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宋朝小販吆喝,真的是這樣子嗎?宋朝小販叫賣,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前幾天,央視新聞釋出了一段關於宋朝叫賣的影片,由著名藝人王力宏講述:宋朝生活安定,經濟繁榮,小商販最注重吆喝,不僅都有一副好嗓子,還能即興填詞演唱,賣包子的唱“包子令”,賣飲料的唱“甜水令”……假如穿越宋朝,處處都是美妙動聽的市井吆喝,就彷彿置身於音樂節。

宋朝商販叫賣,真的是這樣子嗎?

不同行業的小販,用不同的唱詞來吆喝

南宋風俗寶典《夢粱錄》有云:“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在南宋都城臨安府,小商販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關撲”。

所謂“歌叫”,就是用唱腔來叫賣,吆喝出來如同唱歌。

至於“關撲”,則類似於有獎促銷。譬如說,小販把貨物擺在你面前,旁邊放一個輪盤,輪盤上畫著各種小動物,他把輪盤轉起來,讓你用飛鏢去扎。扎到獅子,幾文錢就能買一隻大烤鴨;扎到別的動物,只能用正常價錢購買。

不同行業的小販會用不同的唱詞來吆喝,同時也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關撲”。轉輪盤扎飛鏢是一種關撲,擲骰子看點數也是一種關撲,讓你掏出三枚銅錢一起扔,根據銅錢的正反面來定價錢,也是宋朝常見的關撲形式。

我們不說關撲,繼續說吆喝。

在北宋風俗寶典《東京夢華錄》中,小販吆喝像唱歌,飯店的夥計報菜名也像唱歌:“行菜得之,近局次立,從頭唱唸,報與局內。”您下館子吃飯,點了幾樣菜。小夥計聽您點完,轉身面向後廚,扯起嗓子就唱,把您剛點的所有菜品一五一十唱出來。後廚裡那些掂勺的大師傅聽完唱詞,立即給您做。

報個菜而已,為啥非要唱出來呢?

因為平平常常說話,沒有用唱腔表達吸引顧客。從語速上講,唱比說要慢,這樣報菜的時候可以給顧客一個反應時間,菜報完了,客人也想明白要點什麼菜了。從音高上講,唱比說要響亮,把客人點的菜一一唱出來,客人能聽清有無錯漏,同時後廚裡那些掂勺的和切墩兒的也能馬上得知,需要給客人準備哪些東西,而不必讓服務員捧著記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跑到後廚去送。

當然,唱肯定比說要難得多,記性必須出奇的好,不然既記不住店裡那幾百樣菜名,也不可能在瞬間工夫立馬記住客人都點了哪些菜;嗓子也必須出奇的好,如果是一副公鴨嗓子或者破鑼嗓子,唱出來能把客人嚇跑;同時腦子也必須出奇的機敏,不然怎麼在剎那之間就能把報給客人的菜以及客人所點的菜組合成舒緩悠揚的曲子呢?

在宋朝的飯莊和酒店裡,服務員的待遇並不比廚師差。一個合格的廚師,要會煎炒烹炸汆燜溜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同樣需要掌握多種絕活兒——嘴要甜,眼要活,手腳要快,記性要好,還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在電光石火間就能把菜名組合成唱詞的好本事。

從市井到皇宮,處處都是說唱聲

不誇張地說,宋朝服務員的這種本事,一點兒也不亞於柳三變、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等等大作家。優秀的作家可以“即席賦新詞”,一邊喝酒聊天,一邊隨手創作出新的曲調和新的唱詞。而優秀的服務員呢?瞬間能用合轍押韻方式唱出各種菜餚的組合,腦子不敏捷不行嗎?

