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宦官干政的說法從何而來?為什麼後面的朝代不廢棄宦官干政?

宦官出現先秦時期,是專門為君王和皇族服務的人,剛開始宦官並非全是閹人,從東漢起才規定“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也就從這時候宦官只能用被閹割後的人所替代,也就是太監。

宦官干政的記錄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最早是秦朝的趙高,可以說,秦朝就是被趙高的亂政給徹底毀滅的,既然秦朝毀於宦官干政,後面的朝代為什麼不廢棄宦官還大量的使用呢?

歷史上宦官干政經常會用“霍亂朝政、殘害忠良”這樣的貶義詞來形容,但是國家的興衰真的是宦官導致的嗎?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宦官干政的朝代,如東漢、唐朝和明朝。我們發現這幾個朝代,宦官的權利特別大,政治地位也非常高,這並不是偶然的。很多時候皇帝還需要利用宦官,來平衡朝廷的權利失調。

東漢的漢桓帝劉志就是依靠宦官單超等人才除掉了當時最大的權臣梁翼。梁翼是外戚,任意的干涉東漢皇帝的廢立,權利非常大,如果不是劉志和宦官結盟,怎麼能除掉權勢滔天的梁翼呢?

而唐朝時的唐德宗,發現面對節度使的叛亂,文官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因此才開始重用宦官來領導神策軍。而明朝自朱元璋開始,就加強了皇權,廢除丞相之職。但是明朝中後期卻出現了文官在朝政上的權利過大,皇帝不得不重用太監來約束文官集團。清朝是對宦官限制最多的一個朝代,可是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的利益依然大量啟用宦官。

縱觀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雖然很多權勢滔天的宦官可以凌駕於法律和大多數的文官之上,但是不管是九千歲魏忠賢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他們都忠於皇帝,服從於皇權。也就是說,在歷史上,皇帝也許不能完全控制文官集團,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下都能夠管住太監。

由此可見,宦官在中國封建帝制下有著特殊的地位,他存在於皇帝和文官之間。因此皇帝、宦官、太監互相制約反而形成了穩定的朝政,這種情況任何一方的弱勢都會導致朝政的混亂。

明末時崇禎一舉消滅了宦官集團,這之後導致東林黨勢力的愈發膨脹,所以很多人都說明朝不是亡於宦官,而是亡於清流。因此宦官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朝政的平穩執行,為了維護皇帝的利益。當各朝的皇帝當然不會取消宦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