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高原上的測繪人:睡在羊圈打地鋪 負重徒步克服極端天氣

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 實習生 王禕雯

近日,各地高溫驕陽似火,烈日炎炎。在青藏高原上,有一群人每天經歷“冰火兩重天”:一天高達二十度的溫差,經歷雨雪風霜多種天氣,像是度過了濃縮的一年四季。這就是來自四川的一支測繪隊近兩個月的工作日常。

今年32歲的李煒,是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航測外業分院副分院長,是此次2022年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專項四川局任務區外業負責人,統管測區安全、保密、防疫、生產等工作。在今年的6月8日,他帶領隊伍來到了青海格爾木,參加2022年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專項專案,開始了為期約60天的測繪工作。這次的工作目標,是將長江黃河流域形成三維模型,在日後的保護工作中,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一天之內經歷“四季” 極端氣候是最大的考驗

早上七點起床吃飯,七點半出發去往測量地點。一般情況下,直到晚上的七八點才能回到駐地。到達駐地後,還要整理當天所測量的資料,分析第二天出去的路徑和選點,直到凌晨十二點做完所有的工作,才得以匆匆睡下。從早上七點到凌晨十二點,日復一日,這樣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長都是他的工作常態。“還要看具體情況,有些地方確實比較遠,開車都很困難。還會一直幹到凌晨一兩點。”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這些詩句正是詩仙李白對青海山河風情的生動寫照。而對於測繪人員來說,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其高寒乾燥的氣候條件,是對工作不小的挑戰。

李煒告訴記者,六月份的時候,在果洛測區作業的每一天,都會經歷驟變的天氣情況。明明出發時還是豔陽高照,達到測區開始作業的時候,便下起瓢潑大雨,氣溫急降十來度。他的衝鋒衣全部溼透,從頭到腳沒有一處乾的地方。在測點過程中,太陽又重新升起,氣溫又回升到二十度。然而當他們完成測量,收拾儀器時,又開始降暴雨。如此大的溫差,導致隊員們白天常常拖著疲憊的身子,在外作業著。

一次,在位於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果洛測區218號點,高原荒漠上天氣突變,狂風暴雨在臨近結束測量作業前40分鐘突然襲來。他的隊友堯洋,為了保證測量任務順利進行,當機立斷下車扶住了在狂風中近乎傾倒的GPS接收機,在冰雨裡堅持了40分鐘。觀測結束時,他的衣服上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晶。即使上車換上保暖的衣服,也無法快速緩解嚴重失溫所帶來的生理反應。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包括李煒在內的9名隊員,實打實地在青海工作了六十天。六十天裡,他們幾乎是連軸轉,中途沒有周末,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如果不連續工作的話,就根本無法保證專案的順利進行。”

睡過羊圈戰勝高反 徒步負重前往監測點

“我們一共需要測440個點。在這其中,有二三十個測繪點,車輛是無法直接抵達的。也就是說,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測繪點,我們是必須全程負重徒步前往的。”作為測繪人員,李煒的儀器箱和腳架加起來重達十幾斤。有一天作業的測點位於沙漠,他和隊員們也一聲不吭地頂著毒辣的陽光,來回徒步了近六小時。

6月8日,隊伍作業至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秋智鄉,當地平均海拔4000米,地處三江源保護區腹地,人口稀少,沒有可以提供住宿的旅館,當地政府為他們安排了臨時房屋。他們住進了“羊圈”裡——鋪了臨時的床褥子,只有一個煤爐子。由於高原反應,直到凌晨四點,隊員們都還坐在床鋪上面面相覷,相視無言。雖然身體已是疲憊萬分,但頭痛和眩暈讓他們整夜都無法入眠。到早上七點,又迎來新的一輪工作,他們吃完早飯又繼續投入到作業當中。

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五道梁五,位於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區。因4675米的高海拔和地勢,空氣不流暢,又加上這一帶土壤含汞量較高,植被較少,造成空氣中含氧量很低,一般高原反應會在此處非常顯現。

6月15日,專案組作業至此次專案最艱苦的地區,“我們的測量隊伍到達五道梁後,有的人牙疼,有的人臉腫。包括我們的司機,由於高原反應沒有休息好,開車時連胳膊肘都是腫的,就跟痛風了一樣。”作業到24號點位時,海拔已經爬升至五千米,由於太陽直射冰雪融化,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陷進草地。隊員們強忍著嚴重的高原反應,每用鐵鍬鏟五分鐘都需要休息十分鐘,開展著脫困救援工作。經過三人九小時的努力,最終脫困回到駐地。此時檢測心率,已顯示隊員們心臟異常。甚至連用來觀測資料的電腦,都因為氣壓太高而鼓包變形。

巨大的溫差、強烈的高原反應,李煒都一一克服了。這便是測繪行業的一個小小縮影,即使艱辛疲憊,測繪人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踐行著“兩支撐、一提升”,一個一個腳印踏遍中國大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