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出家12年,北大天才柳智宇還俗:不買房買車不生子,2萬月薪嫌高

最近“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還俗”的訊息頻上熱搜,如同12年前他絕然出家一樣,又一次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新聞發酵後,柳智宇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樣排斥此事的輿論,他本人還專門錄了影片,他還轉發了相關微博。悄然下山還俗的柳智宇,目前就職的公司為心理機構“華夏心理”。辦公室在中關村的一棟寫字樓裡,面積不大裝修簡單。他作為事業部部長,帶領十餘人的小團隊,開發心理學課程。

12年前,2010年22歲的數學天才柳智宇,北大剛畢業而且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這時他決定不出國出家。這個訊息把無數人驚得目瞪口呆。當時許多人不理解他的人生為何就此按下暫停鍵。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屬於“人才浪費”。也有人認為他開悟了。當許多人都以為這位數學天才會成為一名得道高僧時,柳智宇卻沒有選擇留在佛門,最終選擇了下山還俗。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天才為何最終還俗,及他的還俗後的現狀及打算。

我們先來簡單地回顧一下柳智宇出家的經歷:

柳智宇1988年出生在武漢,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母親是一位工程師。柳智宇從小體弱多病,有很嚴重的眼疾,他早熟多思。當他還上幼兒園時,他就對大人說“人生好沒意思”,父母都沒在意,奶奶更是打趣他“什麼有意思”。於是為了不無聊,看書學習就成了柳智宇平日的消遣娛樂。雖然從小就被視為天才,但是他本人與這個世界始終保持著距離,他似乎只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學校,才勉為其難地當別人眼中的“天才”。

柳智宇上高一時,他驚人的數學天賦引起了學校的關注。高二的時候,柳智宇進入國家集訓隊備戰奧數。父母、母校都對他寄予厚望。柳智宇知道,所以他也沒有辜負這份期望,但是他內心時常產生空虛之感,柳智宇對教練說我得了金牌又怎麼樣?會讓這個世界上的人過得更好嗎?他還對校長說:我個人不需要這塊金牌,而學校需要這塊金牌。即便柳智宇本人對這塊金牌無所謂,但天才就是天才,在2005年的國際奧數迴圈賽上,他為中國隊奪得金牌。在2006年的國際奧數賽上,他再次以滿分的成績成為冠軍。而這次國際奧數賽上,一個叫皮特·舒爾策(Peter Scholze)的德國少年只得了第6名。請大家先記下這個少年的名字,下面我們還會提到他。

正因為柳智宇在奧數賽的傑出表現,他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進入北大後他的眼疾加重,開始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越思考越悲觀,進入了一種無望的境地。這時他認識了一位修佛的師姐。在師姐的引領下,柳智宇漸漸對佛學產生了感情。他認為佛法似乎能指向更完整、深遠的生命成長。那以後柳智宇自發的吃素,更加地悲天憫人。也是在師姐的帶領下,柳智宇到北京龍泉寺做義工,他突然覺得在寺廟裡心情得到安撫,有了出家的意願。

畢業前夕柳智宇在老師的催促下,向麻省理工提交了求學申請。2010 年春天,柳智宇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年7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父母欣慰無比。誰也沒有想到柳智宇卻給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發了一封郵件:很抱歉地通知您,我不會成為麻省理工的學生了。我決定把一生都奉獻給佛教,成為北京龍泉寺的一名僧侶。

柳智宇是被視為不世出的數學天才,揹負眾人期待,所以當他決定出家,這個訊息震驚了世人。父母趕來阻止,甚至為此大病一場,但是柳智宇心意已決,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卻也是最嚴重的一次違背父母的安排。

因為數學天才柳智宇的到來,龍泉寺的名聲更加響亮。許多人來此就是為了一暏柳智宇的尊容,這時應該稱他為賢宇法師。對於來訪者賢宇法師通通拒絕,他每日在鐘鳴佛頌中度過,一心向佛。2012年開始自學心理學,他認為佛學與心理學都在研究人們的內心,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也同在這一年,當年國際奧數賽獲得第6名的選手皮特·舒爾策,以24歲的年齡成為德國最年輕的正教授。

北京龍泉寺可謂“高僧”雲集,這是名校生扎推出家的寺廟,這裡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有清華核能和熱能物理博士;有清華流體力學博士;有北大哲學系碩士。這些天才學子沉迷於宇宙的真諦,並在不斷的探索中,進入了哲學的領域,然而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天才學生,跟從小就在社會里摸爬滾打的社會人相比,他們完全沒有社會經歷,不懂人情世故,很單純也很容易被洗腦言聽計從。

