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白一首邊塞詩氣象磅礴,第一句以明月起興,全詩令人蕩氣迴腸

有唐一代,湧現了許多名詩佳作,而邊塞詩也是璨溢古今,空前絕後。唐代湧現了許多著名邊塞詩人,他們的邊塞詩代表作無不令人景仰。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他們名篇佳句很多,比如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聞詳的邊塞詩名句。

除了“四大邊塞詩人”,還有很多其他詩人也寫過邊塞詩,包括王維、杜甫等人。李白“賜金放還”後,周遊全國,也到了邊塞。他投的是哥舒翰的幕府,在這裡,他結識了名將郭子儀。後郭子儀犯了軍紀,李白為他想哥舒翰求情,饒恕了他。從此郭子儀對李白感恩戴德,兩人惺惺相惜,成了莫逆之交。

這段幕府生活,也讓李白長了不少見識,寫了許多邊塞詩。包括《塞下曲》《從軍行》《幽州胡馬客歌》等著名詩篇。李白的邊塞詩寫得非常好,令人一讀之下,不僅讓人覺得大氣磅礴,而且他的詩辨識度極高,那種瀟灑和飄逸的風格,別的詩人怎麼也學不來。

塞下曲(其五)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這首詩首聯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勢,指明瞭這場戰爭的性質 。頷聯兩句 ,與首聯“ 天兵 ”照應 。這兩句屬對工整,氣勢磅礴。從將軍到戰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

頸聯兩句 ,描寫邊塞風光和戰鬥生活 。構成一種奇妙的意境 :於蒼茫中見壯美,於異彩中顯飄逸。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絡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鬆、愉快。

在尾聯中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 。結局不落邊塞詩以鄉愁,閨怨作結的窠臼,而造成餘音嫋嫋餘韻無窮之感。這別具一格的結尾,使貫串全詩的壯美情懷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昇華。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這首詩以短短四句,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 。寫的戰爭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在敗中見出了豪氣 。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在這樣一首小詩裡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不具備象盛唐詩人那種精神氣概是難以做到的。

而李白最著名的一首邊塞詩,莫過於那首樂府古題《關山月》。這首詩氣象磅礴,第一句以明月起興,全詩令人蕩氣迴腸。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 “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到李白手裡,寫出了一種特有的氣象,也發出了與眾不同的呼聲。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才能寫的這麼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前四句辨識度很高,熟知李白寫作風格的人,一讀便知是李白的手筆。這幾句的特點是想象力奇大,極富浪漫主義,這正是李白不同於其他詩人的重要特點。

李白巧借“長風”把“關”與“月”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明月依舊、關隘依舊,而歷代的長征遠戍的男兒卻都一去不再生還。沒完沒了的戰爭,何時才能停息?因此詩人將“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這些廣闊無垠的物象淋漓盡致地渲染,營造出雄偉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意境。李白透過對邊塞巨幅畫卷的描繪,為下文將士翹首故里編織了“思鄉”的情結。

與其他邊塞詩人不同,李白放眼於古往今來邊塞無休止的征戰,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他並未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而是思考一代代人為之付出的沉重代價。

綜觀全詩,李白用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境,其實就是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自然流露。如果說李白的詩大多用“月”“旅”“酒”來排洩個人的憤懣的話,那麼,這首寫關山月的詩,就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另一種情操。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