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極度自卑的根源是什麼?

人生中最大的跨欄是什麼,有人說是身份,有人說是思維,其實這些都不是,而我說是自卑。

有自卑人格屬性的人,

內心充滿了自疚,自責,自罪,因為而

常常鬱鬱寡歡,一度因恐懼歧視而不願與之交往。他們缺少朋友,不善交際,並享受不到人生的樂趣。

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淪於自卑的陰影中,那無異於給自己套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

自卑,猶如一顆心靈的釘子,無法與這個宇宙產生有效的共鳴。

如果他們能夠認清自己,懂得自己的癥結所在,他將換個角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窘境,那麼,許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極度自卑的根源

1996

年,羅森塔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研究變態心理學的人是否因自身也存在一些

心理問題

,主觀性扭曲了研究結果,將研究結果

汙染

了呢?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羅森塔爾專門設計了

老鼠走

迷宮

實驗。

首先,羅森塔爾先找到兩組大白鼠,並分為兩組。然後,羅森塔爾找到兩組大學生,並向他們撒謊說,

第一組

十分聰明,

第二組

十分愚笨。

其實,這兩組

同一品種,

根本

沒有任何的差別。羅森塔爾之所以向大學生撒謊,其目的就是讓大學生對

它們

產生

偏見

,也就是一開始說的

心理問題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不出所料,

第一組

率先走出了迷宮,而

愚笨

那組需要很長時間才走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旦被貼上

“標籤”,結果也會如其所願,

難道這是

詛咒

其實,並不是。羅森塔爾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對那些

聰明

那組

非常喜歡,並表示出和藹友善的表情,但是對

愚笨

一組

卻非常粗暴。進而導致兩組大白鼠

分別

產生了不同的心理問題。

被認為

聰明

那組

,在走迷宮的過程中,毫無心理負擔。

但是

愚笨

那組

由於大學生的粗暴舉止,使得它們內心產生了恐懼。所以在走迷宮的過程中,只要走錯,便會遭到大學生的憤慨言語。久而久之,在恐懼的陰影下,對

“試錯”本身便不敢輕易觸碰的。所以

在走迷宮的過程中,

他會落後,因為

“嘗試”是遲緩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道理,所有人的成功必須是不斷地

“品嚐錯誤”才能一點點成功,進而累積為巨大成功。那麼,如果孩子由於恐懼而不敢“觸碰錯誤”那麼,就如同那些“愚笨”白鼠一樣,面對成功,總是落後的,比如別人

25

歲明白的事,他

30

歲才明白。

中國有一句古話,

叫作

吃一塹長一智。說的就是失敗的越多進而反思,智力指數才會越高。直到現在也是這樣的說法:人的這顆腦袋啊,那是越用越好用。

但是,恐懼一旦在心靈深處紮下根,犯錯本身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

而且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內心最容易恐懼的人群,往往就是孩子。

譬如老鼠這種動物,由於天生體格小,相比體格偏大的動物來說,生存面較為劣勢,所以內心更加容易產生恐懼。所以,由於恐懼的存在,就可以解釋其為什麼要經常晚上出沒,為什麼喜歡藏糧食,為什麼看其他動物的眼神總是

“飄忽不定,怯生生”,根源就是內心存在巨大的恐懼。(螞蟻的體格雖然也小,但是它感官異常發達,意識卻並不發達,所謂“無知無畏”,幾乎沒有恐懼意識)。

那麼,我們看一下接下來的問題,

“恐懼”的衍生品:自卑。

“極度自卑”的很難成功

“老鼠走迷宮”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恐懼阻礙了“試錯”的程序,也便拖延了“智力”的發展。

如果以神之手賦予它們一些

“人格”,灌注人類社會“世俗觀念”的功利攀比,毫無疑問,最後所導致的“技不如人”必將演變為對“自我價值低賤”的最終定位,也就是自卑人格。如果實驗規模擴充套件為

1000

組進行對比呢,而且依然是“愚笨”的那組最後走出來,那麼,它們必將演變為“極度自卑

首先,我並不認為

“極度”

自卑

是絕對的

“認知扭曲”,而是存在一定的“據實而言”的客觀成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內心存在對批判的恐懼,所以不敢輕易觸碰事物。

因為對情境學習的舉步不前,所以影響了

“智力成長”。

因為自知“智力不及眾人”,所以“過度自卑”。

因為“過度自卑”,所以更加恐懼“試錯”後的失敗而遭到負面評價,所以更加不敢嘗試未知事物。

如此往復迴圈,智力和心態幾乎呈墜落之勢。“恐懼”與“極度自卑”狼狽為奸,一點點啃食著自身的人格,並將其拖入黑暗的深淵。

所以

“極度自卑”的自我定位的心理狀態一旦形成,也就意味著個體“自認為”自身價值極其微小,甚至於毫無價值可言。

人類這種動物,是何其的微小。在宇宙諸多變化面前,僅僅只能掌握很小的一部分。但是,

“極度自卑”的人會認為一切都無從掌握,也無法掌握。

所以,具有過度自卑人格傾向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很難感覺到快樂。

當然,

“過度自卑”人出現這種想法,確實存在一定的“悲觀偏見”,也就是說自己本身沒有這麼糟糕,但是,偏見成分卻並不大。依然無法扭轉“自身不足”這一事實。

所以,“

過度自卑

的人,有較強的神經質,一旦遇到挫折,便鬱鬱寡歡,夜夜失眠,或者呈現酒精依賴的程度。當然,並不是說

過度自卑

的人一定不會成功,而是相較於

正常

人群來說,會是低機率事件。

過度自卑的人,在面對困難而失敗後,幾乎是逃避的態度,而不是重新審視自我,奮起勃發。

人生就好像時鐘,要

順時針

”向前走,向前看,而不是“逆時針”的倒流。

所以在這個惡性迴圈的怪圈中,我們要找到畫圈時

“下筆”的那個點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會導致心理的逆行。

有人說是自卑本身,有人說是恐懼,其實他們是一碼事,只是學術用詞不同而已,本質來說是同出一脈的。就好像日光和月光,到底是誰的光?說破了大天,還是日光,因為月亮不會發光,它只會

