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北京三里屯有多少個名字?幾乎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咱們三里屯街道,在歷史中有哪些名字。

明代

名稱:三里屯

所屬:東城 功能:村落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咱們

三里屯這個名字,早在明代就定了下來。

據《北京朝陽軍事志》《明代地方誌文獻輯存》記載,

永樂元年(1403年)三里屯、六里屯、藍靛廠等村,皆屬東城。

村落的戶籍和村民服徭役情況,均由東城兵馬司掌管。

當時的東城和現在的東城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眾所周知,三里屯得名是因距內城三里。這裡需要告訴您,這裡是參照東直門來說的,而非參照朝陽門。

東直門是元朝始建,永樂十七年(1419年)修葺後,改稱為東直門的。所以三里屯地區的歷史自明朝有了姓名,這一點毫無爭議。

需要注意的是,三里屯所處區域有河流經過,這就是咱們所熟知的壩河(亮馬河是其支流),直通內城。因此

,從明代開始,三里屯就是河道運輸的重要補給站。也因此,三里屯土地肥沃,人居龐雜。自明代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清代早期

名稱:正白旗營

所屬:正白旗 功能:駐軍

滿清入關之初,戰亂不可避免。三里屯地區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自然躲不過鐵蹄經過。而在清朝定鼎中原之後,滿人入關,居住於內城,

三里屯位於城外,成為了正白旗營房所在地。

據《日下舊聞考》《北京地方誌》等古籍記載,三里屯在滿清入關之初作為重要的軍事駐地,還的皇帝及各路王室貴人在進出京打獵時的歇腳之地。

更有史料記載,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被大臣脅迫,出城迎接多爾袞靈柩,就是在三里屯地區迎候。

當時北京天氣極冷,順治皇帝的痛苦記憶也成了後世談資。

清代中後期

名稱:東郊

所屬:無主地 功能:荒廢村落

清朝中期,國力衰退,軍事力量大不如前,百姓生活日漸困苦。莫說外城,就是內城也有衰敗景象。而此時的三里屯地區,在1766年至1850年期間,幾乎很難在任何史料上發現記載。而在清朝光緒年間官修的《順天府志》中,只模糊地提到了東郊之地。而從其描述的區域來看,就是三里屯地區。

清朝時期,三里屯仍屬順天府大興縣。但由於清朝中後期東直門外漕運衰落,使得周邊村落缺乏功能性。由此可見,一個地區沒有突出的亮點、功能、特色,就可能會被歷史忘記。

清代末期

名稱:正白旗營

所屬:正白旗 功能:駐軍、伏兵

歷史似乎喜歡畫圈。經歷了百餘年興衰,三里屯的大名再次被歷史喚醒。但此時,它擁有一個更官方的名字,正白旗營。

很熟悉?沒錯,清代初期曾經用過此名,而再次使用,頗有些無奈。

清朝末期,戰亂不休。1850年前後,大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但此時,清政府仍然要疲於征戰。由於東直門外是正白旗駐軍之處,因此再次成為屯兵之所。

雖然在此時,正白旗營的將士隨時準備征戰,但其戰鬥力已經與清朝初年不可同日而語。

辛亥革命前後

名稱:無

戰亂之地 有零星居民居住

辛亥革命前後,北京地區飽受戰亂之苦。在這個時期,三里屯地區屬於久戰之地,大多數時間,均做外城屯兵之用。

據《北京地方誌彙編》記載,此時三里屯地區也有零星百姓居住,但由於當時時局混亂,戶籍已不可考。

民國時期

名稱:三里屯

所屬:外城 功能:村落

是的!

在民國時期,三里屯的名字再次被確定。

但此時中華大地依舊動盪不斷,三里屯的名字之所以使用,僅僅是因為典籍中這樣寫,後世就這樣用。

但可喜的是,據《北京地方誌彙編》記載,此時的三里屯已經恢復成為村落,有百姓在此生活。

上世紀五十年代

名稱:幸福村

所屬:第十區、東郊區 功能:居住

上世紀五十年代(1950年後),北京加大城市建設力度,三里屯作為城外重要的交通樞紐,自然成為了最早被擴建,被用於人居的地區之一。

1950年後,許多拆遷戶遷至此地,建立幸福村。

咱們目前的幸福一村、幸福二村等名稱,均來源於此。

1976年

名稱:三里屯街道

所屬:朝陽區 功能:居住、涉外、商業

對於

三里屯街道的建成時間

,有多個說法。這裡小編採用《朝陽區街道志》《朝陽軍事志》以及百度百科的共同說法,

為1976年

從這一年開始,三里屯街道正式成為集人居、涉外、商業為一體的綜合型街道。三里屯街道的行政區劃已經完善。在時間的潮流中,三里屯街道從此刻開始,逐步衝向時尚化、國際化的大潮前端。

三里屯的名字自叫響以來,變更次數並不多。這與三里屯獨特的地理位置有直接關係。而三里屯地區北依亮馬河,西臨東直門,自古是部隊駐紮、商賈往來的集中地。這種獨特的功能性,也讓三里屯從明清開始就有了商業匯聚、百姓安居的社會定位。過去,三里屯也因部隊駐紮於此,成為了護佑京城東大門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