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漢朝的諸侯王為什麼那麼難做?漢朝的諸侯王為什麼會那麼難做到的?

在古代,最難做的職業,或許就是諸侯王。最難做的,就是漢代的諸侯王。

漢朝建立後,又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建立了二等之爵,即將143個功臣封為侯爵,同時將同姓子弟分封到燕、趙、楚、代等邊遠之地。這些諸侯王動輒連城數十,在封國內稱孤道寡,作威作福。在強大之時,甚至敢於舉兵造反,妄想擅動神器。

自漢文帝以來,同姓諸侯王的叛亂就從未斷絕。到了漢景帝時,甚至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幾乎顛覆了漢朝。七國之亂被鎮壓後,諸侯王的權力不斷並被削奪。到了漢武帝時,已經失去了治國領民的權力。

但在漢武帝時,諸侯王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導致一些王爺屢受打擊。而漢武帝對待諸侯王又十分苛刻,導致他們動輒得咎。

河間王劉德,是漢代著名的賢王。甚至可以說,他是歷代諸侯王的楷模,與東漢的東平王劉蒼相併稱。眾所周知,古代有“髒唐臭漢”的說法。也就是說,漢代與唐代的貴族,在私生活方面十分不檢點。但在這些驕奢淫逸,喜歡聲色犬馬的諸侯王之中,劉德卻是一個喜歡讀書的異類。

劉德就國後,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同時頗愛收藏古書。他只要聽說民間有古書善本,就一定用派人用重金去購買。買到後,厚道的劉德還會派人將這本書謄寫一遍,將抄本還給賣家。因此,許多藏書家會不遠萬里,將祖宗留下了的舊書奉獻給劉德,其中包括大量在焚書坑儒中倖存的古書。

就這樣,劉德收集了大量先秦以來的舊書,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做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買到書後,劉德還如飢似渴地閱讀書籍。他平時脫去王袍,每天穿著儒者的衣服,並以儒者的風貌約束自己。因此,關東的儒者紛紛投附於河間國,而劉德則每天坐而論道。

然而正是這個人畜無害,絲毫沒有野心的河間王,卻受到了漢武帝的猜忌。一次,劉德去往長安朝見漢武帝,為皇帝獻上了雅樂。在三雍宮,早就聽聞河間王才能的漢武帝,對他進行了問策。期間,漢武帝一共問了30多個問題,而學術淵博的劉德“輒對無窮”。

劉德的博聞強識,卻引發了漢武帝的不快。滔滔不絕的劉德,絲毫沒有發現,自己老弟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問策結束後,漢武帝皮笑肉不笑地“誇獎”劉德:

“湯以七十里,周文以百里王,其勉之。”

漢武帝的這句話,看似在誇獎,實則惡毒無比。商湯是誰?他曾是夏桀的臣子,以七十里之地奪取了夏朝的江山;周文王又是誰?他本是商紂王的臣子,其以百里之地起家,控制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完成了“翦商”的大業。

而劉德是誰?他和商湯、周文一樣,都是小國之君,而且同樣推崇仁德之術。漢武帝實際在提醒劉德:“你學問這麼大,是不是想造反啊?”

以劉德的聰明,自然懂得漢武帝的言下之意。回到河間國後,劉德丟下書本,與自己那些同胞兄弟們同流合汙,沉迷女色,日夜縱酒,最終抑鬱成疾,不幸病死。

很顯然,河間獻王的才德和名聲,引發了漢武帝的警覺。在漢武帝看來,諸侯王的定位就是吉祥物,只要不鬧出人命,生活越糜爛越好,根本不需要什麼才幹。而河間獻王這樣的賢王,實在太容易吸引天下雄傑之士投附於他。在這些雄傑的鼓動下,河間王會不會轉變性格,對神器保有覬覦之心?因此,漢武帝才會提前警告河間王,讓他收斂一點。

與河間王不同,他的幾個兄弟就聰明太多了。比如魯恭王劉餘,他喜歡修宮殿、花園以及購買狗馬,晚年又迷上了音樂,就是不喜歡治國領民;江都易王劉非,他也喜歡修建宮殿,生活奢侈無比。其中最“聰明”的,莫過於我們所熟知的中山靖王劉勝,畢竟他可是後來劉備的遠祖。

史書記載,劉勝“樂酒好內”,妻妾成群,光兒子就有120多個。對此,他的兄弟——趙王劉彭祖實在看不過眼,因此斥責道:

“中山王就知道驕奢淫逸,卻不輔佐天下維護百姓,怎麼稱得上藩臣?”

而劉勝則恬不知恥地反唇相譏:

“你錯了,王者就是應該沉迷於聲色,每天聽音樂。哪能像一樣,每天和小吏一樣追捕盜賊?”

然而相比於沉迷於吏事的劉彭祖,漢武帝更喜歡劉勝。因此,劉勝一直到死,一直賞賜不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劉勝墓在滿城被髮掘,其陪葬器物之精美,國寶之多,簡直超乎大家想象。

總之,在漢武帝時期,諸侯王的勢力已經徹底衰微。漢武帝陸續頒佈了左官律以及附益之法,禁止諸侯王招攬斌賓客,與朝廷爭奪人才。同時,漢武帝還聽從主父偃意見,天才般地制定了“推恩令”,即諸侯王去世後,應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使諸侯國越分越小。這也正符合了當年賈誼的計策,那就是“眾建諸侯以少其力”。

而對於這項政策,中山靖王或許是漢武帝最大的支持者,畢竟他有120多個兒子。把中山國分成120份,漢武帝自然更加安心。難怪劉勝能在漢武帝如此迫害諸侯王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得寵,進而以富貴而善終。330年之後,劉勝還蹦出個劉備這樣的後代,不得不說,他真是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