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圈·分享】《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差別在哪?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如懿傳》和《甄嬛傳》兩部小說都是流瀲紫的作品,但差別顯而易見!

《甄嬛傳》講述的是雍正時期的宮鬥,《如懿傳》講述的是乾隆時期的宮鬥。所以網上有不少人都說《如懿傳》是《甄嬛傳》的續集!

那麼同為宮鬥劇,這兩部的差距在哪呢?

《甄嬛傳》注重色彩搭配得宜,《如懿傳》講究接近歷史實況。《甄嬛傳》每一個畫面的顏色搭配都很舒服,造型合適不浮誇。但是和真正的清朝衣著規則有出入,比如穿吉服不戴鈿子。《如懿傳》在這方面很向歷史看齊。

臺詞方面,《甄嬛傳》文學味突出,《如懿傳》比較口語化。《甄嬛傳》出現過很多的古詩詞,比如《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樓東賦》、《永懷賦》、《九張機》、《西廂記》、《朋黨論》、《長相思》等等。而《如懿傳》裡印象最深的就只有《牆頭馬上》了,還來來回回出現。

臺詞方面《如懿傳》有一個躲不開的硬傷就是某些詞彙高度重複。“富察氏的榮耀”、“越俎代庖”、“皇上登基後的第一子”、“蒙古四十九部”、“如懿啊”等等來回出現,有些真的可以少說點,實在一定要說的話換個詞也行,況且真的有那麼了不得嗎?富察家族是功勳顯赫不假,但對不起,愛新覺羅家說了算。

兩部劇的男一號是該單獨拎出來說了,用四大爺和小四代指吧。四大爺的演員眼睛小,表情很難做到豐富,按理說要靠多說臺詞才能扳回來點血肉,但是劇裡他詞也不多,依舊能演出帝王的氣質,不怒自威、心機深沉。小四眼睛大,還帥,但是顯得有些話癆。臺詞節奏比四大爺快,沒有沉穩的感覺。最要命的是“如懿啊”長“如懿啊”短的,你有聽過四大爺喊“嬛嬛啊”嗎?訓孩子的場面,四大爺說詞有輕重緩急,沒有一絲怒色,但三阿哥聽著膽都嚇破了。小四訓永璜永璋,又是打又是吼又是機關槍似的罵,脖子血管都暴起了,真怕他當場氣死和孝賢皇后一起昇天了。話說小四打人踢人的鏡頭真不少。

甄嬛四十多集才出宮,如懿二十集左右進冷宮了,但甄嬛出宮前的劇情很緊湊,不知不覺已經播出過半。如懿進冷宮前劇情有點拖沓,雖然二十來集,但在失寵—平反得寵之間來回推磨好多回。姑母去世失寵,封妃得寵;提議追封皇帝生母失寵,太后同意得寵;被冤散播怪胎訊息失寵,證實是王欽說出去後得寵。每次失寵就是安靜沉住氣做烏龜,總有一天皇上會發現真相的。然後就是內務府在踩和捧之間來回反覆。

《甄嬛傳》人物雖然多,但是特點各有千秋,皇后那樣的就一個皇后,華妃那樣的就一個華妃,敬妃那樣的就一個敬妃《如懿傳》人物也多,不過出現了人物同質化、扁平化的現象。比如穎妃和恪嬪,都是蒙古人,都性格犀利豪爽,都和魏嬿婉不對付,其實有一個就夠了,設兩個角色反而都稀釋了兩個角色給觀眾的印象,錢多也不是這麼花的啊。還有金玉妍和魏嬿婉,壞起來的型別都一樣,沒有新意,就像魏嬿婉接了金玉妍的班。很多妃嬪就像過個場似的,沒有鮮明特點,觀眾看了沒一會兒就忘了。作為觀眾我實在想不到這麼做的必要,不知道劇作團隊有什麼考量,多一個演員就多一份開支,土豪投資人,我們做朋友好嗎?

《甄嬛傳》看完後不久就從網上聽說還有姊妹篇《如懿傳》要拍,所以一直很期待,大概盼了有五年。後來聽說周迅要出演,就更加想早日收看了。說實在,開播之後要不是因為周迅,相信很多人能不能堅持看完還真不好說。《如懿傳》劇組真的很用心,深入研究歷史,肯花本錢,演員也很敬業。菜餚是真菜,草原的狗熊是真動物,大場面真的是貨真價實的大場面,小四登基、如懿封后、塞上圍獵、江南出遊的這些畫面播出時,彈幕都有“經費在燃燒”。但是播出前各種受阻,最後電視臺都不能上,只能改網播,播出了還被於媽的《延禧攻略》搶了風頭。《如懿傳》很用心、很花錢是不假,但總感覺心思和錢沒花對地方。

《甄嬛傳》主角們的爾虞我詐也讓人們津津樂道,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不是聖母,也不是完全的壞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和靈魂。

而《如懿傳》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一群勾心鬥角的人裡面保持所謂的“真我”!