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曹操為何先後三次非要攻下徐州?三方面因素,看看徐州有多重要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徐州為古九州之一。漢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西漢徐州轄琅邪、東海、臨淮、楚、泗水、廣陵六郡國,東漢徐州的郡國名稱略作調整,下轄東海、琅邪、彭城、廣陵、下邳五郡國。《尚書·禹貢》載:“海、岱及淮惟徐州。”顏師古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其地約為今之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東南部,東漢州治在郯(今山東郯城),東漢末移至下邳(今江蘇睢寧)。

1、徐州的人口優勢

東漢末年連年戰爭,軍兵士卒就成為最為珍貴的戰爭資源。兵士的直接來源當然是普通民眾。因此佔有或掠奪人口遂成為各個軍事集團的首要目標。例如,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克漢中,即迫不及待地“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淵被殺,曹操兵敗於漢中,“恐劉備北取武都氏以逼關中……遂徙氏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東漢徐州人、戶數較西漢有很大幅度的減少,這主要是因為東漢徐州的轄區較西漢有所縮小,如琅邪郡的部分割槽域劃歸青州刺史部。據《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志》注引《帝王世紀》載,西漢元始二年,全國人口約為5919萬,東漢永壽二年,全國人口約為5006萬。以此推算,西漢徐州人口約佔全國人口數的1/11,東漢徐州人口約佔全國人口數的1/18。

在漢代十三部州中,徐州的版圖是最小的。它的土地面積只有十多萬平方公里,遠不能同位於南方的揚、荊、益、交四州相比。在一塊狹小的區域內,擁有如此稠密的人口,這對那些急欲擴充軍事實力,爭王圖霸的軍閥來說,自然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另外,漢魏之際,關中一帶屢罹兵禍。三輔、河、洛地區的大量人口遷徙,前往徐州避難。

“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一時間,徐州遂成為戰亂時期,民眾躲避戰禍的一方樂土。然而這樣的光景持續時間並不長,因為初平四年(193),曹操攻打陶謙,結果“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催亂,百姓流依(陶)謙者皆殲。“

儘管徐州民眾遭到曹軍的瘋狂屠殺,戶口損失嚴重,但在東漢末年的諸州郡中,仍具有相當可觀的軍事實力。當陶謙病死,劉備對是否出任徐州牧猶豫不決時,下邳人陳登對劉備言道:“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通‘鄙‘)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從日後史實來看,陳登此言並無虛妄。劉備任平原相時,僅“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基本上是一群烏合之眾。劉備剛到徐州,陶謙就立刻“以丹陽兵四千益先主”,劉備這才有了一支真正的軍隊。

陶謙死,劉備接任徐州牧,所部有多少兵力,史無明文記載。然可作一個大致的推算:劉備初領徐州,袁術就出兵來攻,劉備以張飛率重兵守下邳,自己率軍拒袁術於“盱眙、淮陰”。不久,呂布襲取下邳,大敗張飛,盡獲劉備妻子、將吏家口和軍資。

“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備軍在廣陵,飢餓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一片悽慘狼狽之狀。但劉備與呂布和,軍還小沛之時,“仍復合兵得萬餘人。“可見,劉備出任徐州牧時,其部與陶謙舊部合在一起,不下五六萬之眾,若假以時日,儲積糧草,廣招兵員,要達到陳登所云“合步騎十萬”,並非難事。

呂布和曹操爭奪兗州,被操打敗,幾乎全軍覆沒,但他從劉備手中奪得徐州後,很快就恢復了元氣,其軍事實力遠在劉備之上,於此可見,徐州擁有相當雄厚的人力和兵力資源。

2、徐州的地理優勢

從地理位置來看,徐州西靠豫州,北連充州、青州,南接揚州,東臨黃海,淮水、泗水橫貫其境,是連線南北的通衢要衝。自春秋以降,徐州就成了諸侯盟會、兵家所爭之地。《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宣王九)年,與魏襄王會徐州,諸侯相王也,十年,楚圍我徐州。《越王勾踐世家》:“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與徐州。”《魯周公世家》:“(頃公)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項羽滅秦後,有人勸項羽建都關中,但項羽“思欲東歸”,結果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雖然彭城不及關中地勢險峻,但仍不失為一方之都會。

漢末至魏晉時期,徐州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更為凸顯。《世說新語·捷悟》注引《南徐州記》曰:“徐州人多勁悍,號精兵。故桓溫常曰:‘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東晉王朝,最具有戰鬥力的是北府兵,北府兵的主要軍事據點在京口(今鎮江),而“京口”即在徐州所轄的廣陵都內。京口據有建業與三吳之間的樞紐地位。

《南齊書·州郡志》南徐州條曰:“今京城(即京口)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東晉以揚州為京畿,而以荊、徐二州為藩籬,洪邁曰:“方伯之任,莫重於荊、徐。”當然徐州與荊州相比,似乎歷代政治家、軍事家更看重荊州。

