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智慧語】學佛修行的四個原因,如果不能做到包容,不外乎是這四點

有很多不瞭解佛教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惑。什麼疑惑呢?學佛多久能夠“出師”,多久能夠“有所成就”。就如學習一門技術一樣,總會有著出師的那麼一天。但學佛修行真的就如“學習技術”一樣嗎?並不是!

在歷代大德開示之中就曾說過,“此生不枉學佛,切勿荒廢。”何意呢?就是讓有緣學佛的諸弟子能夠珍惜此生,好好學修,切勿等到再獲人身時才知曉。當然話雖如此,但真正能夠自律,讓自己在此生修行有成者卻是少之又少。若學佛半生,如果還是不能做到“包容”,不外乎是這四個原因,很真實!

原因一、脾氣暴躁,不容不忍;

佛經有云“一念嗔恨起,百萬障門開。”嗔心一起,不僅會讓自己感覺特別不舒服,往往還會因為不舒服,而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而這就是因為“難容、難忍”所出現的不良習性之“脾氣暴躁”。

在經藏《法句經》雲: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

就是告訴我們,需要學會忍,在脾氣到來之時,忍住。正所謂“唯有難忍能忍,才能成為大丈夫。”若忍不住,那麼就算在學修半生,往往也做不到包容。

原因二、唯利是圖,因小失大;

在漢語成語中有這麼一個詞“唯利是圖”,就是但凡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無論它是什麼都會去做。因此而讓自己從“大丈夫”變成了“唯利是圖的小人”。“小人”大家都有了解過,或多或少也都見到過,那麼你說他們會包容嗎?“並不會”!

所以說,“唯利是圖”者,若不能及時改過,那麼就算他學佛、信佛,也並不會懂得包容。甚至於在一定的時候,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這不僅不能起到“以身表法,甚至還會因為這些事情,讓更多的人去謗佛、謗法、謗僧。”

原因三、放縱諸念,不知回頭;

一個人的念頭有多少,很多很多,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恆河沙數”。因此在學佛之中,我們可以聽到很多關於“念頭”的說法。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等等。

因此,在學佛修行之時,往往需要我們心清淨,讓自己的心能夠徹底的淨下來,如此不管是誦經還是念佛,皆能事半功倍。反之,若放縱諸念,不知回頭。那麼不管你學修多久,往往都會一無所成。

原因四、只顧修“形”,而不修“行”;

只顧“形”而不“行”,雖然上面兩個字讀音一樣,但真實含義卻大不相同。若學佛之顧“形”那麼會有成就嗎?並不會!就如當下常見的“天天跑道場,但慈悲心、平常心、敬畏心卻不曾生出半分。”這種人,就是隻顧修“形”而不修“行”。

那麼何謂修“行”呢?就是不管處在何處,在道場也好、在家也罷,或是在工作都能盡職盡責,將事情做好。正所謂“修行無處不在,它並非說修行一定要在道場,也並非說一定要處於何種狀態。”其實當下不僅是“行”更是對自己最好的“修行”。

若你學佛半生,依然不能做到“包容”,那麼這四個原因,請務必如實尋找,依次改過,讓自己重回學修正路。感恩有您,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