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過去,好男人、好女人的評判標準與現在有所不同,鬍子拉碴的男人和肥胖豐腴的女人是很受歡迎的,這讓看慣了奶油小生和骨感美女的我們,多少有點兒匪夷所思,難以理解。

其實,老輩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觀點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和生活背景有著密切關係。下面,我就簡單地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指正。

眾所周知,咱們國家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百姓春播秋收,終日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一年四季難得有個輕閒兒,沒有一幅硬朗的好身板,根本無法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毛髮濃密的男人,有陽剛氣質,大都粗獷豪放,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氣,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嫁給這樣的男人,覺得一輩子有個穩妥的依靠。

若是嫁給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奶油男人,別說有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了,恐怕繁重辛苦的農事活動也是無法勝任的,如此豈不是連吃口飽飯都成了問題?

過去的人們生活困苦,雖說男主外女主內,但對於小門小戶來說,女人除了生兒育女料理家務外,還得挑起半個男人的擔子,家裡家外,哪處也少不了她們忙碌的身影。

因此,老輩人認為胖胖的女人血氣旺盛,身體健康成熟,將來有了小寶寶,奶水充足,餵養孩子自然有先天的優勢,而且性格開朗樂觀,會給家庭帶來好運與福氣。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至今仍有“要想過得好,炕頭坐著胖媳婦”的說法。相反對那些小蠻腰大長腿的苗條女人卻看不上眼。認這樣的女人氣血不足,一副病怏怏的樣子,沒有旺夫相。

比如《紅樓之》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弱不禁風的身子,始終處於一種顧影自憐的自我糾葛之中,註定了其命運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

“鞭春”是民間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具體來講,即是每年的立春這天,上至帝王將相,下到普通百姓都會參與鞭打春牛的活動,表達的是渴望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的迫切願望。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四打六畜興旺,五打萬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據史料記載,鞭打春牛最早可以追朔到西周時期,沿襲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

當然,這裡所說的“春牛”,並非是耕田犁地的真實耕牛,而是用桑木製成牛身的骨架,再用土和泥塑成牛身的土牛,大小與真牛差不多,並且形象十分的逼真。

這鞭打春牛的鞭子也挺特別,是用柳樹上新綠的枝條編織而成,取自於“春來柳先知”的寓意。柳鞭長為二尺四寸,蘊含著一年24個節氣的寓意,期盼的是五穀豐登,家和業興。

因為,“鞭春”是祈求詳瑞的重大活動,一般由地方長官和士紳組織主持。到了那天,十里八鄉的人們紛紛雲集鞭打春牛的現場。

首先,由地方官打第一鞭,士紳們再依據長幼尊卑依次執鞭,最後大家方可爭搶牛鞭,哄搶牛肚裡的五穀福袋了。

聽老輩人說,誰鞭打春牛和搶的福袋多,誰便討了一個好彩頭。故此,在爭搶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不愉快的口角爭執。所以,懂事明理的人,是不會爭搶鞭春的。

正月十五鬧花燈,男女老少樂翻天。可為何說好女人卻不能去觀燈呢?這主要是源於封建社會男女有別的倫理道德;認為女人拋頭露面有失婦德,尤其是人群密集場所更是禁入之地。

何況,夜色闌珊中的元霄燈會,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雜其中,年輕美貌的女人,難免不會被品行不端的好色之徒盯上,極有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騷擾和傷害。

歷史上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明朝時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周文賓,不僅人長得俊美,而且喜歡男扮女裝搞怪,打眼一看,簡直就是活脫脫的一個大美人。

有年元宵節燈會,他和好友祝枝山扮作村姑一起去去觀燈。誰知正好遇上當地有名的浪蕩公子王老虎調戲民女。為人正直的周文賓為懲冶惡少,設計故意被搶到王府。

當天夜裡,他被安置在王老虎妹妹王月英的房間之中。王月英心地善良有意搭救周文賓。透過交談,二人竟然萌生情愫,互訂終身。而王老虎也陰差陽錯地當上了大舅哥。

綜上所述,“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句俗語,我認為就當時的社會背景而言,多少還是有一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