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曾國藩:牢記“畏慎”二字,居安思危,踏踏實實做事

自古以來,人一旦有了功勞,就會容易產生驕奢狂妄的心理,行為舉止,辦事對人就會有失禮儀。

普通人會這樣,一些取得卓越功勳的人也會這樣,而那些真正能做到得意而不忘形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

01 儉以養廉,直而能忍

曾國藩的弟弟多次立了戰功後,以為自己的功勞很大,地位已經很穩固,便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放鬆。曾國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寫信提醒他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他在信中說,越是這個時候,越是地位最危險的時候,因為自己的一個很小的疏漏,如果被嫉妒你的人看見了,就可能誣衊你一些罪名,最後甚至會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或者遭來殺身之禍。

曾國藩勸誡弟弟們,一定要做到“儉以養廉,直而能忍”,時時處處踏踏實實地行事為好。

老莊提倡無為,即所謂的出世哲學;儒家主張進取,倡匯入世哲學,二者構成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的一種處世哲學。

自古以來就有“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說法,即人宜深明韜光養晦之道,才不會招致世俗小人的忌恨。?

02 關於“畏慎”

對於“畏慎”二字,曾國藩覺得自己是最應該畏懼謹慎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自己的良心,他曾說:“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若犯此症,則百病叢生,不可救藥。”

第二是“左右近習之人,如巡捕、艾什、幕府文案及部下營哨官三屬”。

第三是公眾輿論。身居高位,有無數雙眼睛盯著自己,稍有不慎,就會被人發現、舉報、彈劾,甚至被拉下馬。

畏懼這三者,自然能做到為官謹慎。

這些話都反映了曾國藩身居高位,但仍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

曾國荃的修養到底不如兄長,他們兄弟攻下南京後,就有些飄飄然。其實,當時的客觀環境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一方面,當時的執政者慈禧太后非常厲害,也特別難侍候,歷史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曾氏兄弟不得不居安思危。

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兄弟功勞太大,地位太高,外面講他們壞話的人也有很多,尤其是曾國荃把太平天國王宮和國庫裡的許多金銀財寶全都據為己有,這件事,連曾國藩的同鄉好友王闓運也大為不滿。

有人曾經向曾國藩進言,何不推翻滿清,進兵到北京,把天下拿過來。

更有人把這意見寫成字條提出。曾國藩看了字條,對那人說:“你太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

打發那人走後,曾國藩謹慎到不敢把字條撕碎丟入紙簍,而是將字條吞到肚中,以期保全自己和部屬的性命。

從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曾國藩為人十分小心,時刻緊繃謹慎之弦,時刻不忘心懷“畏慎”之意。?

03 居安思危方為上策

說起居安思危,“盛時常作衰時向,上場當念下場時”這兩句話最為經典。

唐太宗曾對自己的近臣們說:“治國就像治病一樣,即使病好了,也應當休養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慾,一旦舊病復發,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在國家很幸運地得以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民族都順從了,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見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持久遠,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

我們現在強調要做到居安思危,就是指人在安全的狀態下,也要想到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這樣,即使將來真正發生了事情,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所以,在家族興盛顯赫的時候,就應該為將來可能面臨的一切狀況做好事先準備,這樣才能讓家族長久地興旺下去。曾國藩就深知這樣的道理,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這種提前預知困難,提前預想問題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也只好這樣做,才能夠在問題出現之前事先有所準備,有所準備才可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