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首月夜詩,孤篇蓋全唐,千百年來傾倒無數讀者,至今無人超越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曹植

人生若朝露,天地邈悠悠。——阮籍

詩言志,很多詩人喜歡以詩抒發“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情感,如“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裡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等。而有一首慨嘆光陰的詩,千百年來至今無人超越,那就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揚州人,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 以《春江花月夜》知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全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讀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覆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覆雜的光與色,並透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

詩人沒有侷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複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

自《詩經》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梁聲律學,經過多年的醞釀發展,到了張若虛手裡,恍如金丹煉成突現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佈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

在詩歌發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最喜歡這四句,哀而不傷,彷彿有某種魔力,攝人心魄,引人無限遐思,最終歸於寧靜,置身詩中,在詩人的春江花月夜下遨遊,穿越時空,穿越生死,穿越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