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第一爐香》一出,情感博主半年的金句都有了

從上週六開始,就有讀者要我們寫寫《第一爐香》。

怎麼說呢,之前預感過這片子會撲街,但沒想到它會爛得如此意料之中、毫無驚喜。

明明已經有那麼多蛛絲馬跡,暗示了本片的不對勁,居然還是對劇情保留著微小的希望:“不會吧,不會拍成這樣吧?”

以為他們是把好好的電影營銷成了《前任3》,沒想到這真的就是一部民國版的《前任3》。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完了全片,在心靈飽受創傷之餘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部片子雖然在電影歷史上無甚價值,但在愛情金句的發展史上,絕對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甚至可以預言,未來一個月內你會在各種地方看到電影中的臺詞截圖。

這是馬思純演繹張愛玲作品的一小步,也是情感博主收割金句素材的一大步。

猶記得在去年,身為女主角的馬思純在微博上寫下了《第一爐香》的讀後感。

由此誕生了那句經典的語錄:“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當時大家質疑:女主角對張愛玲的理解都歪到姥姥家去了,能演好葛薇龍嗎?

卻不知道這是新一代青春疼痛金句的奠基人,吹響了戰鬥的第一聲號角。

而如今的我,只想跟馬思純道歉。

“愛而不得”“愛了又愛”……不管張愛玲的《第一爐香》講的是什麼,電影第一爐香確實是這麼個情節。

就像許鞍華在新聞釋出會上說的,這是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

我只能同意後一半。愛情故事沒錯,不過是青春傷痛版本的。

《第一爐香》大概是張愛玲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即使你沒有看過原著,多少也會對情節有所瞭解。

文中講了一個有點清高的女學生如何被紙醉金迷所誘惑,最終墜入香港交際場。

葛薇龍對喬琪喬的愛情,固然有迷戀的成分,但更多是掩蓋自己虛榮心和功利心的藉口。

相比於為了金錢墮落,因為愛一個人而墮落,總歸更好聽一點。

之所以說這部作品很難拍,是因為文中有大量的心理剖析。

如果單看人物表面的行為,其實就是一出“為愛淪落風塵,賣身包養小白臉的”的戲碼。

只是沒想到名導演和名作家聯手,居然真的就拍了這麼個故事。

強烈懷疑許鞍華已經對自己的本行感到厭倦了,只想為疼痛文學再多做點貢獻。

片中揮之不去的“青春疼痛感”,首先來自於女主角馬思純。

之前被吐槽最多的外貌、身材、氣質,都不是什麼致命的問題。

馬思純雖然沒有長而媚的眼睛、纖瘦的鼻子,但溫柔敦厚的中國情調還是有那麼幾分的。

尤其是跟梁洛施演的混血交際花站在一起時,甚至有點可愛的憨氣。

可一旦動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我敢說,全片50%以上的“青春疼痛”,都是靠這個女主角渲染出來的。

舉個例子:某場跟喬琪喬對峙的戲,馬思純先是憤怒地扇了彭于晏一個巴掌。

緊接著一個45°角歪頭,抬著下巴顫聲質問,笑中帶淚的表情中帶著癲狂。

如果不是佈景從昏暗的衛生間換到了寬敞的臥室,我都以為站在她面前的不是彭于晏而是周冬雨。

彷彿下一秒就要喊出,“家明就是喜歡我這種土的!”

緊接著身體又開始不規則地前後擺動,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玩的那種大頭娃娃擺件。

甚至想跟著彭于晏勸她一句:“何苦呢?”

原著中的葛薇龍雖然寄人籬下,卻也不是案板上的魚肉。

跟喬琪喬、姑媽之間的每一次交鋒,都有自己的算計。

但青春疼痛文學裡的女生必須是心無城府的傻白甜,被撩時要害羞驚恐地轉過頭去;

一旦墜入情網,又要有著“能跟愛人去地獄”的決絕。

全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葛薇龍跟喬琪喬去碼頭的一段戲。

這是書中的最後一幕,原本也是點睛之筆。

那時她已經跟喬琪喬結婚,宣佈對紙醉金迷的生活舉手投降。

一句“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是葛薇龍的肺腑之言。

我們再來看看電影裡是怎麼演的:

直愣愣的眼神,微撅的嘴唇帶著濃濃的賭氣情緒。

說完又是頭一歪,就差把“你要對我負責”六個大字寫在臉上了。

馬思純現在的演技風格,就好像把“為愛墮落的乖乖女”長在了身上。發揮好了是《七月與安生》,發揮不好就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只是怎麼都不是葛薇龍,那個有點小心機和小清高的女學生。