“反射”太陽光,但是人類往往是從直觀角度來闡述事物,所以稱為月光。

而詮釋過度自卑的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他是將內心的恐懼以唯唯諾諾的行為方式

“反射”出來,所以我們直觀的稱之為“過度自卑”。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家指出:用積極的資訊(“你是重要人物!你與眾不同!”)來提高自尊,會激發個體作出更大的成就。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夠主動透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成功這一心曠神怡的結果,你最應該做的指導行為之一就是時不時

告訴他:你到底有多棒。

如何消除恐懼

不久之後,羅森塔爾

又做了另一項實驗,叫做教師期望實驗。

首先,

來到加州一所普通的中學

想出了一條

妙計

他要求加州老師對學生做了一次智力測驗,然後並告訴老師:根據測驗結果,有一些學生是

大器晚成

的。

為什麼說是

妙計

呢,因為智力測試只是打了一個

幌子

,表面看來,是根據測試結果而挑選出

大器晚成

的學生,而實際上,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學生是隨機挑選出來的。而實際上,根據測驗結果,所有學生的智力並沒有顯著差距。

也就是說,如同

老鼠走迷宮

實驗一樣,羅森塔爾

欺騙

了大學生,這次

欺騙

了加州老師。

最後的實驗結果是,不久之後,這些

大器晚成

的學生,學習成績居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比之前,更加優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原來被

欺騙

的老師,真的誤以為這些

大器晚成

的學生智力不如其他學生,

很擔心他們會因恐懼而滋生自卑,

所以,自此之後就開始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照顧和關懷,這種行為讓學生

自認為

自己很聰明,很優秀,自信心倍增,並按照

聰明學生

的標準不斷努力,最後學習成績一路直上,並嶄露頭角。

透過以上兩個實驗和心理問題的邏輯解析,想必大家都差不多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社會認同對

個體自我

的形成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如果每個人對你的評價都是積極

且正面

的,那麼,你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很優秀,並將這種觀點融入到

自我

概念中去並付諸行動。公認的積極評價對於

自我

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

增強

作用。

所以,對孩子

也好,對愛人也罷,這種

惡性的評價

和情緒的發洩,

有時候這種無意識的

詛咒

,有很大可能會變成現實,反之,對孩子善意的評價,期望的得以實現也會成為意料之中。其實,這兩者都是帶有一定的心理科學性的。

我國有一句老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孩子的未來有一半攥在他自己的手中,另一半攥在自己的手裡。身為家長,請掌握好你手中的那一半

虎符

,它更多的並不是

強制

命令

的象徵,

它更大的意義是如何運籌帷幄達到調兵

遣將

的目的,最終成為一支不敗之師

最後我再向各位讀者道歉,因為我

也像

羅森塔爾一樣

欺騙

了你們,將近三千多字的文章闡述一個人人熟知的道理,僅僅只是一個鋪墊而已

而我真正想說的是:觀點很容易懂,道理也很容易講,實施起來卻很難,而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家長是否能控制好對孩子的情緒

避免孩子的恐懼萌芽。

孩子是無知的,所以

容易出錯

很難糾正,同時,正因為無知,也容易用

善意的謊言

作為正面評價來引導。通篇的觀點精髓雖已知曉,但是必須以兩個字為核心進行觀點的通體運轉,那就是:耐心。

原諒原生家庭

我看過很多文章,通篇是譴責原生家庭,重點人群集中在

80

後和

90

後的朋友。

這個問題從兩個角度來說:

第一,這確實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第二,這不是原生家庭的錯。

從今天這個年代來說,養孩子確實不容易,不但要養大,還要養好。也就是說,不但身體要健康,心理更要健康。

但是,如果放在八九年代的時候,社會經濟水平很差的,能拉扯孩子長大成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幾乎社會問題的焦點都集中在

“生存面”。

另外,從當今社會的角度講,心理學和育兒教育發達了很多,所以揪出了一個問題:孩子不成功,幾乎是父母的錯。

但是,你反觀那個年代,學術條件不發達,心理學,育兒教育,成功學等等,幾乎都沒有。即使有這些,但是能識字的母親在全村都挑不出幾個,更不要說把這些學術系統性的整理出來了並實施教育。

所以說,你不能用現今的條件和當年比。就好像你質問你的父母說:你看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自己的毛絨玩具,自己的學習機,如果當初你也這樣培養我,我也不至於混成現在這樣。

這就不講理了,那個年代哪有這些玩意啊。養育孩子也是一樣,那個年代,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道具幾乎是沒有的。

所以說,孩子心理出問題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但並不全是他們的錯。他們自身能力範圍內,能給的差不多都給了,不能給的,那也沒轍,大部分父母都一樣。

自卑是一種壓抑,從本質而言,更是一種恐懼,一種對損害自尊和榮譽而玩玩無法接受的恐懼。所以,我們要都懂得,只有更加愛你的孩子,或者自己別人更相信自己,更真愛自己,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

“高自尊”的人,而不是“自怨自艾”的人。只有這樣,當你遭受冷落和侮辱時,你才會將其華為奮鬥的動力,激勵自己迎接前路的一切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