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讓沈騰馬麗隔空催定檔的綜藝,什麼來頭?

如果說2020-2021綜藝市場的年度詞是“燥”,那麼“笑”就是2021-2022的主調。

《德雲鬥笑社》《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象牙山愛逗團》等喜劇綜藝輪番登場,觀眾歡笑之餘,不忘催促還未入局者搞快點——“開心麻花團綜,命令你速速上線”。

“咱節目定檔有信不?等著急了。”去年官宣製作的開心麻花團綜,遲遲不見定檔訊息,就連沈騰、馬麗等主創都坐不住了,輪番私信轟炸官微。“哥,告訴你個小道訊息,明天有戲。”這一來一回也算是提前把節目效果拉滿。

千呼萬喚始出來,喜劇團綜實在卷。開心麻花團綜《麻花特開心》預告1月9號在優酷平臺播出,沈馬組合再同臺、四大天王對對碰。

至此,三大喜劇廠牌(德雲社、趙家班、開心麻花)都擁有了自己的團綜節目。團綜本是偶像產業衍生品,且長期受到“出圈難”“粉絲特供”的困擾。為何喜劇廠牌集體押注團綜?喜劇團綜為近年進入疲憊期的喜劇綜藝帶來了哪些新動能?麻花的團綜又會有何不同?

廠牌開“卷”拓新模式

“團綜“概念源自於日韓偶像產業,本是作為粉絲物料的一種補充手段。隨著這幾年團綜進入中國,並與本土藝術形式進行結合,才催生出喜劇團綜這一本土節目模式。

如今三大喜劇廠牌團綜集結完畢,不同喜劇廠牌的創作方式被融入團綜,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節目模式。從三檔節目的不同切入點也不難發現,本土喜劇團綜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與師徒制的德雲社、遼寧民間藝術團都不同,作為喜劇內容公司的開心麻花,演員長於“表演”。從《麻花特開心》的節目定位不難發現,“角色沉浸體驗”在發揮演員長處的同時,觀眾也更能get到線上看麻花劇的“沉浸感”。

都說喜劇團綜不好做,是因為節目要在專業性與娛樂性、粉絲與大眾之間進行取捨與平衡,在取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麻花特開心》在團綜創作上提供了一種更直接、更真誠的樣本——從觀眾的角度思考問題。

人們為什麼關注開心麻花,因為它能帶來快樂。開心麻花的線下舞臺劇自2003年創立起,至今已有18年時間。提到開心麻花,無論是舞臺劇還是電影,觀眾的直觀反應就是“開心”。

把人逗笑,並非易事,尤其是如今的觀眾早已經過大量喜劇內容的洗禮。開心麻花能夠在市場立足並且發展壯大為頭部廠牌,在於其一直堅持的創作理念。

有人這樣形容開心麻花的影視作品:“用一顆精益求精的心打磨內容,套路感覺好簡單,但就是讓人覺得好看,效果很棒,溫情搞笑。”開心麻花的作品不刻意追求“新奇特”,卻把內容玩出了誠意、新意以及心意。

無需過分標新立異,用心打磨的內容也能產生1+1>2的效果

。《夏洛特煩惱》累計票房14。42億,《羞羞的鐵拳》累計票房22。02億,證明了市場對於這種創作方式的認可。

開心麻花的電影和舞臺劇都是帶給人們最直觀的快樂享受,而製作團綜的出發點亦是如此。在談及為何要做團綜時,馬麗坦言,舞臺劇與電影雖好,但觀眾還是要做一個“走出門”的動作。而團綜,則沒有觀看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獲得快樂”。“做團綜的初衷,就是希望觀眾坐在家裡就能獲得開心。”當代青年的“宅需求”算是被麻花拿捏住了。

麻花團綜怎麼“擰”

做團綜是為了讓觀眾獲得快樂,而製作一檔什麼樣的綜藝,對於開心麻花而言是個考驗。畢竟經歷了2021-2022年喜劇綜藝大爆發,室內脫口秀、戶外真人對抗等多種形式都已被探索過一遍。老牌喜劇廠牌的開心麻花,將《麻花特開心》團綜定位為“角色沉浸體驗”,旨在解決觀眾的笑點與痛點。

真人秀模式之所以受歡迎,源於真實性與沉浸感兩方面。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真人秀透過無劇本、無設定等方式,將真實性發揮到了極致,卻無意間忽略了“沉浸感”。這也是為什麼常有觀眾表示:某某真人秀挺好的,但無法代入。

