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果不其然,蘇有朋被吐槽了。

理由不外乎是太用力,不鬆弛,給人以壓迫感……

看《披荊斬棘》當下也能預料到這類質疑。

說白了,蘇有朋就是個卷王,生怕這次考試不好,事事緊張;

好在是被丟進了一個比一個躺的氛圍裡,倒也繃出了一種喜感。

初舞臺,他反覆強調著:我們不能幹人事其他節目做過的事兒。

為了充實《霍元甲》的表演,他率先扔出了一摞方案——

首先,加劇情。

“婦人帶著小孩子出場,被一槍打死,我們英雄聯盟從天而降……”

聽得王大陸這眼睛都比嘴巴存在感強了:

哥,你說的很好!但我們在上聲樂課哦。

休息期間,哥也就舞臺效果持續輸出:

我們先一個迴旋踢,再一個拔地而起,咻咻咻,啪啪啪,飛簷走壁之間,一腳踢三個……

知名男演員就地獻上表演:失去母親的孩子哇得一聲哭出來……

再加上捧心撲地的肢體動作,整得明明白白……

怕導演組不能理解,蘇有朋還在討論會上完整演示了一遍。

可惜,只得到了不能實現的遺憾答覆。

哥,emo了。

想想現下崇尚什麼?是毫不費勁、雲淡風輕的躺平哲學……

再看蘇有朋,從某個角度來說,的確是過分執著,姿態不夠鬆弛——

他帶隊每天練到凌晨三四點,為了練個火把舞,木頭斷了兩根;

自己沒參與的表演,他也一字一句主動摳歌詞,讓隊友倍感壓力,被說是最嚴教導主任;

後來呢,為了表演效果,再次臨危受命,扛下了一部分導演工作;

哥認真對待一切,包括掰手腕,嗯……

你能想象,他睡著了都惦記著練習麼?

說夢話暴露一切啊。

比起什麼嚴厲立人設,不如說他就像個必須拿滿分的好學生。

蘇有朋最特別的,也恰好是這個走完一圈的前半生——

從當好那個乖乖虎,到決心反抗人設;

如今好像又回到了好學生的樣子,但熟悉的人都不知道:真的不同了。

01

都說出名要趁早,蘇有朋走紅那會兒才十五六歲。

高中同學看著他一步步走紅,從臺灣省衝到全亞洲,有人並不會避諱那點子小心思:

我看你長得還蠻普通的,怎麼能火啊?

別問,問就是學霸身份的加持。

1988年,小虎隊的創始人宋文善正在和工作人員一同篩選簡歷,一眼就看中了他的學歷那欄——

建國中學。

擱現在,相當於北京的人大附中。

尖子生都鉚足了勁往裡衝,蘇有朋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去的。

甄選現場,蘇有朋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穿著一身卡其色制服,坐在角落裡安靜看書。

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下就打動了製作人。

……一些在機場看書的藝人,是不是就想營造出這種感覺啊?

一個好學生的人生軌跡,徹底迎來了轉折。

不同於武藝擔當吳奇隆和舞蹈擔當陳志朋,從沒學過唱跳的蘇有朋,在團隊裡總是拖後腿的那個。

好在,溫潤氣質加上學霸少年的屬性加持,他還是獨一無二的“乖乖虎”。

小虎隊紅得很快,也很廣。

他們在臺灣開萬人馬拉松籤售會,還沒開場就來了幾萬人。出了兩張專輯,銷量接近1500萬張。

但當下的蘇有朋是分裂的,一邊享受盛譽加身,一邊被光環壓著喘不過氣。

一年時間,滿大街廣告,30多場演唱會,1部電影,7張專輯待發行。

跳舞他不擅長,訓練像是在處極刑;學習無法專注,還感受到了同輩的敵意。

最可怕的是來自整個社會的眼光。

有一次,蘇有朋結束排練,十點多準備打車回家,過路人看見他便丟下一句質疑:

你不是乖乖虎嗎?怎麼這個點還在外面?