宋人筆記裡提到,宋仁宗在位時,有個姓杜的宮廷藝人,專門蒐集街巷小販和飯店夥計的唱腔,據此創作了一套樂曲,名叫《十叫子》。顧名思義,那應該是來源於市井叫賣的十種曲調。

宮廷藝人是給皇帝服務的,為啥要從市井叫賣裡尋找靈感和挖掘素材?因為宋朝的皇帝也喜歡聽叫賣聲,唱腔優美的叫賣聲。

南宋文獻《武林舊事》記載,每年八月十五晚上,皇帝帶著嬪妃們在宮裡賞花燈,一邊看燈看煙火,一邊讓臨安知府從宮外挑選市井小販。時辰一到,小販們提著籃、推著車、挑著擔,穿得漂漂亮亮,烏泱烏泱進皇宮,在一大片空地上擺起攤來,各自叫賣各自的貨品。怎麼叫賣?當然還是唱。

《武林舊事》原文寫道:“京尹預擇華潔及善歌叫者謹伺於外,至是歌呼競入。既經進御,妃嬪內人而下亦爭買之,皆數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臨安知府預先挑選形象好和唱腔好的小販,讓他們在宮外等著。聖旨一下,不同的唱腔轟然而作,邊唱邊往宮裡走。皇帝和妃子們成了顧客,循著唱腔去買東西,或買小吃,或買首飾,或買寵物,或買玩具。這些高階顧客不僅給錢,而且打賞,誰的唱腔好,誰的東西地道,誰就有可能掙到大錢。譬如說賣烤串兒的,在外面一串只能賣一文錢,在宮裡一串卻能賣到一兩銀子,進宮吆喝這麼一回,轉眼鳥槍換炮,從某小販變成了某員外。

可惜的是,宋朝完整叫賣內容已經失傳

可惜的是,北宋敗於女真,南宋亡於蒙古,和平穩定且非常繁盛的商業文明遭到了毀壞。那些優雅的唱詞,那些動聽的曲調,那些興於市井又興於宮廷的叫賣聲,統統遺失在野蠻殘忍的戰火中,我們再也聽不到了。

我曾經用十餘年時間讀完四十部宋史,也讀完了兩千餘種宋人筆記,沒有見到一個完整的叫賣內容。宋朝小販到底是怎麼唱的?宋朝服務員到底是怎麼把菜名編成歌詞的?非常遺憾,現存文獻裡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只能想象。

宋元話本里有一出《快嘴李翠蓮記》,新媳婦李翠蓮給公婆敬茶,出口成章,應該有市井小販唱賣貨品的樣子:“公吃茶,婆吃茶,姆姆(婆家嫂子)來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兩碗自去拿,兩個拿走慢慢走,泡了手時哭喳喳。此茶喚作阿婆茶,名實雖村趣味佳。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欖連皮核,塞北胡桃去殼楂……”

元雜劇裡有一出《伊尹耕莘》,第一折有這麼一段唱:“俺雖是莊農田叟,閒遊北疃南莊,新撈的水飯鎮心涼,半截梢瓜蘸醬。”推想起來,宋朝飯店裡的夥計報菜名,或許就是這麼唱的?客人簡簡單單點了一道水飯(先煮熟再過水的黃米飯和大米飯)和一道鹹菜,服務員馬上唱給後廚聽:“新撈的水飯……鎮心涼,半截……梢瓜蘸醬。”江陽轍,舒緩悠揚。

口號就是宋朝版嘻哈

李清照都給皇帝寫過

宋朝人愛唱,也愛說唱,有些吆喝未必是舒緩悠揚的唱,而是節奏很快同時又合轍押韻的說,類似於現代版的嘻哈。《武林舊事》記載,南宋第二個皇帝宋孝宗過生日,每喝一杯酒,都要聽宮廷藝人來一段嘻哈。當時的嘻哈,叫做“口號”。

古代中國所謂“口號”,絕對不是慷慨激昂的現代口號,而是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可是又不像詩詞那樣嚴守格律的韻文,簡言之,就是順口溜,就是蓮花落。

乞丐唱蓮花落,去店鋪討錢時這麼唱:“正在走,抬頭看,老闆開家大商店,大商店,生意好,一天能賺倆元寶。”一邊唱,一邊用兩塊鐵片打拍子,現編現賣,非常敏捷。

宋朝大戶人家辦婚禮、辦壽宴,或者新屋上樑時辦上樑宴,都有專業的司儀說口號,類似於蓮花落,詞兒很俗,但是很吉利。

《武林舊事》中宋孝宗過生日,宮廷藝人說的口號則要雅上許多。比如說這一大段口號:“上聖天生自有真,千齡寶運紀休辰。貫樞瑞彩昭璇象,滿室紅光嫋翠麟。黃閣清夷瑤莢曉,未央閒暇玉卮春。箕疇五福鹹敷斂,皇極躬持錫庶民。”大概意思,誇宋孝宗天縱英才,愛民如子,生日時滿室紅光,滿天星斗都來祝壽,祝他活到一千歲。