柳智宇意識到可以信仰的只有佛,而不是學佛的人。2018年他就像當年決然上山出家一樣,他決然下山了,他離開了龍泉寺,仍然一身袈裟四處雲遊。然而也是在2018年,30歲的皮特·舒爾策成為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兩個當年的競爭對手,因為走上“入世”與“出世”的不同路,而有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離開寺廟後,柳智宇走上了心理諮詢的道路。他有三級心理諮詢師執照,開始在微信上與求助者文字交談,每次一個小時,供不應求。跟其他心理諮詢師不同,他諮詢不收費,僧人身份的柳智宇也不允許直接接受金錢。他的初衷就是幫助別人。就如他皈依佛門後要普度眾生一般,幫助別人走出世界的黑暗,就是他一生所追尋的。但來的人多了,他需要請一些僧人來幫助,一直不收費也不是辦法,他也開始琢磨怎麼做才能讓大家養活自己。

離開寺廟後要不要還俗?這個問題柳智宇思考了4年時間。他擔心佛教徒看到他還俗,對佛教失去信心;也害怕別人對他有更多誤解。不過柳智宇也逐漸意識到,他無法成為別人期望中的自己。能不能成為高僧大德、能不能給予需要的人陪伴、出家是不是誤入歧途……他身上揹負著許多包袱。柳智宇思考了很多時間綜合取捨後才下了決定。2022年春節的前一天,他告訴父母自己還俗的決定。他也第一次脫下僧袍, 在武漢的家中過了一個俗家的春節。與父母的感情,也是他還俗的一個原因。因為即便出家的那段日子,他也無法真的與父母斷絕塵緣。如今他和父母達成了某種理解和默契。他們之間常常問候,但很少互相干涉。

還俗後,一些心理諮詢和教育公司找上門來邀請他入職,最終柳智宇接受了華夏心理的邀請,並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團隊,所在公司許諾給他3萬月薪,柳智宇卻主動要求降薪2萬,他說自己沒有什麼開支,他不買房不買車,更不想結婚生子,自己平時生活節儉,居住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裡,對物質上的追求幾乎為零。那麼高的薪資收入其實也沒有用處,那錢還不如拿來做點別的。

柳智宇如今雖然還俗了,留著寸頭,穿起了普通人的衣服、運動鞋,背斜挎包,與匆忙的人群融為一體。脫去僧袍的他形象變化不大,只是比以前稍微壯實了一些。不說話時,一如既往地顯得很安靜。不過他的身上依然能看出僧人的痕跡,與人打招呼時雙手合十、吃素、齋前唱誦,平時也會打坐冥想。

為了上班方便,柳智宇租住在公司附近一個十幾平方米的臥室。他白天是公司高管,騎共享單車上下班。晚上他還要進行線上心理諮詢。有時候為了趕時間他就買兩個豆沙包充飢。

公司員工說柳智宇不像領導。他不要求團隊打卡上下班,也從不催促。有次開會一位員工心情不好,別人都沒有注意到,只有柳智宇注意到,散會後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員工說他的共情能力很強。柳智宇的管理理念是同甘共苦。他也有果決的一面。他給學員分班、安排助教、設計課程問卷,一絲不苟。該系列課程為網路直播課程,報名費用從980元到4980元不等。還俗的賢宇如今變成了賣課的柳智宇。他希望團隊早日實現收支平衡,希望大家能夠獲得自由,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經濟上的。

柳智宇還俗的訊息登上熱搜,當晚柳智宇就註冊了抖音號,一夜收穫8萬粉絲。因此柳智宇的心理創業專案也受到關注,他透過自己製造了完美的事件營銷。只是不知道剛出校門就進廟門,如今重返社會生活的柳智宇,能不能為複雜的社會人提供生活的藥方?

從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變為僧人,再轉變為現在的一名心理事業的從業者,柳智宇一路走來,一直走在人們的放大鏡下。有人感慨柳智宇浪費了寶貴年華,放棄了自己絕佳的發展前程,這實屬是一種遺憾。兜那麼大的一個圈子現在又回到起點。但柳智宇並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價,他只是選擇遵循內心的聲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要走的路,只要遵循內心的聲音就沒有什麼好後悔的。回望走過的道路,柳智宇從不懷疑,也不後悔,他說出家是一條很好的路。不過他是理想主義者,想找一片淨土難免會失望。他又說:我已經出過家了,現在是來陪大家玩的。提到“玩”字,他流露出年輕人的本色,笑得很開心。可能在他看來,這種“玩”也是另一種修行。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其實都算數。

柳智宇享受現在的生活——不再被眾人關注,有志同道合的夥伴,最重要的,他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他一直在追尋人生的意義,當下的他或許已經找到了,也或許還在尋找,但是他一直選擇走自己的道路,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裡是有耳工作室,我們下個故事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