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憐香惜玉的曹操竟然對這女子下毒手?她被從牆縫裡拖出死的可疑

作者:月小妝

伏壽,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人,西漢大司徒伏湛八世孫。父親伏完,沉著器度大,襲爵不其侯,娶漢桓帝女陽安公主劉華,為侍中。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挾持漢獻帝到長安,伏壽跟隨,此時她已入掖庭為貴人。公元195年(興平二年),立為皇后,伏完任執金吾,當時漢獻帝14歲,伏壽15歲。

漢獻帝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只見她沉穩端莊,黑白分明的眼珠裡卻透出一絲慧黠。她沉著應聲,似乎並未對皇后這個頭銜表現出應有的激動。

這個女子太平靜了,平靜的讓人感覺害怕。

月清如水,長風如練,珠簾叮咚中,手臂粗的紅燭蔣燃欲燃。他們喝過合巹酒,帷帳下流蘇輕輕揚起,明黃緞和硃紅綵緞的“百子被”一派歲月靜好,她不嬌羞不閃躲面色沉靜如水。

後來,他又有了寵愛的董貴妃,她在他心中的地位依然不可磨滅。董貴妃婀娜,有女子的韻味,皇后沉靜,有不下於大丈夫的野心和智謀。

漢室江山即將傾覆,曹操的反心漸熾,他們的好日子並不能夠長長久久。

他猶記得那一年他率部東歸,夜渡黃河,其實是逃命。六宮妃嬪都步行出營跟隨。伏皇后手持細絹數匹,董承叫符節令孫徽持快刀威脅奪下,殺左右侍者,血液飛濺到伏皇后衣上。他十分驚駭,伏壽卻依然沉靜如水。

適時曹操羽翼漸豐,但還不敢貿然行事。伏皇后於帷帳內與漢獻帝密謀,教他如何如何這般說。

曹操覺得漢獻帝很不對勁,態度漸漸變得強硬起來,有時會問他,你經常來看我,是什麼意思?嚇得曹操冷汗淋漓。

真正讓曹操和漢獻帝君臣反目的是他誅殺董貴妃一事,誅殺完全賴來的莫名其妙。

《三國演義》是這麼記載的:

且說曹操既殺了董承等眾人,怒氣未消,遂帶劍入宮,來弒董貴妃。貴妃……已懷孕五月。當日帝在後宮,正與伏皇后私論董承之事至今尚無音耗。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容,帝大驚失色。操曰:“董承謀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誅矣。”操大聲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戰慄曰:“朕實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詔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見憐。”操曰:“若非天敗,吾已被害。豈得復留此女,為吾後患!”伏後告曰:“貶於冷宮,待分娩了,殺之未遲。”操曰:“欲留此逆種,為母報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屍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練至面前。帝泣謂妃曰:“卿於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訖,淚下如雨。伏後亦大哭。操怒曰:“猶作兒女態耶!”叱武士牽出,勒死於宮門之外。後人有詩嘆董妃曰:“春殿承恩亦枉然,傷哉龍種並時捐。堂堂帝主難相救,掩面徒看淚湧泉。”

從上文可看出,曹操是殺雞給猴看。在長達20年的君臣對抗中,能夠令曹操忌諱的政治力量,應該是伏壽,而不是董貴妃的父親。(伏壽也不算能令他忌諱的,這裡面如無私情,實在無法講通。)

從他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已經同帝后撕破臉了,竟然呵斥她惺惺作態,分明不講一點情面。

從伏壽的態度來看,雖然她與董貴妃是爭寵的,但此時她們似乎連城了統一戰線,她的態度是悲傷而不是高興。(為什麼她會跟董貴妃連城統一戰線?)

董承本來就是個貳臣,曹操不至於衝進宮廷殺了身懷有孕的貴妃,這也不符合他憐香惜玉的秉性。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最合理的解釋是,做給他想做的人看。

這次事件後,伏皇后已經意識到,屬於她和漢獻帝的時間不多了。

《後漢書》說,董承父女因衣帶詔被誅,“(伏)後自是懷懼,乃與父完書,言曹操殘逼之狀,令密圖之。完不敢發,至十九年,事乃露洩。”

伏皇后信裡要求父親煽動孫權和劉備同時進攻曹操,令他疲於奔命。這件事非常牽強,她不可能想出這樣的主意,孫權和劉備也不可能聽她的。

伏皇后的父親伏完,是個學者型官員,深諳保身之道。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輔國將軍,儀比三司。但他認為“政在曹操”,自己需要避嫌,於是主動請辭,轉而擔任一些沒有實權的閒職,得以善終。由此可見,他也不可能將自己捲入這麼危險的事情中去。

那一天還是來了,曹操帶領手下去宮廷找伏皇后,伏皇后躲進牆壁夾層裡瑟瑟發抖,她聽著曹操宣讀檄文,每一句都是強詞奪理,出身卑賤,她的父親是著名的學者伏完,母親是陽華公主。

“皇后伏壽,由卑賤而得入宮,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處顯位,到現在二十四年。既沒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樣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謹慎修身養怡之福,卻陰險地懷抱妒害,包藏禍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現在派御史大夫郗慮持符節策書詔令,把皇后璽綬繳上來,退去中宮,遷往其他館舍,唉!可悲傷啊!伏壽咎由自取,未受審訊,幸甚幸甚!”

接著,他命人將伏皇后從牆壁縫隙中拽出,一頭情絲被攥在手裡,毫不憐惜的拉扯出來,頭髮凌亂,青絲落地,鞋子脫落,衣服滑下,十分狼狽。

伏後披髮赤腳徒步而行經過獻帝面前告別說:“不能再救救我嗎?”她像溺水者抓住最後一塊浮木,曾經沉浸如水的眼光此刻波瀾微漾,淚水不斷的滑落下來。

獻帝低下頭,不敢看她的眼睛,他說:“我,我不知道我會活到何時。”

她失望了,閉上眼睛,臉色灰白。曹操厲聲說:“帶走!”

漢獻帝瑟瑟發抖,目露悔意,但更多的是懼意。恐懼吞噬了曾經的情誼,她此刻才意識到,他從來不是一個堅強的人,無論她機關算計,如何輔佐,他都是一個懦弱如孩童的男人,沒有擔當的男人,他不值得託付終生。可能從一開始,她就錯了,錯的很離譜。

她踉踉蹌蹌的被曹操帶走,長風捲起衣帶,三千青絲如波瀾拂過,沉寂無聲。

她的死史書用八個字概括:“掖庭暴室,幽禁去世。”

軟禁。為何不當場誅殺?而是軟禁?難道這不蹊蹺嗎?

她的兒子被毒酒殺死,母親被流放。

民國史學家呂思勉對伏皇后被誅殺一案存有不同看法,認為以曹操的地位和氣魄不會簡單因為伏皇后給其父親的一封信有詆譭之言而加害,而且漢獻帝也不會因為董承被害而遷怒曹操(董承本身也不是靠得住的忠臣),認為這個案件背後“一定另有原因”,而且背後的事情很大、不便於記載到正史之上。

一向憐香惜玉的曹操,為何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弱女子趕盡殺絕?除了政治目的,是否有私情?留給後人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