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深度好文】一個沒有被孤立過的人,如何高談受歡迎的感受?!

首先,表明筆者的個人態度:沒有被孤立過的人生,是一個不圓滿或不成功的人生!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有一大一小兩點原因。從大的方面說,是來自《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變通一下便是:一個沒有被孤立過的人,如何高談“受歡迎”的感受?

而從小的方面言,則是這是成長的必然,因為我們的成長就是不斷脫離舊圈子,進入新圈子的一個過程。當脫離舊圈子,尚未進入新圈子時,自然感到被孤立了。有了以上對被孤立的認識,下面我們談“被孤立”這個問題,事例依然是曹操,因為他處理被孤立時的手法,不但相當積極,且還有借鑑作用。

一、為啥被孤立?

那是公元210年,這一年的曹操有了一種強烈的被孤立的感覺。先是一年多前,兵敗赤壁。從此那個平袁術,滅袁紹,暴揍烏丸,嚇“死”劉表,幾乎“戰無不勝”的曹操消失了。周瑜、劉備等公開罵他是漢賊,而內部也暗流湧動,比如荀悅(荀彧的堂兄弟),在公元209年,便寫出了《申鑑》(共5篇),對曹操獨攬大權,不歸權給漢獻帝,進行各種含沙射影地指責或質疑等。

這其實就是曹操為啥被孤立的深層原因。道理很簡單,一個事業突飛猛進的人,是不會有孤立感的,因為身邊會聚攏起各種人,走到哪都是鮮花和掌聲般。曹操也是這樣,之前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可如今誰都看得出來,天下三分幾成定局,曹操沒戲了!

第一個道理:有時候被孤立,不是因我們不優秀,更跟什麼情商高低無關,而是我們的目標或事業受阻,讓外人或合作者,甚至家人等產生了懷疑和質疑,乃至失去信心。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曹操是怎麼做的?曹操寫了一篇《述志令》,這篇文章是曹操帶有自傳性質的雄文,從曹操少年時一直說到他公元210年(56歲),進行深刻的總結。

比如說,曹操自稱:他被推薦為孝廉時非常自卑,因為他不是當世名士,又出身於宦官家庭,怕被看不起,所以玩命工作,樹立信譽等,可惜遭到報復,為了保命回家隱居,都做好了一隱20年的準備了……(前面有相關論述和解讀,不細說這段了)

二、如何分析?

顯然這是曹操第一次被孤立後,他的解決辦法,寧肯隱居也不屈服!那麼曹操為何要這樣做?分析曹操這第一次被孤立答案很明顯,就是八個字:道不同不相為謀!

所以當我們被孤立時,千萬要進行分析,其中第一要義就是別被什麼“情商論”迷惑。比如當我們脫離了一個吃喝玩樂的圈子時,自然這時就有了被孤立感,難道還相信什麼“情商高低在酒桌看”的論調,再回去嗎?

敢於脫離原來的圈子,就證明了自己的成長,看清了原來那個圈子跟自己不再適合。曹操第一次被孤立,也是這種情況,他不想扎回“宦官圈”,就是看清了這個圈子,跟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背道而馳。

第二個道理:有時候被孤立,無非是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圈子而已。

從曹操的這個《述志令》中,也能看到這個道理,因為隨著曹操隱居生涯的結束,曹操便融入了一個新圈子,東漢末年以袁紹為首的,新生代圈子。從此後曹操的事業開始起步,以反抗董卓為目標,這個新生的圈子,很快就成為了當時的主流圈。

什麼叫歷史潮流?這其實就是歷史潮流。可以想象若當年曹操因挫折,被孤立而回到“宦官圈”,雖會一時得意,備受歡迎,但結果毫無疑問是成為舊圈子的犧牲品。也就不會有以後魏武揮鞭的豪邁。

三、如何解決?

回到公元210年時,曹操寫這篇《述志令》,顯然這便是他的解決辦法。曹操幹掉袁紹,成為新圈子的領頭人後,這時曹操一生極盛之時,這一階段曹操根本沒有孤立感。從他這篇文章中也看出來了。

比如曹操自己就說:幹掉袁紹等後,我就成了宰相,這已經超出了我當年最高的預期(當年曹操想做徵西將軍),但若細想這也很合理,畢竟天下要是沒有我曹操,真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但同時我的功績也使得一些人認為,我是漢賊(迴應周瑜、劉備等外部敵人),或有野心(迴應荀悅等內部的反曹勢力)。他們無非是想讓我交出兵權等。可問題是我實在擔心,若交出兵權等我和我的家人還能不能活著,漢室會不會再因此而遭殃。所以我決不這樣做,但為了表明我的忠心,我決定:從三萬戶稅賦,減少的一萬戶。也算是我的一個態度。

第三個道理:有時候被孤立,雖反向證明了自己更優秀,但也要懂得回擊和適當低頭(檢討自己)。若還沒法改變,就只能說明,這個圈子又不適合自己了。

曹操就是在釋出完這個《述志令》後不久,便開始積極準備,稱魏王這件事了。等於他看出了,這個舊圈子,束縛住了自己,故而搭建新圈子。

不過,這一點要因人而異,畢竟曹操太少,能達到他高度的人更少,而我等尋常人太多,但卻說明了被孤立,其實是人生一種常態,一種不斷進步的佐證,大可不必為此而哀嘆。最後要說明一下,這三個道理,適用於那些擁有正能量人生觀的人,因為只有正能量才能對人生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