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住建部新標讓“以克論淨”更貼人性

近日,住建部正式釋出2022版《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與質量評價標準》(CJJ/T126),該標準將替代2008版的同名標準,自5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標準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道路清掃保潔質量評價方式改變了,人工清掃不再執行“以克論淨”,“以克論淨”僅限機器作業考核。(《華商報》4月15日)

《韓非子·大體》有云:“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吹毛求疵”的本意是告誡人們不必苛求完美,挑剔缺點。想不到,隨著時代變遷,卻也演變成了“刻意尋找差錯”的代名詞。“以克論淨”其實也一樣,其本意是希望還街道一個整潔的環境,但隨著一些地區“考核標準”的不斷細化,成了層層加碼的“枷鎖”,讓環衛工人屢屢受罰。

且不說落葉、灰塵、紙屑會不會隨人員起伏飄落,人工清掃終究有人力極限。過去,用人工清掃人行道,用機械採集評價樣品,人工與機械之差,勢必會造成勞動成果的誤判。要求人行道比人臉還乾淨,終究不太現實。住建部新標準的出臺,既考慮到了城市道路清掃的實際情況,用實事求是的柔性評判,還原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也有利於降低環衛工人的清掃壓力,引導他們集中更多的精力解決道路難除的汙垢,長效作用明顯。

新舊《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與質量評價標準》的更迭,讓環衛工人脫離“以克論淨”之苦。讓我們意識到,評價工作不能緊盯結果盲目拔高要求,必須結合人情實際,動態調整目標。不能讓主體為“人”的執行者,拿出明顯超出人力範疇的成績。與其耗時耗力用小刷子一粒一粒收集灰塵樣品,不如拿起掃把參與勞動。著眼未來,希望同類“人性化改動”能更多一些。(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