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戰國時期的秦國為什麼沒有被稱為七雄?秦國的實力到底怎麼樣?

戰國時期,烽煙四起,紛爭不斷,各個勢力盤根錯節。在眾多的諸侯國中,戰國七雄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幾個國家。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招兵買馬,圖謀著更大的發展。他們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並且,洞察了周邊國家的稱雄野心。

秦作為戰國七雄之一,雖然,它起步較晚,但是,在商鞅變法後國力日漸強盛,已經隱隱有著稱霸天下之像。但是,在秦王嬴稷登基後,卻感到局勢並不是那麼的樂觀。當時,由於秦昭王過於心急,揮兵猛進卻屢屢戰敗,秦國的元氣遭到了較大的損傷。

此時,秦王嬴稷決定痛定思痛,宵衣旰食地力求富國強民。而在各個諸侯國都摩拳擦掌,準備一展宏圖之時,魏國卻發生了內亂。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公子與他的哥哥,也就是魏王,在國家大事上發生了爭執。

在魏王看來,外交方面應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也就是聯合秦國攻打韓國,以獲取眼前的利益,壯大自己的實力。這樣,魏國才能擁有與其他國家抗衡的實力。魏國地處中原,根本沒有天險可守,如不強大起來,滅亡則是遲早的事。

魏王攻打韓國的計策也是能夠實行的,因為,此時的韓國,已經在逐年的戰爭中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國土和人民,可謂是元氣大傷。所以,此時若聯合秦國攻打韓國,是有很大機會滅亡韓國的。然而,信陵君魏無忌的想法恰恰與魏王相反。

魏無忌認為,秦國毫無信用,而且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與秦國合作跟與虎謀皮沒什麼區別。只有跟其他五國聯合起來抗擊秦國,才能使魏國逐漸崛起。可以說,在魏無忌的心中,對秦國有著咬牙切齒的仇恨。那麼,為什麼他會如此憎恨秦國呢?

因為,一百多年的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的同時,卻使魏國衰落了。商鞅原本是魏相公叔座門下的中庶子,直到跑到秦國才逐漸有了聲望。秦國經過變法強大起來後,逐漸向東擴張,佔領了魏國的西邊土地,強迫魏國將首都遷到了大梁。從此,魏國的國勢逐漸衰落了起來。

而且,秦國還有一點是魏無忌完全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商鞅變法中廢除分封的法令。魏無忌作為王公子弟,在魏國地位顯赫,人人敬仰。如果,廢除了分封,那麼,他就只能當一個普通百姓。所以說,不論是從國恨角度,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魏無忌都堅持反對同秦國聯合。

面對弟弟魏無忌的強烈反對,魏王既沒有明確地反對他的計策,也沒有立即實行自己聯秦攻韓的計策,而是猶猶豫豫地,一直跟秦國戰鬥後求和、求和後又戰鬥。而且,看到魏無忌的才能如此出眾,魏王總是對其提防壓制,不給他實際的權力。

兩兄弟為魏國的外交政策爭吵了將近二十年,誰也說服不了誰。而在魏安釐王二十年,秦軍攻打趙國,信陵君魏無忌決定捨命一擊救援趙國之時,魏王竟沒有絲毫的察覺。當時,魏國的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距離趙國的邯鄲城不足百里,正打算在趙國與秦國的戰爭中隔山觀虎鬥,然後,漁翁得利。沒想到,此時魏無忌攜帶魏王的兵符前來,讓他聯合趙國攻打秦國。

原來,魏無忌見趙國和秦國的作戰不分勝負,內心十分焦急。再加上,他擔心自己身在趙國的姐姐的安慰,於是,決定鋌而走險,拿到兵符救援趙國。魏無忌明白直接請求魏王發兵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暗中令魏王身邊的姬妾悄悄地將兵符偷了出來。拿到兵符的魏無忌馬不停蹄地趕到晉鄙面前,想讓他發兵相救趙國。

晉鄙雖然驗明瞭兵符,但是,對這個指示很是懷疑,想要請示魏王。魏無忌看情況有變,馬上殺死了晉鄙,然後,手持兵符率領大軍救援趙國。趙國與秦國相持了很久,彼此都已是強弩之末。魏無忌率領大軍前來,秦軍一觸即潰,趙國乘勝追擊。這場戰役後,趙國一下子收復了被秦國攻佔的上黨、太原等領土。

魏無忌率軍大敗秦軍,不僅拯救了趙國,還證明了自己聯合其他國家滅亡秦國的計策是正確的。可是,信陵君魏無忌的這次竊符救趙,雖然,大獲全勝,但是,卻將魏國引進了歧途。自此勝利以後,一直猶猶豫豫的魏王,放棄了同秦國合作的想法,開始堅持抗秦起來,再也不敢打鄰國韓國的主意了。

這看似一場勝利之戰,卻為日後秦國一統天下埋下了伏筆。

秦昭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後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莊襄王的總和。然而,長年征戰,民生凋敝,受到了東方諸侯國的聯合打壓,之前戰果一一丟棄。

參考資料:

【《史記·魏公子列傳》、《竊符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