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怎樣走出童年心理陰影,原生家庭跟心理問題息息相關,你知道多少?

怎樣走出童年心理陰影,原生家庭跟心理問題息息相關。奧地利知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一句名言最充分的就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療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療愈童年的創傷!這種創傷也許是心理疾病,也許是人格障礙,在大部分人身上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我們難以意識到這是原生家庭給自己施加的傷害,當問題無法被看到,那也就無法被解決。

意識療法系統性地歸納了原生家庭在心理層面的運作模式,不幸的形成它分為兩個層面:第1個層面是缺乏了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當我們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的認知還不完全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下意識地用父母的標準來界定判斷跟解讀,比如父母教導我們一定要節儉,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品格。但當我們過分刻板的去依賴父母給我們制定的標準的時候,節儉就有可能慢慢演化為吝嗇!諸如此類的標準還有很多,曾經的來訪者一直怨恨父母,因為父母從小教導她一定要為別人著想,長大以後卻受困於討好型人格而過得非常的不幸。

第2個層面原生家庭養育者的態度。實際上無論什麼樣的教導並沒有對錯之分,而在於教導者的態度,如果對方是一個非常有控制慾的人,會將他們的標準強加給你,基於這些標準慢慢的會形成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對價值的取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跟價值觀。當我們帶著父母給我們的教導跟標準或者三觀去跟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時候。挫折是大機率事件,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普通人會及時調整,及時適應,及時做出改變。

有人會坐困愁城猶如籠中困獸,不斷怨恨自己的出生怨恨命運怨恨父母,如此慢慢形成受害者的思維模式,往往就是基於這種受害者思維模式慢慢演化而來。另外一種情況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茫然無知,固守自己的標準限制性信念去這個世界打交道,由此產生不合時宜偏離主流社會的言行方式。比如當我們固守父母教導我們節儉的信念,由此扭曲成吝嗇的性格,當跟異性交往的時候,因為吝嗇性格並不受人待見,因而導致情感挫折,對這種情況茫然無知並不會反求諸己而是怨天尤人,併產生一種非常刻板的認知:男人/女人都是衝著我的錢來得,都不是好東西!在極端的情況下就會演變成人格障礙。

但即便在強勢父母的原生家庭裡面,有的人並沒有出現心理疾病或者人格障礙。因為他擁有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也就說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慢慢的發展出來獨立的人格,形成了自己的標準跟三觀,當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又處在強勢家庭裡面的孩子註定是不幸的!這往往會體現在情緒的上,顯得易激惹你生氣是為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當你的父母無意識對你所做的事情讓你感覺到被觸犯,感覺到不被理解,感覺到不被尊重而憤怒萬分,很顯然這種憤怒對事情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傷害自己。出自無意識之人手中的善意是很危險的,往往會將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這也是你感到憤怒的原因。

父母的無意識行為無疑是源自於他們所受的傷害,他們目前對你所做的事情就恰恰是他們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也是受害者。你幸運之處在於看到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這種心理遺傳的機制。在父母那裡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生他們的氣,所以他們會一臉的茫然!

要有意識地去面對你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你就可以發現你當下身上問題的癥結所在。你不能從頭腦層面的理智上說服他們,如果你要跟他做頭腦層面的爭辯,你不僅不能改變他們,只會讓父母更加固執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成熟獨立個體所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

與其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去生氣,和早就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去抗爭,不如將你整個意識投射到你個體的塑造上。只有當你開始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那麼父母會驚詫於這種變化,他們會默不作聲但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神裡可以看出對你的認可!

所以說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蛻變自己身上吧,這不僅會幫助你,會幫助你的父母,也會幫助到你的下一代,就好比是在寧靜的湖岸上,向湖面投擲一顆小石頭,石頭雖然很少但是它可以創造出一圈圈的漣漪。我們正是活在這種心理的漣漪效應之中,無論你在當下做了什麼,都會試著創造出一種傳遞,觸及每個人的潛意識,讓你免於傷害。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到你除了你自己。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種心理傷害會一直持續發生在我們生命當中,以痛苦的形式來喚醒你的覺知。我們之所以感受到了傷害,是因為被觸動了潛意識層面最真實的那一面。我們害怕揭開傷口,我們害怕正視痛苦,我們更害怕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人,所以我們一如既往的虛張聲勢文過飾非,無非就是逃避掩飾的抗拒內在真實的自己。所以痛苦如影隨形如附骨之蛆經久不散。

意識療法從覺知的角度來解釋心理痛苦跟肉體上的痛苦的運作方式是一樣的,當我們身體感到痛苦那表明你身體的某個地方的機能出了問題。同樣的心理痛苦也只是傳遞一個訊號:你心裡的某個層面需要調整了,如果我們忽視痛苦傳遞的訊號,我們就會一次次的失去自我療愈的機會,就會把本該自己承擔起來的責任再次推向外界,那麼你就會持續的不斷地進行自我傷害,除非你開始覺知。

覺知是帶有意識的來和看,看就是《心經》裡面提到的:照見五蘊皆空的狀態。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色是指一切可見的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一切精神現象。確切的說就是看痛苦派生出來的情緒,因為情緒是深入潛意識層面的一道門縫,只有透過這條門縫,你才能夠看到潛意識層面的真實,問題只有被看到才有可能被解決掉,所以在下一次勃然大怒或者暗自傷神的時候,千萬要珍惜這些自我療愈的機會。

一定記住,這種看是意識層面的看,而不是用頭腦思維中的看,很多人認為自己看到了,那實際上是頭腦給你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透過這些答案,你就會再次陷入於無意識的陷阱中,看到的物件就是你積壓在潛意識層面的情緒以及未曾被滿足的慾望,這些讓你感到無比的焦慮跟抑鬱,在情緒的主宰下在慾望的牽絆下你失去了自我,

自我意識的缺乏就會導致人格危機,這在社交恐懼症當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凡事都以對方跟外界的反應作為自己行事的標準:我的舉止有沒有得體?我的言行有沒有得罪對方?他剛才的眼神是不是另有深意?當人的行為並不是發自內心。那麼體現在你的行為上,就是手足無措面紅耳赤張口結舌。體現在你的人格上,就是不斷討好別人討好外界的討好型人格。

你會發現你既討好不了他人又會為難了自己,讓你進退失據踟躕彷徨,這種心理上的衝突會讓你對自己越來越厭惡。這就是人格危機的體現。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了,你沒必要討好外界,你也沒必要討好他人,你唯一要討好的就是你的內心,讓自我意識迴歸,讓你的行動發自你的內心,表現出從容淡定跟優雅的人格魅力!

同樣的當一個人的人格尊嚴受到傷害,他也會缺乏自我意識。這好比是阿Q被趙老太爺打了一耳光,他會在頭腦裡面自我解嘲:兒子又開始打老子了。對自我的認知缺乏瞭解,對自己的定位不太明確,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聽到的那樣:圈子不同,不能強融,就是因為缺乏了自我意識而導致的沒有自知之明,導致生活當中處處受挫。

一個缺乏自我意識的人肯定是活不出自我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同時他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他只能同流於群體的無意識而庸庸碌碌。所以意識療法也提到了,健全的人格是原生家庭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也是作為一個人獨立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精神基石,更是跟原生家庭和解的解藥!更多關於療愈原生家庭的方法可以參詳以下專欄:

意識的凱旋:意識療法提升認知轉變思維

了凡心療愈

購買專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了凡心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