荊、徐二州孰輕孰重,仍需作具體分析。對江左政權而言,荊州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可能要勝徐州一籌。例如,赤壁之戰後,孫權對取徐州還是攻荊州委決不下。呂蒙向孫權進言:“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關)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孫吳政權的最大軍事優勢,是其依靠長江天險,擁有大量朦瞳戰船,習於水戰,所謂“上岸擊賊,洗足入船”。荊州全境“江川流通”,皆在長江流域內。孫吳若能據有荊州,即可充分發揮其水軍的優勢,與曹軍抗衡。

然而,對於建立於北方的政權來說,徐州的重要性無疑將超過荊州。曹操起兵於北方,其將士大多由北方人組成,他們不習水戰,而精於騎射。呂布曾對曹操說:“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天下不足定也。“足見曹操步騎軍戰鬥力之強。若曹操與孫權爭奪荊州,則明顯舍長取短。正如周瑜分析曹軍的弱點是“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與荊州地理條件截然不同的是,徐州“地勢陸通,驍騎所騁”,下邳、彭城一帶陸路交通十分發達,加之地勢平坦,“平川數百里”。故極易發揮騎兵部隊的巨大威力。

加之,“其地為許(昌)、洛(陽)襟要”,正因為如此,曹操才將徐州視作其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一旦吳軍來犯,“操後旬必來爭”,針鋒相對,寸土不讓。

3、徐州的經濟實力

徐州的經濟狀況也是相當不錯的。徐州在春秋戰國時期,分屬齊、魯、楚等國,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史記·貨殖列傳》載:“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魚鹽。“”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東有海鹽之饒。“其文明程度和農耕技術並不亞於關中地區,加之山東東南一帶,土壤肥沃,氣候宜人,其糧食產量也相當可觀。

《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九《南直十一》載:“徐州(彭城一帶)良田十萬餘頃,水陸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興置屯田。資糧易積。非直戍卒豐飽,亦有吞敵之勢也。“徐州的糧食作物不僅僅是稻米,還有小麥。

《晉書·食貨志》載晉元帝太興元年詔:“徐、揚二州土宜種麥,可督令地投秋下種,至夏而熟,繼新故之交,於以賙濟,所益甚大。“彭城一帶,“土宜菽麥,一熟可資數歲。“據《漢書·食貨志》載:“今關中俗不好種麥”,可見徐州比之關中在糧食種類上更為豐富。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後,關中地區破壞程度之嚴重,可謂慘不忍睹,史載:

“初,帝入關,三輔戶口尚數十萬,自催汜相攻,天子東歸後,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贏者相食。““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臭穢滿路。“漢末軍閥混戰,袁紹軍在河北,以桑椹為食,袁術在江淮,取食河蚌。曹操起兵後,軍糧嚴重匱乏,有時不得不食人肉脯。各路諸侯因糧食缺乏面“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而這時的徐州卻是另一番景象,至少在曹操攻陶謙、血洗徐州之前,該地是“百姓殷盛,穀米封贍,流民多歸之”。

不容忽視的是,徐州還是兩漢著名的鹽鐵產區。西漢於琅邪郡的海曲、計斤、長廣等縣設鹽官。於東海郡之下邳、朐縣、臨淮郡之鹽瀆、堂邑縣、琅邪郡、廣陵國、楚國之彭城縣設鐵官。

東漢雖未見相關記載,然徐州自然環境未變,鹽鐵官的設定估計不會有大的變化。漢代鹽鐵實行官賣政策,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此種狀況沿襲至漢魏之際未變。鹽鐵不但關乎國計民生,而且還是一種戰略物資,其重要性完全不亞於糧食。正如衛顗對荀彧所言:“夫鹽,國之大寶也,自亂來散放,宜如舊置使者監賣,以其值益市犁牛,若有歸民,以供給之。勤耕積粟,以豐殖關中,遠民聞之,必日夜竟還……此強本弱敵之利也。“衛顗所建議的是在關中恢復食鹽官賣的舊制。但此制一旦實行,必然遍及全國,徐州是重要的產鹽制鐵地區,自然不會例外。

從戶籍、人口、兵力、經濟狀況、地理位置對徐州地區加以考察,在和平統一時代,它似乎和“戰略地位”風馬牛不相及。但在漢魏之際,情況則發生了逆轉。

徐州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又有如此豐富的資源。分佈於徐州四境的大小軍閥都把它視為興王圖霸之地,一旦獲得,既可作人力、兵力調發和物資補給之源,又可擴大戰略縱深。在關中洛陽被董卓、李傕所毀,幾成廢墟的情況下,各地諸侯遂把注意力移向經濟較為富裕、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徐州。

自漢獻帝初平四年(193),至建安五年(200),各個軍事集團為了爭奪徐州,展開了殊死的大廝殺。徐州戰場刀光劍影、金戈鐵馬。在短短的七八年時間內,徐州城池數易其主,先後為陶謙、劉備、呂布、曹操、臧霸等人佔領。他們各施謀略,演出了一幕幕極其壯觀、有聲有色的歷史活劇。徐州遂成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前最值得關注的聚焦點。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