與真實性相比,打造一檔強沉浸感的真人秀或許難度更高。它考驗製作團隊的創作能力,也考驗出演者的表現力。而開心麻花最擅長的,恰好就是營造這種“沉浸感”。

“沉浸感”與講故事的能力及方式有關。無論是初創時期的《想吃麻花現給你擰》,還是在大銀幕上大放異彩的《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好故事”始終是開心麻花贏得觀眾的本錢。

《麻花特開心》則將這種講故事的優勢,放大到了極致。

從節目相關物料不難發現,《麻花特開心》將開心麻花過去的經典作品化用到節目中,看到熟悉的作品和人物,觀眾自然而然地被演員調動情緒,進入到節目營造的氣氛中。

演員用專業能力營造沉浸感,而真正能夠讓觀眾感同身受的,其實是節目中與你我沒區別的素人們。這些素人在節目中的反應,就是大多數觀眾的反應。長期以來,素人在真人秀節目中一直作為點綴存在,即使入鏡,參與度也不高。正因如此,才會令觀眾有一種“沒法代入”的感覺。

《麻花特開心》不止將素人納入節目,甚至圍繞著素人產出內容。

誠如沈騰所說,“麻花這次做了一個嘗試,讓這麼多的素人重度參與進來。他們不僅得到了笑,也製造了笑。”

從這個角度來看,《麻花特開心》其實是一檔“共創型”節目,演員與素人一起會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碰撞出的火花與笑點也更多更足。

喜劇有它的兩面性,正面是為人們緩解壓力帶來開心,反面則是以笑為武器發人深省,針砭時弊。開心麻花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因為這些作品中不僅有笑,也有對社會問題的深度關切。《麻花特開心》的主旨雖然是“帶來開心”,但不意味著節目中只有“開心”。

空巢老人對兒女的思念,返鄉青年在大城市的機會與小城市的親情中被反覆拉扯,堅持走在傳統文化傳播路上的年輕人遇到的困境,迫在眉睫卻又被大眾忽視的環境問題,《麻花特開心》透過團綜探討了更多社會問題,喚起人們這些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喜劇不該只是讓人發笑。以笑為手段,引人反思,《麻花特開心》並沒有忘記頭部喜劇廠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尋找麻花“第五人”

“麻花早就該做團綜了。特別懷念麻花剛火起來時做的那些訪談節目。節目裡不止有沈馬組合,還有好多其他演員,看大家互損又搞笑,又能讓人感受到那種可可愛愛的友情。”

觀眾愛看團綜,因為透過團綜,他們不僅能瞭解喜歡的藝人私下的另一面,也能看到演員們其樂融融共處的團魂。而對於喜劇廠牌,團綜也是將新血液介紹給市場的好時機。

提及“開心麻花”四個字,大眾第一反應多半是“沈騰”或“馬麗”。對麻花了解更多的,則會說出常遠、艾倫的名字。

開心麻花上下三百多演員,觀眾最熟悉的始終還是沈馬艾常“四大天王”,鮮有人知道“麻花第五人”是誰。

實際上,開心麻花的優秀演員並不少。一方面,大眾的注意力多集中於頭部演員,他們的光芒容易被“四大天王”所掩蓋;另一方面,線下劇場演出受困於外部環境,他們的優秀表現難以最大限度觸達每個觀眾。

於開心麻花而言,助力旗下其他演員破圈迫在眉睫。透過團綜,以“老帶新”的方式,則能絲滑搭建起連通開心麻花演員與觀眾的橋樑。

於是我們驚喜地發現,

組成《麻花特開心》出演陣容的,不止是“四大天王”,還有吳昱翰、黃才倫、王成思、劉迅、許文赫、高海寶、李海銀、許吳彬等開心麻花演員。

他們之中,或許就隱藏著“麻花第五人”。

團綜不止讓觀眾認識了這些有趣有料的喜劇人,也能夠讓市場發現他們的更多側面。相信伴隨著《麻花特開心》的播出,我們不僅能認識到“麻花第五人”,未來也會有更多來自開心麻花的演員活躍在其他型別節目中。(快點來吧!那些綜藝老面孔硬糖君真的看膩了)

有人說自己一進入1月就自動切換到了過年模式,哪怕離過年其實還有一個月,硬糖君深有同感。過年嘛,就是要開心。在春晚小品和春節檔喜劇抵達之前,1月9日優酷、開心麻花和大麥聯合出品的《麻花特開心》帶著極致開心而來,想來也能讓這一段等待過年的日子更快、也更快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