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僧西天取經走10萬8千里,相當於繞地球1圈多,這個路線合理嗎?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融匯了中國儒、釋、道三種文化的精華,揭示了三種文化在整個中國社會、生活、道德、人生理念等等一切都是水乳交融的關係。

這部小說以佛教為起源,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中囊括了中國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它們在整個唐僧五人西天取經的故事過程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感。

漫漫取經路,天涯淪落人,唐僧師徒在沒有導航,不會定位的環境裡一路向西,只為早日達到心中的聖地——天竺大雷音寺。那麼他們的取經路線是誰規劃的路線呢?這個路線合理嗎?為什麼捨近求遠呢?

如來佛祖安排觀音菩薩作為取經路線的總負責人,還是做了很多的前期準備,如來囑咐觀音:

“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回:“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枚不遭毒害。”

如來送給取經人全套裝備,還要觀音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意思就是讓觀音設定規劃取經線路,讓取經團隊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前進,這就是《西遊記》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一大問題。

因為唐僧師徒四人的一路向西之旅充滿了艱難險阻,頗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其中的很多劫難都是故意安排好的,按照這條線路,取經團隊才經歷了那麼多磨難,清除了很多不利於完成佛法東進的障礙。

唐僧師徒用了十四年,走了十萬八千里才到達靈山

。十萬八千里也就是五萬四千公里,而赤道的一週才四萬公里左右,

唐僧相當於繞了地球一圈多。但顯然印度距離中國並沒有那麼遠。

那麼他到底是怎麼走的呢?檢視唐僧取經的路線,我們會發現唐僧的取經路線捨近求遠,繞了一大圈才到達天竺。

其實這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有著莫大的關係。當時的唐朝並不像現在這樣,有著世界地圖,

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只是“天圓地方”,

所以唐僧不走直線而是千里迢迢繞遠路,進入天竺(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這條路線,

現如今看來是繞了很遠的路,但在當時是一條很成熟的通往印度的路,而且這也被證明是一條可行的路線

。因為這條路線正是自漢朝以來商旅們走了近千年的“絲綢之路”。

取經線路的設定完全是為了弘揚佛法,一切不利於這個目的的障礙,都需要孫悟空一一解決,

這其中包括了根深蒂固的道教勢力,還有妖怪佔領後所代表的地方集團勢力

,而唐僧每經過一地,都要宣揚佛教,普度眾生,發展更多的信徒。

參考資料:《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