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賣油翁》富含哲理,原文其實還有一句,如今卻少有人知

我國七年級下冊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一篇文章——《賣油翁》,它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所著的寓言故事,富含哲理。但其實在寫入教科書中時,文章最後一句被刪除了,最後一句是什麼內容,為什麼要刪除呢?

《賣油翁》用極簡的語言講述了神箭手陳堯諮和賣油翁的故事。康肅公陳堯諮是一個神箭手,百發百中,他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有一次,陳堯諮在射箭的時候,一個賣油的老頭停下來,放下擔子看著他射箭。

陳堯諮射十箭中了八九支,但老頭只是淺笑,也沒有誇讚的言辭。陳堯諮便問他,“吾射不亦精乎?”老頭說,這沒有別的,不過是熟練罷了。於是向他展示了從銅錢孔裡倒油而不把銅錢打溼,並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只不過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笑著把送走賣油翁。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實踐出真知,要多動手實踐,熟能生巧。在文章最後,歐陽修還說:“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意思是,這和莊子所講的庖丁解牛、輪扁斫輪有什麼不一樣?

此處“庖丁解牛”出自《莊子集解》,講的是一個刀工精湛的廚師,庖丁,向文惠王解釋為什麼自己解剖牛技術如此好。庖丁說,我剛開始解剖的時候,看見的只是一頭牛,但三年後,我能看到牛內部的筋骨。也說明經過不斷實踐,掌握規律,就可以得心應手。

“輪扁斫輪”出自《莊子·天道》,講的是輪扁與齊桓公的對話。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放下工具問他在讀什麼書,齊桓公說,是記載聖人的書,聖人已經去世了。輪扁便說,“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意思是,那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齊桓公很生氣,說“你這個做輪子的工人怎麼可以議論我讀書,如果說不出道理就把你處死。“輪扁便說,“這是我從做輪子看出的。輪孔鬆緊適中,才最好,其中的規律,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子孫,正如古人不能言傳的智慧,已經隨著他們離去而消失了,您讀的書不過是留下的糟粕。”

“輪扁斫輪”也是指要明白文字外的含義,就要多實踐,很多知識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庖丁解牛與輪扁斫輪這兩個故事本身都傳達了相似的含義,符合《賣油翁》文章的大意,那為什麼要刪除“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呢?

主要原因是“輪扁斫輪“中輪扁形容書是”古人之糟粕“,這個描述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即教科書宣揚”讀書無用論“。學生可能就認可了這個價值觀,不想學習了。

但我們也知道,歐陽修本意是實踐出真知,而不是摒棄讀書,為避免這種誤解,還是刪除了這句話。

參考資料:《莊子集解》、《莊子·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