大為讚歎。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勳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

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託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霍去病不愧為中國古代頭號戰神

霍去病的一生,是昂揚激進、高速行駛的一生,也是最讓中國人血液噴張的一生。他的一生雖只有短短的24載,但就像他那句千載之後仍熠熠生輝的名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一樣,這個早逝的英雄,將永遠矗立在中華民族前行的歷史中。

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軍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