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深度好文】中年人,不要在意自己的目的,那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忙碌的生活著,我們都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理想,促使我們不斷努力的動力也是各有不同。

人在年幼的時候通常不能體會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他們的眼裡,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他們只想要儘量快樂的生活。

中年人就不一樣了,經歷了生活中的困苦,已經不得不好好生活,有些“身不由己”的意思;等人到了老年,就又不一樣了,

嚐盡人間疾苦,看遍人間的百態,更多的是為了享受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其實所有人活著都只存在某些目的,只有極少的人能夠簡簡單單的生活。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那麼這個人的人生是沒有意義與價值的。

人之所以能夠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就是因為人類具有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思考能力。

對於很多人來講,生活其實是很困難的,這些人時常會抱怨生活不易,想要表達自己的無助。但對於另外一小部分人來說,其實生活還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對這一類的人看來,生活就像電影中一樣美好。

如果我們一定要給人生總結一個最大的意義,那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我們曾經存在過”。

存在主義的人生觀

心理學之中有一個重要的流派,就是存在主義心理學,此流派認為個體存在的價值取決於個體的理效能力。

一個人活著,如果沒有別的追求,只是為了結婚、成家、生子,只為了繁衍後代,那麼,這種人生的意義就與其他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了。

所以,在存在心理學的觀點中,人類活著最終的目的,應該在於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

在生活中發揮出自己最大的特點,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如果能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到極致,還有可能使一些事情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發生改變。

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提出過,人的一生通常都逃不過以下這幾個命題:1、責任,2、生命的價值,3、孤獨感,4、死亡。

孤獨,其實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感受

或許有的人會說,人類的一生中會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陪伴著我們,我們的生活並不會孤獨。但是,活到最後,我們的內心也只會剩下空虛,孑然一身。

當孤獨感陣陣來襲時,能幫助我們的就只有我們自己,沒有旁人能夠幫助我們去承受和排解。

為了應對這種時常襲來的孤獨感,我們應該將這任務交給我們自己,即使人的生命會消逝,但是他留下的影響卻可以一直存在,並且持續的影響著別人。

例如,2017年上映的《尋夢環遊記》,就是以拉丁美洲的“亡靈節”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的價值不僅僅是人的存在,更多的是身邊的人對這個人的思念,以及儲存下來在別人腦中的記憶。

當一個人的生命最終走向終點,並且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有關於這個人的記憶也全部消失,這個時候這個人的生命才算是真正的走向了完結。

正如古人所說的:“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避免痛苦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類的生命就是各種不同慾望的集合,通俗地說,如果這種慾望不能得到滿足,那麼,人生就會充滿痛苦。

或許,叔本華的這種想法可能會有一些偏激,但是事實上痛苦就是一直存在的。那麼,對於我們而言,應該如何有效地規避人生中的各種痛苦呢?

努力尋求與實現自我價值

在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人類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生中最為高階的一種追求,例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對於人類來說,努力地尋求和實現人生價值就像征服一座大山一樣,是一種既痛苦又快樂的過程。到最後,當我們處於彌留之際的時候,回憶起我們人生的點點滴滴時,我們想到的不僅僅是吃喝玩樂,而是對於後輩而言無比珍貴的財富。

尋求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都有所不同,只要我們收穫了快樂,就可以說是取得了人生的意義。所以,人的一生,不應該虛度光陰,要努力地追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