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昏聵皇帝的“假父”“假母”,宦官張讓、趙忠如何擅權亂政?

“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漢靈帝劉宏所說的這句話,預示著他再也沒有能力為漢祚添薪續命了。崛起的宦官們憑藉依附皇權而作威作福,“宦者得志,無所憚畏”,侍奉漢靈帝身邊最受寵信的宦官莫過於張讓、趙忠了,此二人也是為禍東漢的最大毒瘤之一。身居高位卻侵奪朝威,培養黨羽以殘害忠良,竊幸承寵而逼民造反,以張讓為首的漢靈帝十常侍都有哪些惡行呢?

一、竊幸承寵,為禍國家

張讓、趙忠在漢桓帝時任小黃門,為帝王近幸者。隨著漢桓帝一日日長大,他與權臣梁翼的矛盾越發不可調和,在宦官們的幫助下,漢桓帝成功誅殺了飛揚跋扈的梁翼,得以親政不說,宦官們的地位也如水漲船高,其中,趙忠因為參加誅殺梁冀功封都鄉侯。建寧元年(168),槐裡侯竇武扶立劉宏為帝,被拜為大將軍,封聞喜侯,他與太傅陳蕃定計打算趁機剪除宦官。可惜竇武功敗垂成,宦官取得政變全面勝利,於是年幼的漢靈帝身邊盡是宦官和他們的黨羽,相比於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名士們,漢靈帝的內心更信任陪著自己長大的宦官們,於是張讓、趙忠等人在日後有了擅權干政的機會。

光和四年(181),宦官中最有權勢的曹節、王甫等人先後去世,時張讓、趙忠一起升為中常侍,封為列侯,與漢靈帝終日享樂不說,還得到傳達詔令和掌理文書的重要職權。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集團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家人們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上有宦官矇蔽天聽,下有封侯貴寵的親人們橫行霸道,這才導致了黃巾之亂的爆發,張角振臂高呼下,“黃巾海沸於九州,萬人所以樂附之者”。

二、國祚毒瘤,荼毒四海

不是沒有忠志之士痛述宦官們的暴行,就在黃巾之亂爆發期間,侍中張鈞就上書直言斬殺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宦官們惶惶不安,聰明的他們以退為進,脫掉帽子、靴子叩頭請罪,還表示願被關進大牢之中。漢靈帝果然心軟了,沒有處置張讓等人。相反,說出一番肺腑的張鈞就遭難了,被誣陷與黃巾道有勾結,直接拷打至死。就連力戰張角的盧植也因為沒有賄賂小黃門左豐而鋃鐺入獄,若非皇甫嵩的救助,一代名將或將憋屈地死在宦官之手。親信這樣的國家毒瘤,漢祚如何匡復?

為什麼漢靈帝會如此信任宦官呢?一是在於掌權的宦官們伴隨著他長大,在刻意培養下,漢靈帝自然要更加親近他們;二是宦官們知道這是個喜好享樂的主,於是拼命搜刮民膏來討皇帝的歡心。為了供皇帝玩樂,也為了方便自己斂財,宦官們慫恿漢靈帝大肆修建宮殿,甚至不惜抬高賦稅。劉宏未臨帝位時不算富裕,漢桓帝又沒給他留下太多享樂的資金,於是他充分發揮了皇帝的特權,建造西園斂聚財物作為私產,又到河間買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樓觀,甚至將賣官鬻爵玩出花樣來:將賣官合法化,三公、刺史等皆明碼標價,背後支援他的正是他所信任的宦官們。

三、幸於爭權,亡於傾軋

所謂“一朝皇帝一朝臣”,眼見漢靈帝時日無多,張讓等宦官就要考慮巴結新帝了。劉辯沒有為帝的資質,不得漢靈帝歡心,但他有個強勢的舅舅何進撐腰,此時的何進早已成為世家的先鋒官,磨刀霍霍打算對宦官們動手。吸取先帝奪權不易和自己大權在握的經驗教訓,漢靈帝把希望寄託在了劉協和上軍校尉蹇碩,畢竟外戚干政的故事在東漢頻頻發生,而宦官比起世家更親近皇帝。蹇碩、張讓等宦官也很清楚,若是劉辯為帝,何進掌權,自己一定會死,不願意引頸受戮的宦官們決定先下手為強。

大將軍竇武制定了萬無一失的誅滅宦官計劃,卻被反殺;蹇碩提議先殺何進以斷後顧之憂,卻被十常侍之一的郭勝出賣。原來,郭勝與何進是同鄉,還曾助何太后受寵於靈帝,自認為不會被何進清算,於是十常侍們一合計,便把有勇有謀還掌握禁軍的蹇碩給賣了,以求自保。在何太后和弟弟何苗的勸說下,何進果然動搖了,因為他既有擁立之功,又和掌權的宦官們有故,現在只需要輕輕探身,勝利的果實就會掉入他的懷中。

然而無論是張讓、趙忠還是何進,都沒有看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眼見天下最有權勢的兩股勢力即將握手言和,佈局已久的袁紹怎麼心甘情願為他人做嫁衣呢?袁紹引來董卓為外援,自己則藉助司隸校尉和假節的能量逼迫宦官們同何進魚死網破。眼見天下沒有一處安身之所,張讓、趙忠等人雖然合力擊殺了何進,但袁紹也是個硬茬,“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趙忠也死在其中。擄走天子劉辯的張讓等人走投無路,選擇投黃河自盡。

東漢宦官掌權的現象並不是偶然,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大都年幼繼位,強大的外戚既是他們最大的助力,也是最大的阻力。長大的皇帝們為了奪回權力,自然要動用一切能動用的力量,宦官就成為了皇帝們新的依仗。張讓、趙忠等十常侍能在靈帝身邊屹立不倒,靠的不僅僅是擁立之功,而是對皇帝的絕對忠心,哪怕靈帝的做法是錯的,他們也至死不渝的執行。“張讓執鈞,亂生漢室”,漢室傾頹,錯在靈帝的放縱、宦官的貪鄙、世家的野心,苦的是流離失所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