更具象化的高壓,是那場被鏡頭記錄的高考。

普通學生尚且會緊張得睡不著,他是在一眾媒體的長槍短炮下完成考卷的。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眾目睽睽之下,“乖乖虎”頂住了。

1991年,以全臺灣理工科排名第五的成績,考上了臺灣省排名第一的臺灣大學,選擇了當時最熱門、分最高的機械系。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看似爽文的結果,卻在大四的休學後,戛然而止。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很多年後,蘇有朋給出瞭解釋:

他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機械系,但轉系無果;

家裡恰逢變故,爸爸投資失敗,要靠他養家。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我卻感覺,不論是外力作用,還是主動決定,這都稱得上一次壯士斷腕。

此前的蘇有朋在舞臺和學校之間搖搖欲墜,走鋼索罷了。

當時電視裡播著一部電視劇《誰殺了大明星》,還是高中生的蘇有朋在週記裡寫著:

“誰殺了大明星,我要去死,我要讓你們知道社會壓力、歌迷關心,全部都是壓力,我看見歌迷寄來的鼓勵的話,是一記記的天打雷劈,可以打死我、壓死我。”

高中成績一落千丈,請假一年專心備考,最終考上頂尖院校。

但他滿腦子想的都是——

萬一考砸了,媽媽會指著蘇有朋告訴孩子,那就是隻會玩不會念書的乖乖虎。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終於,休學之後,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了。

翻看所有臺灣報紙的娛樂版頭條,都是罵他的新聞。

二十歲出頭的蘇有朋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但蘇有朋還是那個“好孩子”。

好孩子的反抗,也並不只有自我放逐。

外界罵聲一片,小虎隊又因成員入伍而解散,他只是儘快踏上了偶像歌手的轉型之路。

現在回頭看,我們當然知道他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但當時的他,有且僅有一顆重新歸零的決心。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這麼多年,他似乎已經嚐遍了各種可以走的路。

從1997年開拍的《還珠格格》起,他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搖身一變,成了單集片酬一萬美金的當紅炸子雞。

和現在的208萬對比就那麼一點,但2004年的一萬美金,足以讓康熙兩人嘖嘖稱奇。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可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員,還想著把演藝路走穿。

電影《風聲》成了很多演員的封神之作,同樣是蘇有朋的。

他一改往日的帥氣陽光形象,演起了陰陽怪氣的“娘娘腔”。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不止有陰柔,還有面對審訊時的惶恐掙扎。

拿下百花男配,實至名歸。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演而優則導,40歲的他又成了最佳新人導演。

拍的正是那部面試了整個娛樂圈的適齡演員的《左耳》。

看著大跨越,其實每一步都是穩紮穩打——

做演員,從零開始、每天自我檢討;

做導演,願意重回大學、積累知識;

錄綜藝,為了一分鐘舞臺提前三個月減肥練舞。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轉型,嘗試,居安思危。

很多場合,都能聽到他的抗拒,對乖乖虎,或是對奶油小生。

他想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蘇有朋。

因為,“美夢成真只是這段故事的開頭”。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所以,蘇有朋習慣了走一些不好走的路。

辛苦,又不一定有什麼好處,但讓他安心。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努力沒有任何錯。

只是我們有時候忘了,反抗的另一面,是執念。

太在意安全感,太在意事事做到完美,太在意那個九十五分外沒能拿到的五分。

蘇有朋總是會努力地鍛造自我,甚至扭曲自我,來抵達一個永遠夠不到的宏大圖景。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當然會疲憊。

所以他知道,也在學著和解。

到了40代的後半,蘇有朋又回到唱跳舞臺。

嘴裡是當下流行的飯圈用語,挑戰了看似屬於年輕人的rap。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這次的《披荊斬棘》也是。

但你說蘇有朋是徹底和解了嗎?哪有那麼簡單。

他的確學會了看到自己的95分,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但骨子裡還是那個把目標定在120分的小孩——

會把那些觀念的改變,笑成是“練習認命”。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

所以蘇有朋再怎麼也不會給人鬆弛感。

因為天資聰穎並不是擁有鬆弛感的充分必要條件。

手握選擇和失敗的權力,才是。

他無法坦然面對失敗……但又怎樣呢?

是的,姿態並不夠體面,看起來不夠鬆弛。

可人生哪有那麼多頓悟和歲月靜好。

不活到最後一天,誰敢說自己已經和這個世界徹底握手言和。

好在,這條路上,有沒有到達終點並不是最重要;

跨出每一步的前進本身,就充滿了力量吧。

被質疑用力過猛,他不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