像這樣的口號,通常由翰林學士之類的文官提前寫好,交給宮廷藝人背熟,在皇帝喝酒時成篇大段地背出來。我們熟知的那些宋朝文豪,像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陸游等人,包括出身豪門並且與後宮嬪妃有來往的大才女李清照(李清照有一個遠房親戚是宋高宗的妃子),都為皇家撰寫過口號。

公元1143年端午節,李清照寫了幾首口號,全是五言詩:

“意帖初宜夏,金駒已過蠶。至尊千萬壽,行見百斯男。”這是獻給皇后的,祝皇后早日給宋高宗生出皇子。

“三宮催解粽,妝罷未天明。便面天題字,歌頭御賜名。”這是獻給嬪妃的,祝三宮六院的妃子都能得到宋高宗的寵幸。

“日月堯天大,璿璣舜歷長。側聞行殿帳,多集上書囊。”這首口號獻給宋高宗,祝他德配天地,功蓋堯舜,多多聽取臣子的意見。

想象一下,宮裡舉辦端午宴會,宋高宗與娘娘們飲酒吃粽子,宮廷藝人一會兒說唱一首口號,而幕後創作者卻是我們的才女李清照,是不是覺得特別歡樂,有一種反差萌?

說唱並非宋朝獨有

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無論是說唱式的叫賣,還是說唱式的口號,都有一定的音樂性,都能創造歡樂喜慶的效果,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人開心。但必須說明,像這樣的說唱決非宋朝獨有。

傳統相聲裡有《賣布頭》《叫賣圖》《學賣菜》等作品,郭德綱郭老闆演繹得最好。如今流行較廣的,是郭德綱學賣菜:“香菜——辣青椒誒,溝蔥嫩芹菜來,扁豆茄子架冬瓜,買大海茄,買蘿蔔胡蘿蔔卞蘿蔔嫩了芽的香椿嘞蒜嘞好韭菜——”這段說唱是從民國時代賣菜小販那裡學來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賣布頭》,學估衣商人賣黑布:“氣死猛張飛,不讓黑李逵,東山送過炭,西山挖過煤……”還有誇那布匹多麼結實:“經洗又經曬,經鋪又經蓋,經拉又經拽,經蹬又經踹……”其實這種叫賣在宋元明清四朝都很流行,並且有一個特定的稱呼,叫做“估喝”。

“估”就是銷售,“喝”就是說唱。古代婦女在家織布,完了送到店鋪裡,交給坐商代為銷售。坐商當場發賣,先唱出布匹的尺寸和質地,再唱出合理的報價。這種場面在明朝小說集《三言二拍》裡可以讀到。

如果往前追溯,我們甚至都能在唐朝寺廟裡見到說唱式叫賣。唐朝禪宗有一部非常著名的戒律讀本《百丈清規》,該書明確規定,已故僧人的遺物要公開拍賣,由寺廟裡的長老來主持,長老先要說唱,唱詞裡帶有規勸世人一心向善的意思。買家紛紛出價,直到有人報出最高價,長老會用四字說唱來收尾。這四字說唱的內容是:“定價——落槌!”

最有意思的是,現在美國的拍賣師竟然跟《百丈清規》裡主持拍賣的長老一樣,拍賣過程中也要說唱。

當買家們紛紛舉牌時,拍賣師會根據出價這麼唱:

One dollar bid,now two,now two,will ya gimme two?(一美元出價,現在兩美元,現在兩美元,誰能出到兩美元?)

Two dollar bid,now three,now three,will ya gimme three?(兩美元出價,現在三美元,現在三美元,誰能出到三美元?)

落槌成交時,拍賣師會這麼唱:

For your money, it’s a honey!(這錢花得對啊,買到大寶貝啊!)

您瞧,從市井到宮廷,從唐朝到民國,從中國到美國,處處都是說唱聲。

有鑑於此,現代商家吆喝起來也不妨講究一點,來點兒旋律,來點兒說唱,別再搞一個大喇叭,反反覆覆播放“一元一件”“兩元一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將心理素質不夠好的顧客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