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張愛玲的一生:說不盡的滄桑,道不盡的蒼涼

週末,捧讀《張愛玲傳》。在作者於青的引領下,穿越時光隧道,前往四十年代的大上海,拜見了橫空出世的年輕女作家張愛玲,與她共話人生蒼涼。

《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相繼發表後,張愛玲幾乎月月有小說問世,篇篇震動文壇。她的創作幾乎沒有過程,飛速地登上了燦爛的高峰,並在瞬間紅遍上海。

張愛玲卓然不群,獨樹一幟,她注目於戰事以外的凡人瑣事,怨偶姻緣之間,又集合古典佳韻、現代風情於一身,自然聚焦了全上海各色目光。

文如其人。文與人,交相輝映。她洞穿了人世的滄桑,演繹了人生的蒼涼。

01 悲涼的作品

這時,張愛玲剛22週歲,但她的作品,卻盡顯悲頹與蒼涼。

在她的作品裡,突出地描寫了一批民國時期殘存著的女奴群像。如《金鎖記》裡的曹七巧,是直接受宗族法封建勢力迫害的典型,她是黃金的受害者,有著被黃金異化了的女性褊狹陰暗的心理。如《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在婚嫁上是自覺受封建意識奴役的典型,她與範柳原進行了一場錙銖必較的虛偽戀愛。如《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女學生薇龍,出演的是女性為了愛情而將自身毀滅的一個悲劇……而悲劇的根源,就在於她們缺少獨立的經濟基礎。

在張愛玲筆下,這些普通人的傳奇故事裡,尤其是女性毫無例外的蒼涼身世與悽慘、悲涼的命運,掀開了女性心獄充滿瘡痍的一面。可以說,張愛玲對女性意識的進化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02 無愛的童年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在上海出生。她是一位名門小姐。她的祖父是清流派名臣張佩綸,她的奶奶是李鴻章的女兒。

張愛玲有著顯赫的家庭背景,但她的童年過得不快樂。

她的母親黃逸梵嚮往西洋文化,崇尚時尚、個性,而她的父親張廷重卻閒適成性,除了讀點閒書便去泡賭城、逛戲院,甚至還外養姨奶奶。父母爭吵成了家常便飯。

張愛玲4歲時,母親留洋去了英國;8歲時,母親回來了;一年後,母親又遠渡重洋。而母親第一次留洋後,姨奶奶就搬進了家中。這位姨奶奶脾氣暴戾,經常動手打人。

缺少父愛母愛的張愛玲,目睹了官宦家族的繁華與沉落。在她小小的心田裡,早已種下了一粒蒼涼的種子。16歲時,她逃離了這個家,跟姑姑住在了一起。

03短暫的愛情

張愛玲蜚聲文壇,慕名而來的讀者很多,但張愛玲一般不見客。

但在1943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張愛玲收到胡蘭成的拜見紙條,她破例了。第二天,她按紙條上留下的電話號碼給胡蘭成打了電話,說馬上去看他。

兩人一見,彼此驚呆,互有好感。於是,開始了不同尋常的交流。這一交流,就是五個小時。

張愛玲欣賞胡蘭成的的溫文爾雅、自信有禮,胡蘭成賞識張愛玲的才華橫溢、超凡脫俗,兩人相見恨晚。

1944年,23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正式締結婚約。一紙婚約,胡蘭成親筆寫上“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結婚後,二人享受了一段浪漫而平實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風流成性的胡蘭成,移情別戀。

這段紅塵姻緣僅維繫了兩年。張愛玲便寫信提出了分手。並在信後附上了三十萬元錢給胡蘭成。胡蘭成在外兩年,幾乎都用的張愛玲的錢。

對待愛情,張愛玲愛的清醒,愛的不失原則。

04貧窮的後半生

張愛玲的創作高峰只有兩年,精品只有幾部,只屬於淪陷時期的上海。

後來,張愛玲寫過電影劇本、做過翻譯工作,遭遇過創作生涯中“滑鐵盧”

階段。

1955年秋,35歲的張愛玲開始闖蕩異國他鄉。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遇到了比她大30歲的賴雅。

1956年,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世人不理解,她不在乎;她只知這個人理解他、支援他。

賴雅兩次中風,張愛玲承擔著看護和生活的壓力。他們11年的婚姻,一直與貧窮相伴。

此間的張愛玲,最大的悲劇是:一代才女,不為才寫作,而為財謀生。

賴雅去世後,張愛玲一直留在美國。她孤身一人,不再追求人間的情愛,過著簡樸的生活。

她遺世獨立,把自己築成了一座孤島。1995年中秋,75歲的她在洛杉磯孤獨去世。

張愛玲是民國世界裡的臨水照花人。她傳奇的一生,經歷了蒼涼,也寫盡了蒼涼。蒼涼,是她對人生最好的註解。

民國那輪蒼涼的月亮早已下沉,但張愛玲的故事卻永遠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