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的朱高熾是什麼樣的?從藩王世子到太子,一路磕磕絆絆的太子

《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言行舉止,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又慫又笨。但《大明風華》畢竟是文藝作品,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

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也是徐達的外孫。他作為繼世之君,在位僅十個月,也沒有父親爺爺那般雄才大略,但卻處於明朝從創業到守城的關鍵時刻。他的歷史作用在於調整國策與指導思想,為後來者守成創造條件,對明朝的穩定發揮過積極作用。

從藩王世子到坐穩太子,一路磕磕絆絆

洪武十一年,朱高熾出生於鳳陽。這年,朱元璋命令朱棣去鳳陽待命。鳳陽是大明王朝先祖陵墓所在,朱元璋令諸王就藩前先辭祖廟。兩年後,朱棣就藩北平,在北方立下赫赫戰功。朱高熾雖生活於尚武的王府之家,卻有宅心仁厚的性格。

明朝帝王立嫡長子為嗣,朱高熾作為長子,於洪武二十八年被冊封為燕王世子。這位世子從小就受儒家思想薰陶,熟悉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朱元璋讚賞為“有君人之識”。但是,朱高熾沉靜好文,體弱多病,無論個性還是身體狀況,都讓朱棣大失所望。他的同母弟弟朱高煦卻因勇武過人而深受父親喜愛。朱棣當藩王時,朱高熾的世子位置還比較穩。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即建文帝。太祖遺詔,禁止藩王進京奔喪,命諸王派兒子臨喪,三年後回封地,這實際上是防範藩王干擾朱允炆繼位的措施。當時,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在南京。

朱允炆繼位後,馬上就開始削藩,朱棣成了主要打擊物件。朱棣稱病,上書要求放回其子。朱允炆這時就犯傻了,竟然真的放朱高熾等人離京。

朱棣本就對朝廷削藩不滿,父子團聚後,沒了後顧之憂,就開始起兵爭奪皇位。在長達四年的內戰中,朱高熾鎮守北平,朱高煦隨父出征。朱高熾雖也有亮點,還擊退朝廷大軍,但功勞卻不如朱高煦。

朱棣繼位後,因朱高煦沒有明顯過錯,並且還是太祖所立世子,而內閣文臣又堅定立長子,於是,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

朱高熾雖是太子,卻有三個不穩定因素:

一、朱棣對他不感冒,甚至立他為太子都有點勉為其難;

二、功勞相對較小,在軍中缺少威望;

三、朱高煦曾立下大功,有軍方將領支援,還深受朱棣喜愛,並且對朱高煦不服。因此,他多次給朱高熾挖坑,以至於朱棣時有改立之意。

仗著自己的功勞大,朱高煦越發囂張跋扈,不僅不去封地,而且積極策劃奪嫡活動。他曾求得天策衛為護衛,自比李世民。有一次,朱棣北征時,朱高煦募兵三千,到處劫掠,連朝廷大員也不肯放過。朱棣回京後,得知朱高煦罪狀,忍無可忍,將其拘禁。由於朱高熾的營救,朱棣才赦免朱高煦之罪,但將其趕往山東。

朱高煦奪嫡失敗後,朱高熾並沒有安全。朱高燧覺又跳了出來,多次撥弄是非,挑撥太子與朱棣的關係,但朱高煦每次都能轉危為安。見挑撥不成,朱高燧甚至準備政變,結果被人告發,最後又是朱高熾出來求情。

經過數次良好的表現,朱高熾也逐漸得到朱棣的信任,太子之位也越做越穩。

2。繼位之後,一改明朝往日作風,贏得世人支援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朱高煦有驚無險地繼承皇位,是為明仁宗。當時的明朝,經過多年軍事征戰,已經疲憊不堪,國庫空虛,老百姓生活貧困。尤其是大規模的宮殿建設,勞民傷財。朱高熾繼位後,對朱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立刻停止之前的窮兵黷武,休養生息,減免賦稅。他採納大臣的建議,停止下西洋以及各地採辦金銀。

在用人方面,朱高熾釋放許多被朱棣關押的大臣,包括建文帝的諸臣家屬。他的這個舉動,開了明朝新帝繼位平反冤獄的先例。這些被平反的人,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此外,朱高煦重用文臣,提高閣臣權力和地位,讓內閣實際成為協助皇帝決策的機構。內閣臣子還要兼職教導太子、太孫,對儲位的確立和傳承起到很大作用。

秋媚說:如果說朱元璋、朱棣的執政風格是法家那一套,那朱高熾就是就是典型的儒家踐行者。他在位時間雖短,但行事風格處處都體現出“仁”,符合儒家的行為準則,因此,也就能受到文人的普遍擁戴,好名聲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