不過公平點說,把《第一爐香》拍成青春非主流,也不能全怪她。

這碗非主流苦酒,是由導演、編劇和所有演員共同釀造的。

以至於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對馬思純的態度都非常複雜。

一邊忍不住替張愛玲咣咣撞大牆,一邊又覺得那拖著口氣的演法,簡直跟電影裡死去活來的愛情渾然天成。

半閉著眼仰起頭苦笑,說話有氣無力、自憐自傷。

我甚至懷疑許鞍華請她來當女主角,就是看中了她身上的疼痛氣息。

不然你想想看,還有什麼樣的葛薇龍,能在完美匹配“這個秋天,有海浪,有微風,唯獨沒有你”這樣的臺詞。

僅憑嘴角的顫動,就能演出青春片女主角的倔強。

在影片上映之前,彭于晏的外形也是被吐槽的重災區。

但如今,針對他的惡評卻意外少了些。

倒不見得是演的有多優秀——畢竟看到喬琪喬穿著白色背心登場時,我所在的電影院裡也爆發出了一陣愉悅的笑聲。

只不過是像這種肌肉型的渣男,放在張愛玲的故事裡很難成立,放在疼痛小說裡就很合理。

根據我少女時期的閱讀經驗,這類小說裡的男人都不過是一個意象。

他們身上唯一清晰的特徵,就是在感情上不斷給女主角傷害。

所以抱怨彭于晏“太過強壯”的張愛玲粉絲們,放棄你們的執念吧,喬琪喬是陰鬱還是陽光根本不重要。

只需要“花心”這一個氣質,就足以推動完女主角這場自憐自傷的情感疼痛大戲了。

不過讓整部片子徹底滑向爛俗青春片的,還要屬後半段的原創劇情。

原著只寫到了葛薇龍和喬琪喬結婚,但不知許鞍華和王安憶是不是為了給愛情博主們提供更多素材,硬生生續寫了長達半個小時的婚後生活戲份。

因為最咯噔的臺詞,大多也都是在這個部分出現的。

比如——

“感受不到愛意的時候,我也已經無法全身而退了。”

正如青春小說裡最大的危機是劈腿一樣,葛薇龍婚後的痛苦,則是喬琪喬出軌。

她一覺醒來,看到丈夫摟著比基尼美女海中共遊。

萬萬沒想到,自己甘願墮落的卑微也換不來他的回心轉意。

真正印證了宣發時的那句核心宣傳語:“愛是比深愛更深的不愛。”

說實話,看完《第一爐香》之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向宣發道歉。

之前短影片平臺上到處都是“愛而不得”主題的疼痛宣言,還被罵“糟蹋了張愛玲,也糟蹋了許鞍華。”

真沒想到這是個警示,是“愛情金句愛好者來,張愛玲粉絲請走開”的善意提醒。

就差拿著大喇叭衝著你喊:

“我們不是下沉式宣發,我們是整個電影都下沉了。”

我甚至有點敬佩,跟很多催淚式宣發的片子相比,《第一爐香》算是格外堅持自我。

在迎來一片罵聲之後,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疼痛金句式營銷的思路。

現在去各大平臺搜尋片名,鋪天蓋地的依然是配著傷感情歌和字幕的咯噔片段。

還有催淚必備的觀眾reaction,以及素人愛情故事。

“愛是無痛,又痛徹心扉的痛楚。”

或者是聽到喬琪喬對葛薇龍說“我不能答應你結婚”,觀眾席上冷靜清醒的小姐姐淡定地翻了一個白眼。

而原著中出賣色相、長袖善舞的姑媽,在短影片金句宇宙中居然成了情感大師。

“你不肯娶她,無非是覺得她不是你的一張長期飯票。”

“他拿定了你心裡只有他一個人,所以才敢隨隨便便的不把你當樁事看。”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姑媽。

論解構文學這一塊,第一爐香算是玩明白了。

張愛玲描寫的那些複雜心態、亂世中的身不由己,如今大概已經過時了。

反正我才不想承認許鞍華這個拍出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桃姐》的導演,居然會把《第一爐香》理解成愛而不得的青春疼痛文學敘事。

那些如霧一般飄來飄去的人物,如今沒人願意去理解他們心中的彎彎繞。

於是葛薇龍和喬琪喬從張愛玲的筆尖中誕生出來,幾十年後終於變成了痴情少女和浪蕩渣男的簡單投影。

《第一爐香》重新整理了許鞍華個人職業生涯的最低分,上映三天後票房堪堪2000萬,表現不佳。

有人分析影片的操作方式是兩頭不討好,張愛玲的粉絲固然不會滿意,“女人為愛情犧牲”的情節也不夠爽。

不過相對應的是,短影片平臺上的矯情文學小電影,收穫了不少熱烈的迴應。

網友紛紛在評論區裡截出

“愛情”“原則”“卑微”“全身而退”

之類的關鍵詞,表示自己被戳到了。

在煽情的短影片下面感嘆愛情的人,未必會去花兩個小時看這場電影。

人們並不關心葛薇龍因何墮落,只不過把她跟喬琪喬的關係扭曲簡化為愛情,寄託自憐自傷的情緒。

就像我當年看《傾城之戀》時,也不懂男女間的試探和防備,亂世中過了今天沒明天的心境。

認真抄寫在本子上的是那句:“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只不過這些心思曾經是“少女時代限定”,如今卻變成了大眾的剛需。

在人人只關注“我”的環境下,其他人故事的唯一用法,就是為自我的人生提供點綴和解讀。

就像每一次引起討論的綜藝、影視作品,都會以金句截圖的形式被轉發傳閱。

又或者,成為情感博主販賣“人生真理”的素材。

至於現實中或作品中的主人公經歷了什麼,他們的故事意味著什麼,早已是可被省略的東西。

而《第一爐香》可能意味著,這種邏輯最終被創作者“從善如流”地用到了作品本身。

寫到這裡,我又忍不住打開了短影片。

這對相愛相殺的青春戀人,在螢幕裡又開始了他們新一輪的虐戀表演。

至於那些細膩的人性幽微,早已被拋棄在歷史的塵埃裡。

剩下的只有活在催淚剪輯和臺詞截圖裡的——痴情女子葛薇龍,和浪蕩渣男喬琪喬。

文章來源:

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