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清朝皇帝后宮的三千佳麗是真的嗎?為什麼後宮的妃子大多短命?

清朝入關後的10位皇帝中,康熙的妃嬪最多,有名分的是55位,算上一些沒有名分的,大約超過200人。由此可見,皇帝的後宮也並不是真有“三千佳麗”,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表現方式。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逐漸形成了后妃制度,並一直被沿用下去。

按照規定,清朝皇帝后妃分為

8

個等級:皇后一名,居於中宮,象徵後宮之主;以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

2

人,妃

4

人,嬪

6

人。此外,貴人、常在和答應的具體人數沒有限制,全看皇帝的個人喜好,只要不嫌麻煩、不嫌累,想娶多少都可以,這些女人分住東六宮和西六宮。

其中,皇貴妃的身份比較特殊,由於這個等級相當於“副皇后”,很容易對皇后的地位產生威脅,導致後宮妃嬪關係失和。因此,一般情況下,皇帝不會輕易冊立皇貴妃,有清一代,只出現過

21

位皇貴妃,相當一部分還是死後追封,比如雍正皇帝最信任的怡親王允祥,他的母親章佳氏就是死後才被追封為靜敏皇貴妃。

在一些電視劇和小說中,經常出現清朝皇帝微服私訪和下江南找美女的情節,還會把一些民間女子帶回宮裡封為嬪妃。在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但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畢竟封建皇帝娶老婆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能不能鞏固統治,並不完全可以按照個人喜好選擇。

原則上講,清朝皇帝的妃嬪必須來自選秀女,但秀女並不是來自民間,而是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滿蒙漢八旗,另一個是內務府包衣。先說八旗秀女,凡是滿蒙漢八旗的女孩,只要到了

13

歲,都必須報名參加選秀,這種選秀每

3

年進行一次,由戶部官員主持。

八旗秀女被選中後,樣貌品行出身最好的一批,會交給皇帝親自挑選,她們也就是將來的皇后和妃嬪,相對“差”一點的會被指配給王公貴族宗室成員,成為皇親國戚。

再“差”一點的會入宮成為“官女子”,意思就是既要和宮女一樣做雜活,又要隨時等待皇帝的“召喚”,可以算是沒有名分的嬪妃。這些成為官女子的秀女,如果到

25

歲時仍然沒有得到皇帝寵幸,那麼就會被放出皇宮,回到家裡,由父母為她們正常操辦婚事。

再來說說包衣秀女,所謂“包衣”,指的就是家奴,由於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直接隸屬於皇帝,這些旗下的包衣則歸內務府掌管,他們地位高於下五旗的包衣。因此,不同旗出身的秀女,個人發展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一般情況下,包衣秀女基本只能被分配到王府裡做“使喚女子”,少數運氣好的可能會得到王公貴族的認可,地位也能夠得到提升。當然,包衣秀女也有可能直接和宗室成員或者愛新覺羅家產生聯絡,這類女子大多出身於世家大族,是包衣中的“貴族”,比如康熙朝赫赫有名的“佟佳氏”,她們家族原本姓佟,因為受到皇帝恩寵,被“抬入”滿洲八旗,因此在姓氏中加上一個“佳”,後來的章佳氏、魏佳氏、高佳氏基本都是相同的情況。

正因如此,只看清朝後妃的姓氏,就能大致判斷出她們祖上是滿洲人還是中原漢人。不過,這些女子雖然有漢人血統,但是從出生開始,接受的都是滿洲式教育,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早就和漢人完全不同。就好比一個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從小接受的都是美國文化教育,長大後再回到中國,顯然也會覺得不適應。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嬪妃的兩個主要來源,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廣挑天下美女”的情節,基本不可能發生。而且總的來說,清朝皇帝好色者並不多,後人眼中的“風流天子”乾隆反而中規中矩,反倒是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是清朝後宮女人最多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